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方面可能造成孩子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去听从,而不辨是非。家长的不一致,还可能造成孩子的烦恼情绪,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导致心理严重失衡,以至出走等。
(4)、家庭教育中的劳动教育薄弱。这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误区。目前,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就比较薄弱,家庭教育中就更为严重,社会上对劳动教育也不够重视,特别是很多城市的中小学。以往我们大力宣传、提倡的“做普通劳动者”的教育,似乎成了历史,这应引起深刻的反思。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对劳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劳动果实不珍惜。由此又引发出其它方面的道德欠缺,如不尊重他人劳动,不艰苦朴素,追求享乐安逸,等等。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劳动还算积极,但回到家里,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懒虫”。据调查,中小学生在家里主动参加家务劳动的仅占1/3左右,其他的是家长逼着干点儿活,有的根本不干家务活。长此以往,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如何培养?
(5)、孩子的超消费现象。什么是超消费?很难做出科学界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一般人的消费水平出发,可以判断一些学生的消费行为有“过头”的现象。例如,有的学生过生日请客,一次花去几百元;过元旦买贺卡花去上百元;追求名牌服装、名牌鞋;花很多钱买各种新样式文具;春游、秋游时随便花钱;借各种名义上饭馆聚餐;无节制地玩游艺机 小学中年级以后,孩子渐渐进入了主动消费阶段,一旦养成了超消费的习惯,有百害而无一利。出现超消费现象,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家庭和学生本人方面的原因。近些年,大众传媒中对消费问题的宣传存在着“误导”现象,使许多人在消费上失去理性,这既影响家长,也影响孩子。消费行为中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炫耀心理、喜新厌旧心理、享乐心理、追求时髦心理助长了超消费现象的发展。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疼爱、娇生惯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6)、家庭教育中的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这是当前家庭教育中的重点误区。家长重智是应该的,轻德就不对了,问题还在于许多家长把知识与智力完全等同起来,重视知识学习,轻视能力培养。有关部门通过调查发现,家长对德与智的一般认识还是正确的,问卷中选择“从小注意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占85%左右,而选择“智力开发最重要”的不足10%。然而,当把德、智、体的内容排在一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及改进对策研究阶段性总结(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