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法无定法:禅宗法度论的审美意蕴(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法无定法,不可执著,对此,妙悟之心显得尤为重要。任何法度都属于权宜之计,随机起用,不足以囊括宇宙造化的无尽生机,无法传达天地万物的真实面目。然而,任何艺术都不能彻底离开法度,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法度不成艺术。视法度为幻有,并没有放弃法度,而是指万法皆空,不能执定确定不变之法。心境虚空,情无所执,才能运法自如。运法要师法古人,借鉴他者,更要师法造化,臻于融汇化合、不加拣择的境地,做到心无取舍,任运成法。这时,古/今、人/我、心/法等种种对立彻底泯灭,笔笔皆从性情流出,字字都是般若映现。超越规矩,合乎自然,破除成法,心法双泯。无心于法,无法不备,无心立法,无法不立。行住坐卧都是画,言行举止莫非诗。以此形容艺术运法的境界,远非一般擅长表现技法者所能至。

法无定法,幻法即活法,意在常法之外。因此,中国艺术追求法外之趣,以无意而运法。法外之趣,务必平淡天真,自然天成,有意为之,去之愈远。文人艺术最忌匠气、俗气、斧凿痕迹。书画写意,直显性情,运法自然,脱落尘俗。石涛说得很直切:“‘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清]石涛撰:《苦瓜和尚画语录·变化章第二》,知不足斋丛书本。既不舍一法,又不立一法,这是艺术运法的极境。石涛反复提倡“法无定法”“法自我立”,主张破除成规旧法,这顺应了明清时期对艺术创新的迫切要求。石涛在扬州生活多年,他以无法为至法,这种法度意识对后起的“扬州八怪”产生过直接的影响。这批画家是清代艺术创新派的代表,他们画法怪异,风格独特,其中郑燮的影响最大。他非常敬佩石涛,在法度意识方面也深受其影响。郑燮轻法度,尚意趣,不泥古法,不执己见。他说:“揭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原不在寻常眼孔中也。夫画以前,不立一格,既成以后,不留一格。”[清]郑燮著、卡孝萱编:《郑板桥全集》,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220页。无论是哪种艺术,在创作过程中都没有足以依凭的法则,艺术家只能设身处地,随机运法。不以既有的法则限制运法,不以既往的秩序横亘心胸,以无意为己意,神会于笔精墨妙之外。天机勃露,逸趣横生。非古非今,唯活是从。

总之,禅宗的法度论深植于中国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并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与批评中表露出来。深受禅宗法度论的影响,中国艺术形成了质疑与反思审美传统、文化秩序和艺术规则的法度意识。这是中国艺术注重创造精神的体现,对于高扬审美活动的创造性、培养独立的审美人格、突破单线进化的艺术思维,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任何艺术杰作都蕴含着某种独创性和独特性,同时,艺术运法也必须把握艺术史的基本情况,熟悉审美活动的游戏规则和评判标准。破除对成规旧法的迷信与盲从,还并不是艺术法度的最终目的,在解构的同时,更需要推动艺术史发展的有效建构。这就需要从特定的审美情境出发,合理地运用以往的审美传统、文化秩序和艺术法则,同时抛弃与终结那些陈旧过时的因素,并把艺术家的创新意识融入鲜活的审美现场。

(责任编辑 杨海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法无定法:禅宗法度论的审美意蕴(4)在线全文阅读。

法无定法:禅宗法度论的审美意蕴(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yingyu/122813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