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扬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 扬府办发[2011]160号(1)(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600多种。水生动物资源以内陆淡水鱼类为主,有140余种,已利用的有40多种,其中重要的经济鱼类有20余种。全市已栽培的农作物有40多种,林、果、茶、桑、花卉等260多种,蔬菜60多种、300多个品种。畜禽品种丰富,猪、牛、羊、鸡、鸭、鹅等均有优良的地方品种。

扬州市域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如: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江豚(Neophocaena phoconoides)、莼菜(Brasenia schreberi)等。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预测

扬州市现设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辖宝应县及仪征、高邮、江都3市。2010年末,我市户籍总人口为459.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83人,增长0.69‰。全市登记出生人口3.54万人,出生率7.71‰;全市注销死亡人口4.29万人,死亡率9.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3‰。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7.99亿元,可比价增长13.4%,连续八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2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29.34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819.4亿元,增长13.7%。人均GDP达48955元,按美元汇率折算超过7000美元。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8:56.1:36.1调整为7.2:55.7:37.1,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2.8%。

8

依据《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0亿元、年均增长12%”的发展目标及各县(市、区)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态势,预测2015年全市户籍总人口达464.33万人,实现GDP4500亿元,见表2-1。

表2-1 扬州市区及各市(县)2015年人口及GDP预测结果表 区域 全市 市区 江都 仪征 高邮 宝应 人口(万人) 464.33 123.47 107.88 57.28 83.00 92.70 GDP(亿元) 4500.00 1842.63 966.14 700.00 512.39 478.84 二、环境质量现状 (一)污染物排放现状

“十一五”期间,扬州市污染防治工作进展顺利,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0年度全市化学需氧量削减量为7413.82吨,排放总量是50854.18吨;二氧化硫净削减量为17107.34吨,排放总量是70259.58吨。扬州市工业固废产生量是3227184.2吨,综合利用量2881342.92吨,处臵量13911.88吨,本年贮存量74629.4吨;危废产生126406.3吨,综合利用99373.92吨,处臵23185.27吨,

9

本年储存量198.22吨,往年储存量253.19吨。

(二)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 1、城市空气环境质量

扬州市空气环境质量稳中趋好,2010年各县(市、区)空气环境优良天数均达319天以上。全市城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其中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0.65,属于轻污染,空气质量尚好。从2000-2010年污染趋势分析看,市区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总体上是下降的趋势,空气质量状况逐步好转。

二氧化硫(mg∕m3)氮氧化物(mg∕m3)PM10(mg∕m3)SO2、NOx浓度PM10浓度0.060.050.040.030.020.010.250.20.150.10.0500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图2-2 2000~2010年市区空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图

2010年全市年均降水pH值为6.20,酸雨发生频率为16.44%。市区酸雨发生频率为32.9%,降水pH均值为5.09,酸雨pH平均值4.69,全年降水量992 mm,降水pH值分布范围为

10

4.09-8.36。酸雨类型属硫酸型。仪征市降水pH均值为4.68,酸雨发生频率为49.28%;江都市、高邮市及宝应县未出现酸雨。

表2-2 扬州市区降水酸污染年度变化表

项 目 酸雨发生频率(%) 酸雨量/降水总量(%) 降雨pH平均值 2000年 5.6 6.5 6.12 2001年 10.1 16.3 5.60 2002年 16.9 33.7 5.61 2003年 45.7 38.4 4.84 2004年 35.7 45.5 5.02 2005年 64.7 42.9 4.64 2006年 47.0 47.0 4.93 2007年 31.0 40.1 5.13 2008年 21.3 38.1 5.73 2009年 10.7 26.9 6.0 2010年 32.9 -- 5.09 上表统计结果表明,扬州市区在“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程度达到峰值,到“十一五”期间,酸雨发生频率、酸度均有较大幅度下降。

2010年扬州各县、市空气中降尘月均值范围5.06~11.8吨/平方公里·月,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水环境质量 (1)主要河流水系

环境质量的例行监测分为江河水系、饮用水源、地下水等部分,2010年扬州市淮河流域水质监测断面64个,断面达标率为82.8%;长江流域水质监测断面6个,断面达标率为100%。国控、省控、市控水质断面共89个,达标断面为72个,达标率为80.9%,其中国控断面达标率100%,省控断面达标率84.8%,市控断面达标率80.9%。89个断面中,Ⅰ-Ⅱ类水质断面为22个,Ⅲ类水质断面33个,Ⅳ类水质断面17个,Ⅴ类水质断面7个,

11

劣Ⅴ类水质断面10个。3个受控湖泊中,瘦西湖水质为Ⅲ类,中度富营养化;高邮湖、邵伯湖均为Ⅱ类水。

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监测断面年均值达标率为80.9%。长江扬州段水体符合Ⅱ类水标准;京杭大运河扬州段在Ⅱ-Ⅳ类水标准之间。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9.7%,主要水体水质基本符合水域功能区划要求。南水北调应急输水线源头水质较好,京杭大运河宝应至江都段水质基本保持Ⅲ类。通扬运河水质为Ⅲ~Ⅴ类,北澄子河一沟大桥断面污染物浓度同比有所下降,水质好转,水质现状达Ⅳ类。扬州城区河道水质不断改善,劣Ⅴ类河段大幅减少。2010年瘦西湖水质现状达Ⅲ类,古运河扬州市区段水质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断面水质是劣Ⅴ类。引起扬州市地表水超标的主要污染物为溶解氧、氨氮和BOD5。

2010年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现状统计表见表2-3。

表2-3 2010年全市主要河流水质现状

市名 河流 断面名称 施桥船闸 断面级别 国、省、市 国、省、市 市 省、市 国、省、市 省、市 省、市 市 市 市 省、市 市 2010年目标水2010年现状质 水质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Ⅳ Ⅴ Ⅴ Ⅴ Ⅴ Ⅴ Ⅲ Ⅱ Ⅱ Ⅱ Ⅱ Ⅳ Ⅱ Ⅲ Ⅴ Ⅳ 劣Ⅴ类 Ⅴ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未达标 达标 京 七里河口 扬州大桥南 大古运河交叉口 槐泗河口 邗江运河大桥 南绕城公路桥 新开河口西 解放桥南 龙头关西 中药厂南 邗江河叉口南 杭 大 扬 州 运河 市 区古运 河 1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扬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 扬府办发[2011]160号(1)(3)在线全文阅读。

扬州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 扬府办发[2011]160号(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09986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