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噪声标准,与2005年的66.4dB(A)相比,保持稳定不变。
4、环境电磁辐射水平良好。2010年扬州市重点流域地表水中核素浓度在江苏省天然水平范围内,饮用水中放射性监测因子浓度满足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限值。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监测结果、空气中氡浓度监测值、土壤中主要放射性核素含量均在江苏省天然本底水平范围内。
5、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不断上升。2005年扬州市平均综合指数分值为79.70分,2010年上升至87.5分,市辖各县(市)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均高于86.6分。
(二)总量减排扎实推进
“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十一五”期间,市区及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县(市、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均建成投运,六圩污水处理厂、高邮海潮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也于2010年下半年投入运行。污水日处理能力由“十一五”初期10万吨上升到目前的50.25万吨。扬州第二发电、扬州华电所有火电机组及仪化纤热电机组脱硫设施全部建成并正常运行。市区淘汰或改造燃煤设施600多台(套),对424家化工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关闭小化工企业153家。全市共实施COD减排项目174个、SO2减排项目92个,累计完成COD减排量27055.79吨,完成SO2减排量72066.51吨。
18
截至2010年底,我市COD排放总量为5.09万吨,SO2排放量为7.03万吨,均控制在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以内,省环保厅通报我市COD和SO2与2005年相比分别削减18.6%及15.7%,两项指标均圆满完成“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削减任务。
单位GDP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由2005年的6.77千克/万元GDP 下降到2010年的2.31千克/万元GDP,二氧化硫(SO2)排放强度由2005年的10.8千克/万元GDP下降到3.23千克/万元GDP。
表2-4 总量控制与污染物减排完成情况表 2005年排放量(吨) 62430.3 7758.29 7690.91 8218.28 10597.9 99986.46 3221.1 2744.23 6120.75 20196.08 2010年排放量(吨) 50854.18 5700.04 6283.0 7322.05 8332.05 70259.58 2662.12 2490 5600 11464.16 是否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污染物 区域 削减率(%) 扬州市 COD 宝应县 高邮市 江都市 仪征市 扬州市 宝应县 高邮市 江都市 仪征市 18.6 26.53 18.30 10.90 13.98 15.7 15.60 7.80 7.80 15.60 SO2 (三)生态市建设加速推进
按照省统一部署,扬州市完成了市域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划分工作,全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面积达到1287.8平方公里,受保护地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19.4%。
生态市建设工作再次提速,200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2012年
19
建成国家级生态市,迄今生态市(县)22项考核指标,已达标14项。到2010年底,全市累计59个乡镇通过国家生态乡镇的考核或命名,江都市、邗江区分别通过了创建国家生态县(市、区)省级考核验收和省级技术评估。扬州市有67个乡镇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或完成污水接管工作,垃圾中转站实现了全覆盖。
(四)重点环保工程项目有序推进
列入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57个重点工程项目,已完成46项,5项在建,在建项目具体是江都市重点乡镇区域供水保障工程、江都市临江(乡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及管网完善工程、仪征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及一期管网完善工程、宝应仙荷污水处理厂二期及一期管网完善工程、仪征化工园区热电厂,这5个在建项目结转到“十二五”规划中。未建项目6个,其中:江都市秸秆发电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因无合适投资方,目前尚无进展,预计在\十二五\完成;草菇项目因不具体而取消;江都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及管网改善工程由于一期工程设计能力完全满足建成区污水处理量要求,二期工程暂未启动;高邮协鑫环保热电有限公司该项目因尚未建成而取消;扬州市化工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项目未建成;江苏群发化工资源化回收及完善污水处理站项目因企业破产而取消未建。重点工程项目完成率达到80.7%(表2-5)。
20
表2-5 扬州市“十一五”期间实施的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汇总表
规划内项目 序号 项目类型 规划 项目数 6 6 2 4 22 9 6 0 1 1 57 完工 项目数 6 4 2 2 17 7 6 0 1 1 46 在建 项目数 0 0 0 0 4 1 0 0 0 0 5 未建 项目数 0 2 0 2 1 1 0 0 0 0 6 1 2 3 4 5 6 7 8 9 10 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程 循环经济建设与工业污染治理工程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工程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 近海海域环境保护工程 核与辐射安全监控工程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合计 (五)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全市环境监管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已建成了8座水质自动监测站、12座大气自动站、49家重点污染源、8家机动车尾气检测场和20个辐射源的远程视频和数据监控,在104家重点污染源安装了在线监控装臵,初步实现了对水、气、声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的实时监控。启动实施扬州市环保科学监管体系—环境信息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得到增强。建立和完善了市、县、企业三级环境应急预案体系,投入300万元添臵了环境应急监测车,环境应急处臵能力不断提升。环保宣传教育现代化试点全面展开,公众参与途径不断拓展。
(六)“十一五”规划指标主要指标全面完成
《扬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共设有4大类
21
33项指标,到2010年底,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率由于没有具体评定指标,无法考核外,31项指标能够达到规划目标要求,达标率94%,尚有2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的城市”和“秸秆综合利用率”未达规划目标要求(见表2-7)。“十一五”规划指标达标情况和序时进度情况统计见下表。
表2-6 生态市考核指标(23项)、“十一五”规划指标(33项)达标情况统计表
指标 “十一五”规划指标 生态市考核指标(未统计1项) 2010年达标 31 2010年不能达标 2 14 5 表 2-7 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类别 指 标 名 称 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环 境 质 量 指 标 2、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3、地表水国控断面满足Ⅲ类水质标准的比例 4、城市全年空气环境质量达二级标准的天数 5、酸雨频率 6、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8、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9、环境电磁辐射水平 10、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11、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生态环境建设指标 12、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 13、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标准的城市 14、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标准 15、单位GDP能耗 16、单位GDP水耗 循环经济指标 17、单位GDP SO2排放量 18、单位GDP COD排放量 1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省级 市级 单 位 % % % 天 % % dB dB V/m 分 M2 % 个 个 个 吨标煤/万元 立方米/万元 千克/万元 千克/万元 % 规划指标值 完成情况 2005年 2010年 2010年现状 98.75 62.25 66 317 45 84.1 - - - 79.7 11 9.6 1 1 10 0.86 350 10.8 6.77 87.99 >97 >65 85 >292 <30 >87 <55 <70 <12 80 >12 10 4 10 32 0.70 250 4.96 3.00 78 100 79.7 100 321 16.44 100 <55 <68 达标 87.5 13.2 19.4 1 59 59 0.688 230 3.23 2.31 91.86 2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扬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 扬府办发[2011]160号(1)(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