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5期
国际贸易与中国的实际经济周期
———基于封闭与开放经济的RBC模型比较分析
*
李 浩 胡永刚 马知遥
内容提要:本文先确定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消费波动与产量高度相关、投资波动大于产出的波动、净出口与GDP呈反周期变化。然后分别用封闭经济模型、小国
开放经济模型和考虑了政府购买冲击的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对中国经济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封闭经济模型仅能解释产出、消费和投资波动的48.26%、24.39%和98.50%;而小国开放经济模型分别可以解释68.70%、69.51%、98.50%和TB GDP率的97.42%;考虑了政府购买的小国开放经济模型的解释程度分别是83.91%、81.95%、99.63%和TB GDP率的209.68%。比较分析表明开放经济模型比封闭经济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并且随着政府购买引入到开放经济模型,该模型对经济的解释能力显著提高,说明这一模型更符合中国经济的特征事实。
关键词:实际经济周期 小国开放经济 动态一般均衡 生产率冲击
一、引 言
实际经济周期是指大范围内的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行为,这些经济变量包括价格、产出、就业、消费和投资。这些行为看起来至少有两个特征:(1)个量在时间序列上的偏离趋势,表现出较大的持续性;(2)所有经济变量的行为相互影响(LongandPlosser,1983)。基于上述特征,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区别于其它古典均衡分析方法的重要特征就是将重点放在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传导机制上,即波动效果的时间传播。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主要考虑实际周期的三个基本特征,即相对的变动性、高度的一致性及持续性。同时,分别利用方差、相关系数、自回归系数等来表示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性、相关性及持续性。然后,探讨技术、偏好、部门及地区经济的波动如何影响整个经济的变动以及波动的大小。
国际贸易影响经济的能力在于打破了产出与消费和投资间的联系。相比在封闭经济下,居民更容易跨期平滑消费以及根据预期回报率调整投资,导致投资波动增大。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技术冲击引致了贸易余额更大的冲击,因为它使模型间恢复了一国产出与支出之间的联系(StockmanandTesar,1995)。因此封闭经济模型逐渐向开放经济模型扩展,而后者在解释国际间经济变量的协同运动方面取得了成功,如贸易余额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与针对发达国家为数众多的RBC模型分析相比,发展中经济的RBC研究相对滞后,以中国数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比较少。卜永祥、靳炎(2002)和陈昆亭、龚六堂、邹恒甫(2004)等的两部门模型预测的数据同实际经济数据的偏差都较大,黄赜琳(2005)基于三部门的RBC模型亦只能验证
* 李浩,宁波大学商学院;胡永刚,上海财经大学;马知遥,湘潭大学。通信作者为李浩,邮政编码:315000,电子信箱:lihao197109@http://www.77cn.com.cn。本文系宁波大学项目2006456的阶段性成果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4)“外生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的阶段性成果。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建议,当然文责自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国际贸易与中国的实际经济周期_基_省略_闭与开放经济的RBC模型比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