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等:国际贸易与中国的实际经济周期
70%左右的周期波动特征,但比前者有了更大的进步。这些前期的研究显然颇具开创性,但其结果尚差强人意。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都把中国作为一个封闭经济来进行考虑,这与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状、日益融入全球化经济中的现实相悖。
本文尝试引用开放的RBC模型来解释中国的经济波动,而且同时将政府购买这一因素引入到了模型中来,利用封闭经济模型、小国开放经济模型、有政府购买的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来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模拟能力,这是本文与前人的研究成果所不同的地方。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为中国的特征事实,第三部分为模型的构建,第四部分是参数的校准,第五部分是模拟经济的比较分析,第六部分是结论。
二、中国的特征事实
本文选用我国从1978—2005年的数据,这些数据全部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1989)》和《中国统计年鉴(2006)》。文章只对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各年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主要原因是着重于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因此没有对改革开放以前的数据进行分析。文中对所有数据进行了H-P滤波,以消除序列中的趋势成分,只保留了波动成分。
经济增长是由GDP和GDP各组成部分的增长所表现出来的,同时经济周期是由这种经济变量的波动所形成的。而实际经济周期就是对这些经济变量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间的相互运动进行分析。
GDP及各组成部分的波动图如图1—图12。对所有的变量进行H-P滤波后,得出的分析结果如表1和表2:表1
净出口
标准差自相关系数
1.199-0.126
各经济变量的基本特征
固定资产形成
0.1070.627
政府支出0.0610.52
居民消费0.0410.679
就业0.0230.023
GDP0.0460.677
注:其中所采用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和《中国统计年鉴(1989)》,并且所有的数据先进行了对数线性化,并进行了H-P滤波。
表2
-5
政府支出消费资本形成GDPNX
注:同上。
1978—2005年间GDP与消费、资本形成和政府支出同产出
横向相关关系corr(x(t),y(t+k))
-4-0.64-0.40-0.82-0.740.04
-3-0.78-0.08-0.59-0.420.17
-2-0.520.34-0.060.100.21
-10.130.750.560.670.30
00.720.880.951.000.31
10.860.450.680.700.14
20.60-0.060.200.180.06
3 0.08-0.54-0.25-0.34-0.30
4-0.38-0.86-0.56-0.73-0.73
5-0.65-0.67-0.56-0.70-0.48
-0.17-0.50-0.56-0.650.00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消费的波动要小于产出的波动,而政府支出和资本形成(资本形成是由投资产生的)的波动要大于产出的波动,并且这三个要素都是顺周期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净出口与GDP的关系表现与世界上其它大多数国家相似,存在一条J曲线,即当GDP
增长时,净出口反而是减少的,随着外生冲击的减少,净出口则逐渐增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国际贸易与中国的实际经济周期_基_省略_闭与开放经济的RBC模型比(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