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学案+说课稿)收集汇编(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09-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n

n

n

真子集的个数:2-1,非空真子集个数:2-2(在后继学习中会对此结论

加以证明)

九、 十、

课堂练习:P9练习题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只有“包含”与“相等”两种,可类比两个实数间的大小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属于”与“包含”两种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十一、 作业布置

1、 书面作业:习题1.2 5个小题 2、 提高作业:

1 已知集合A?{x|a?x?5},B?{x|x≥2},且满足A?B,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 设集合A?{四边形○},B?{平行四边形},C?{矩形},

第13页 共86页

13

,试用Venn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P10 B组题 第14页 共86页 14

D?{正方形}板书设计(略)

第一章 交集与并集

教学目的: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课 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教学过程: 十二、 引入课题

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思考(P9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十三、 新课教学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 记作:A∪B

读作:“A并B”

AA ? B 即: A∪B={x|x∈A,或x∈B} Venn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1求集合A与B的并集

① A={6,8,10,12} B={3,6,9,12} ② A={x|-1≤x≤2} B={x|0≤x≤3}

(过度)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与B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与B的交集。 2、交集

第15页 共86页 15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 记作:A∩B

读作:“A交B”

即: A∩B={x|∈A,且x∈B}

交集的Venn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题2求集合A与B的交集

③ A={6,8,10,12} B={3,6,9,12} ④ A={x|-1≤x≤2} B={x|0≤x≤3}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与B的并集与交集(用彩笔图出)

B A A(B) A

B A B A B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而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例题讲解

例3(P12例1):理解所给集合的含义,可借助venn图分析

例4 P12例2):先“化简”所给集合,搞清楚各自所含元素后,再进行运算。 4、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B?A,A∩B?B,A∩A=A,A∩?=?,A∩B=B∩A A?A∪B,B?A∪B,A∪A=A,A∪?=A,A∪B=B∪A 若A∩B=A,则A?B,反之也成立 若A∪B=B,则A?B,反之也成立 若x∈(A∩B),则x∈A且x∈B 若x∈(A∪B),则x∈A,或x∈B 十四、 课堂练习(P12练习) 十五、 归纳小结 十六、 作业布置

3、 书面作业:P13习题1.1,第6-12题 补充:

第16页 共86页

16

(1)设A={奇数}、B={偶数},则A∩Z=A,B∩Z=B,A∩B=? (2)设A={奇数}、B={偶数},则A∪Z=Z,B∪Z=Z,A∪B=Z

(3)集合A?{n|n2?Z},B?{m|m?12?Z},则A?B?__________(4)集合A?{x|?4?x?2},B?{x|?1?x?3},C?{x|x?0,或x?52}

那么A?B?C?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______;

4、 提高内容:

(1) 已知X={x|x2+px+q=0,p2-4q>0},A={1,3,5,7,9},B={1,4,7,10},且

X?A??,X?B?X,试求p、q;

(2) 集合A={x|x2+px-2=0},B={x|x2-x+q=0},若A?B={-2,0,1},求p、q; (3) A={2,3,a2+4a+2},B={0,7,a2+4a-2,2-a},且A?B ={3,7},求B

第17页 共86页 17

第一章《全集与补集》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全集的意义,理解补集的概念,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渗透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补集的有关运算.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发现式教学法,通过引入实例,进而对实例的分析,发现寻找其一般结果,归纳其普遍规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复习引入:复习集合的概念、子集的概念、集合相等的概念;两集合的交集,并集. 2.相对某个集合U,其子集中的元素是U中的一部分,那么剩余的元素也应构成一个集合,这两个集合对于U构成了相对的关系,这就验证了“事物都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集合中的部分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就是本节课研究的话题 ——全集和补集。 二、

新课讲解

请同学们举出类似的例子

如:U={全班同学} A={班上男同学} B={班上女同学}

特征:集合B就是集合U中除去集合A之后余下来的集合,可以用文氏图表示。我们称B是A对于全集U的补集。 1、 全集

如果集合S包含我们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可以看作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字母U表示

2、补集(余集)

设U是全集,A是U的一个子集(即A?U),则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A在U中的补集”,简称集合A的补集,记作eUA,即 e? 补集的Venn图表示: UA??x|x?U,且x?A第18页 共86页

eUAU A 18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练习:A??1,2?,U1??1,2,3?,U2??1,2,3,4?,则痧U1A??3?,U2A??3,4?。 3、基本性质

①A?(CUA)?U,A?(CUA)??, CU(CUA)?A ②痧UU??,U??U

③CU(A?B)?CUA?CUB,CU(A?B)?CUA?CUB 注:借助venn图的直观性加以说明 三、

例题讲解

例1(P13例3)

例2(P13例4) ①注重借助数轴对集合进行运算②利用结果验证基本性质 四、

课堂练习

1.举例,请填充(参考)

(1)若S={2,3,4},A={4,3},则eSA=____________. (2)若S={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则eSB=___________. (3)若S={1,2,4,8},A=?,则eSA=_______.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7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学案+说课稿)收集汇编(4)在线全文阅读。

2017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学案+说课稿)收集汇编(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5889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