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的这种观点和王勃的文章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其实都是对裴行俭“先器识而后文艺”这一论点的具体论证。由此可见,当时朝廷在选人用人方面表现出文学才能与实际工作能力并重的倾向,是“以文章齐名”的“初唐四杰”都心知肚明的。既然他们的文学才能天下共知,那么,在向当道所上的书、启之中一再表明他们在道德修养、治国经邦方面的见解,甚至为了讨好有司,把“先器识而后文艺”的观点再用他们的生华妙笔发挥一通,其意是不言自明的。
骆宾王在干谒求仕过程中,写过不少表达自己热切追求功业的书启,有《上司列太常伯启》、《上李少常伯启》、《上吏部裴侍郎〈帝京篇〉启》、《上廉察使启》、《上兖州崔长史启》、《上兖州张司马启》、《上齐州张司马启》、《上瑕丘韦明府启》、《上郭赞府启》、《上梁明府启》等等。在《上司列太常伯启》中,骆宾王开宗明义:
侧闻鲁泽祥麟,希委质于宣父;吴坂逸骥,实长鸣于孙阳。是则所贵在乎见知,所屈伸乎知己。故雕其朴,峄山有半死之桐;赏其音,柯亭无永枯之竹。 以骐骥困于吴坂得遇伯乐的典故,既说明了自己的现实处境,又恰到好处地恭维了这位司列太常伯。峄山之桐、柯亭之竹,都是制作琴瑟的上好材料,只待高明的琴师去伐斫,与“骐骥”遇“伯乐”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明白地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任用的心愿。接着,骆宾王又鼓吹了这位司列太常伯的家世、学问、功绩和礼贤下士的品质等等,再次表达了自己“上则执鞭为士”,“次则捧檄入官”的愿望:
指帝乡以望云,赴长安而就日。美芹之愿,徒有献于至尊;蟠木之姿,谁为容于左右。 又如《上兖州刺史启》:
所冀顾盼曲流,剪拂增价;则铅刀起一割之用,跛鳖致千里之行。县知窃混吹于齐竽,滥飞声于郢唱;抱山鸡而自恧,顾辽豕以多渐。 再如《上兖州崔长史启》:
所冀曲逮恩光,时留咳唾。偿能分其斗水,济濡沫之枯鳞;惠以余光,照霜栖之寒女。得使伏枥驽骞,希骐骥而蹀足;窜棘翩翱,排鸳鸯而刷羽;则捐躯匪吝,碎首无辞。 跻身仕途、追求功业几乎到了哀求的地步。这是骆宾王此类文章的共同特点。 2 、表现对现世生活的眷恋和热爱
“四杰”的积极用世并不仅仅表现为对功业的追求,他们常常通过形象的语言,展示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现他们对现世生活的眷恋和热爱。 王勃的《咏风》一诗: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抒发了诗人积极用世,蓬勃向上的思想感情。诗人所咏之风,其实就是年轻诗人个体人格的写照。
《滕王阁》一诗则于景物描写之中,发出了好景不长、韶华易逝的感慨,其中也流露了诗人积极进取、时不我待的热情。
王勃的山水景物诗,多有以春景来抒情言怀的篇什佳作,表现了诗人对现世生活的热爱。比如: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 《仲春郊外》)
写郊外春天的绝佳景色。有山,有水,有柳,有花,有鸟,有鱼,清新明净,有如画境,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帝里寒光尽,神皋春望浃。 梅郊落晚英,柳甸惊初叶。 流水抽奇弄,崩云洒芳牒。 清尊湛不空,暂喜平生接。 ( 《春日宴乐游园韵得接字》)
写春天郊外游宴的情景。冬去春来,满眼春色,梅花遍野,柳吐新芽,流水潺潺如美妙的乐曲,乱云飞度如秀丽的诗篇,如此美景,又有美酒助兴,人生夫复何求 ?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 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 《郊兴》)
写雨后郊外春景。田间小径、长堤沟渠遍布绿色,花色湿润,树影扶疏,饮酒作乐,几多惬意 !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浓北院深。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 《郊园即事》)
写春天早晨的美景和诗人愉悦的心情。陡峭的山峰壁立千仞,如同一面巨幅画屏,飞流直下的瀑布弹奏出悦耳的琴声。眼前花草秀美,诗酒酬唱,隐居于此终了一生,该有多好 !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 《春日还郊》)
写春游郊外的美景。绿草为大地披上了新装,榆树上缀满了形似古钱的榆荚。小鱼在水中欢快的游泳,山问小路蜿蜒而上隐入弥漫的烟霞之中。联想自己怀才不遇的经历,可以想见当年张衡仕途失意而作《归田赋》的心情。面对这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徜徉在这春意盎然的世界里,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呢 !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 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 《对酒春园作》)
写在山间河桥上赏春的情景。狭长的河水如同一面镜子,半山腰上的野花不时送来阵阵清香。黄莺恰恰,唱着松春的歌曲;彩蝶翩翩,飞出迎春的舞蹈。在这春光宜人的景色里,尽可以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尽管在以上这些诗歌里,诗人有时会流露出一丝隐隐的忧愁,但其情感的总体基调是积极向上的,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其他如《山扉夜坐》、《春庄》、《春游》、《春园》、《林泉独饮》、《登城春望》、《他乡叙兴》、《早春野望》等诗,也都寄寓着诗人热爱生活的强烈感情。在“初唐四杰”中,王勃对春光春色是情有独钟的。写于咸亨二年 (671 年 ) 的《春思赋》
是作者旅寓巴蜀的作品。受春光春色的感染,诗人发出“抚穷贱而惜光阴,怀功名而悲岁月”的叹息,诗人由眼前的春色美景生发出对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春天的思念,写到长安的公子王孙、白马青牛、狂夫荡子、贱妾倡家等等,字里行间总是洋溢着诗人对春光春色的眷恋和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憧憬:
霜前雪里知春早,看柳看梅赏春好,??澹荡春色,悠扬怀抱。野何树而无花,水何堤而无草。??凤凰山上花无数,鹦鹉洲中草如积。春江澹容与,春期无处所。春水春鱼乐,春汀春雁举??春蝶参差命俦侣,春莺绵蛮思羽翼。余复何为此,方春长叹息。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朝升玉暑调天纪,夕憩金闺奉帝伦。
我们透过诗人对春色来临的迷恋和对春光即逝的伤怀,不难体察诗人深婉细微的心波律动。即便是怀友寄赠、羁旅思归,诗人的感情也会受到春的感染,如《林塘怀友》写道: 芳屏画春草,仙杼织照霞。 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
诗中看不到怀友的相思之苦,只有对春色春光的无限眷恋。《羁春》写道: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只把羁旅思归之情和伤春之情结合起来,愈显其游子在外思归之情的浓烈。《长柳》写道: 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 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
诗歌意境清新可喜,简直就是一幅幽美的春郊晚归图。
王勃的怀友赠别诗,也多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其对未来的信心。最为人称道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人把“同是宦游人”常有的儿女之态,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表现的博大壮阔的情怀一笔带过,变悲凉为豪放。全诗一洗送别之作的旧有格调,不落窠臼,出人意表。诗中所表现的诗人少年壮志,胸怀抱负,给人以崇高美的享受。在这首诗里,绮靡之气荡涤无余。诗人完全被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所感染,他的意识处境似乎已经超越了个人的局限,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琐碎,那么微不足道,只有从内心深处唤起的审美意象在超越时空,使得诗人似乎在作为人类的灵魂在向廓大的宇宙发表宣言。一千多年来,这首诗之所以能使亿万读者产生共鸣,以致于毛泽东同志在建国之初曾引此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以形象地表达中国人民和阿尔巴尼亚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其原因正在于此。 《白下驿饯唐少府》一诗,没有离别的悲伤,只有朋友之间君子之交的真诚: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二句,说明诗人与唐少府相互交往的时间并不长,但共同的襟怀抱负,已使二人引为知己。“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曰边”二句,表明诗人仍如前诗所写,不作离别前常有的儿女情态,而是把离别当成走向成功,走向光辉前程的起点。显示了年轻诗人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卢照邻也有一些诗歌表现了对现世生活的热爱。他在《元日述怀》里写道: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侯新。
即便在病魔缠身的晚年,诗人也不免受春光春色的感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春晚山庄率题二首》正表达了诗人的这种情绪: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 其一)
时属晚春,环顾四周,只见游丝惹树,蝴蝶飞舞,好一派田园景色。翠竹慵懒,适宜于水中生长;鲜花狂放,无须借东风之力。自然造化如此,我以病老之躯,又能怎样昵 ? 不如诗酒为乐,了此一生吧 ! 诗中虽然有无可奈何的意味,但总体表现的还是诗人对现世生活的眷恋。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 莺啼非选树,鱼戏不惊纶。 山水弹琴尽,风花酌酒频。 年华已可乐,高兴复留人。 ( 其二) 山野人家,诗人独占一园春色,抬头看莺欢歌于树上,低头见鱼嬉戏于水中。在如此美景中,诗人弹琴饮酒,自娱自乐。 骆宾王在朋友送别、宴饮场合创作的一些序文,于浓郁的人情味中透露出诗人对现世生活的热爱。在《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中写道:
曲浦澄漪,似对任棠之水;芳亭兴洽,如归山简之池。加以秋水盈襟,寒郊满望,洲渚肃而蒹葭变,风露凝而荷芰疏。忘怀在真俗之中,得性出形骸之外。
表现了诗人在观赏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忘怀世俗得失,超然物外的喜悦心情。在《饯李骑曹序》中写道:
夫人生百龄,促膝是忘言之契;丈夫四海,交颐非赠别之资。然乃想山川之遽遥,送归将远;惜岁华之不待,行乐无时。 表现了诗人及时行乐的思想。
在冬日的一次宴会上,骆宾王创作了《冬日宴》一诗: 二三物外友,一百杖头钱。 赏洽袁公地,情披乐令天。 促席鸾觞满,当炉兽炭然。 何须攀桂树,逢此自流连。
表现了诗人对与“物外”朋友相处诗酒取乐生活的眷恋。 骆宾王还有一篇《扬州看竞渡序》,写农历五月五日扬州江岸上载歌载舞、鼓乐齐鸣的竞渡场面,表现了作者对现世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夏日江干,驾言临眺。于是桂舟始泛,兰棹初游。鼓吹沸于江山,绮罗蔽于云日。便娟舞袖,向渌水以频低,飘飓歌声,得清风而更远。是以临波笑脸,艳出浦之轻莲,映渚蛾眉,丽穿波之半月。靓妆旧饰,此日增奇,弦管相催,兹辰特妙。能使洛川迥雪,独美陈思;巫岭行云,专称宋玉。
3 、表现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四杰”所处初唐时期,虽然社会从各个方面为下层文人提供了可以晋身仕途的机会,但是,真正能够如愿以偿者仍系少数。在仕途的坎坷蹭蹬面前,“四杰”虽然常常把人生际遇和时
代、命运联系起来,但却从未放弃他们的人生理想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这是难能可贵的。 在咏史诗中,以卢照邻的《咏史四首》为最有名。诗人分别歌咏了历史人物季布、郭太、郑太、朱云四人。他们有共同的人格特征,他们都大义凛然、任侠使气、能屈能伸、豁达大度。他们也有各自的不同遭际和精神风貌。 据《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载:“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王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干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就是这样一位被沦为奴隶的人,一旦被朝廷重用,仍然能够直陈己见刚正不阿。当时的匈奴王单于曾写信辱骂权倾朝野的吕后,吕后自然怒不可遏,便召来各位大将商议如何教训匈奴。大将樊哙主动请缨,要求带领十万大军横扫匈奴。别的大将都为了讨好吕后,表示赞赏樊哙的请求。只有季布认为樊哙是一派胡言,其罪当斩。此言一出,大将面面相觑,都不敢支声。吕后大约也觉得季布是有道理的,便宣布罢朝不再复议讨伐匈奴的事。诗云: 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 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 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 汉主广招纳,一朝拜公卿。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非轻。 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 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 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据《后汉书·郭太传》载:“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 ( 今山西介休县 ) 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毋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日‘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 ? ’遂辞。”在宦官专权,朝政昏暗的情况下,郭太恪守“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 《论语·卫灵公》 ) 的遗训,洁身白好,屡辞不仕。正是这种虚静恬淡的品性,使郭太身上散发出崇高的人格魅力。诗云:
大汉昔云季,小人道遂振。 玉帛委奄尹,斧 锧 婴缙绅。 邈哉郭先生,卷舒得其真。 雍容谢朝廷,谈笑奖人伦。 在晦不绝俗,处乱不为亲。 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 冲情甄负甑,重价折角巾。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 谁知仙舟上,寂寂无四邻。 据《后汉书·郑太传》载:“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司农众之曾孙也。少有才略。灵帝末,知天下将乱,阴交结豪杰。”郑太在大将军何进的帮助下官至侍御史。何进对宦官专权深恶痛绝,决计诛杀宦官,却召来并州牧董卓相助。郑太极力反对,何进不听,结果召致杀身之祸,董卓作乱,郑太在谋杀董卓未果的情况下,投奔袁术。诗云: 公业负奇志,交结尽才雄。 良田四百顷,所食常不充。 一为侍御史,慷慨说何公。 何公何为败,吾谋适不同。 仲颖恣残忍,兴废良在躬。 死人如乱麻,天子如转蓬。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初唐四杰的创作风格和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10)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