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特征探析
家庭价值观的变迁特征探析①
徐 安 琪
摘 要:本研究将家庭价值观区分为核心价值观和一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家庭价值观体系中最基础、最本质,具有主导作用和普世意义,为文明社会不同历史、文化阶段的基本准则。通过经验资料的地域比较研究发现,和谐团结是家庭幸福的首要因素、敬老爱幼、相互扶助以及终身婚姻观等核心价值仍为大多数人所普遍认同,一些在传统社会倍受推崇甚至被定型化的一般价值观,大多随年代的变迁发生分化并日渐多元化,家庭集体主义在中国也仍为主流,传统家庭价值全面衰落的揣测未得到支持。 关键词:家庭价值观;变迁;核心价值观;主导性;一般价值观;多元化
国内关于家庭价值观系统的专题研究极其匮乏,既有的定量研究大多只是对大学生或研究生以及征婚启事中的择偶观、性观念和生育观作分析。而在一些探讨社会伦理、精神生活和家庭变迁的研究中,涉及家庭价值的并不少见,其中大多为定性研究并更多地揭示了其消极面,也就是说,家庭价值观变迁的主流理论视角甚为消极:a、家庭伦理失范论。该视角的研究者认为,在社会急剧变化时,既有的文化、道德等规范体系的社会控制和行为引导作用极大地被突然削弱,社会规范对私人生活的约束力明显下降,婚姻家庭仅成为个体建构自我认同和情感满足的选择之一,亲密关系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去中心化的特征①。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使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处于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婚外恋、一夜情、包二奶等道德失范行为是与社会转型过程相伴生的“变迁之痛”②;受商品经济利己主义影响,情人潮、傍大款、卖淫、嫖娼、纳妾等陋习沉渣泛起③,同时还表现在拜金主义婚姻观不断强化,年轻人还出现了纵欲主义的贞操观、利己主义的邻里观等不良家庭伦理观④。伦理学者认为,原有的家庭道德规范在新旧体制交替更迭之际,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而失去了作用,但新的家庭道德规范尚未建立起来。这种新旧规范同时并存而造成的冲突,使家庭道德规范制约机制发生紊乱,道德规范的权威性受到严重侵蚀,人们的价值评判标准变得模棱两可,大量消极颓废的因素渗入家庭生活中,使一部分人的家庭道德沦丧,婚姻家庭生活中非道德主义盛行⑤。b、家庭价值功利化。该视角认为现代社会的道德聚合力显著下降,社会生活领域遵循理性交换的生存逻辑,价值观趋于商品化、物质化、功利化,丧失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功利主义家庭观破坏了家庭的稳定,滋生了权色交易、钱色交易等功利婚姻⑥。尤其在农村,摆脱了传统伦理束缚的个人往往表现出一种极端功利化的自我中心取向,在一味伸张个人权利的同时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在依靠他人支持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成为无公德的个人⑦,孝道观念在青年人群体中迅速衰退,在子女向父母恶性索取、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背后是现代化和市场化带来的世俗化和理性化价值的普及,并导致农村传统孝道衰落、农民价值世界坍塌⑧。c、家庭衰①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城乡比较视野下家庭价值观的变迁研究》(07BSH029)。
作者简介:徐安琪,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 200020)。
1
变迁特征探析
退论。该视角沿袭现代化趋同理论的框架,认为日益升高的离婚率和持续下降的生育率、初婚年龄推后、单身成人增多等现象表明,作为社会制度的家庭在现代社会已经丧失了其经济、性、养育等重要功能。从文化上讲,对家庭有极强认同感、忠诚感,成员的个人利益和个性从属于家庭整体利益以及家庭主义价值观也在衰退,而对独身、非婚同居、离婚、不要孩子的接受程度增加⑨。中国农村的民工潮正在消解乡村家庭的完整性,家庭所承担的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功能正在衰退,甚至导致儿童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人格不健全等普遍表征⑩。
先前的研究除了对当前的家庭伦理持负面评价的较多外,不少研究在对价值观现状和变迁特征作判断时,通常以传统或现代、正确或错误、家族主义或个人主义的二分法作区分,由此出现两种偏颇,一是褒传统贬现代,认为随着现代性来临,以及与之相应的以功利为本位的伦理思想的漫延与浸染,传统家庭伦理受到严重的冲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伦理性危机,父子反目,兄弟相仇,夫妻背叛现象屡见不鲜;二是对家庭价值观的变迁只关注“变”,而极少关注那些不随历史变迁而变化的家庭价值观。
本研究认为,对家庭价值观变迁特征的判断不能简单地以传统或现代、正确或错误的二分法,传统家庭价值观中有精华、有糟粕,比如,将“孝道”笼统地称之为优秀的家庭伦理传统加以承继就失之偏颇,传统孝道中的敬亲、奉养、侍疾、善终等具有不受时代演进而改变的积极内涵,但也有将孝行泛化为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的最高价值,以及长幼有序、父为子纲等威权主义的消极面。一些传统价值观既非精华也非糟粕,只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具有合理性,比如在生产力低下、人均期望寿命短和抵御风险能力差的传统农业社会,多子多福、儿孙绕膝成为众多人的理想也无可厚非,即使在现代社会,期待多子女或不想要孩子,也与精华、糟粕的价值判断无关。
我们将家庭价值观区分为核心价值观和一般价值观,家庭价值观体系中最基础、最本质的,具有主导作用并支撑和决定一般价值判断的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家庭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追求,通常具有普世性,是文明社会不同历史、文化阶段的基本准则,为所在社会或地区的法律、惯习所倡导,并获得大多数人的普遍认同。
本研究以上海和兰州城乡4个社区概率抽样的经验资料分析结果既未支持传统家庭价值全面衰落的推断,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家庭价值观确实发生了不少变化,尽管其中也有些消极面,但变迁的总体趋势仍是积极、正向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主导性的家庭价值观并未随历史的变迁和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而改变。
下面我们将具体阐述家庭价值观变迁的主要特征:
一、核心价值观仍获得普遍认同
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传统家庭价值观的精华,即使在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迁的今天,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和遵循,这主要体现在:
(一)和谐团结是家庭幸福的首要因素
什么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这个反映人们对幸福含义的基本态度能折射出家庭的核心价值观。被访在回答我们的开放式提问“什么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时,认同“和谐团结”是家庭幸福要素的高达53%,遥遥领先于其他表述。67%的被访对与经济有关的职业、住房和收入等只字不提,即使提及经济基础的,大多也并非将金钱作为幸福的唯一要素,而是将家庭和睦、健康平安、彼此的同甘共苦和相互分担视作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只有3%的被访将金钱作为家庭幸福的象征而未强调其他非经济因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用文档【DOC】家庭价值观的变迁特征探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