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的大学物理课堂采用的是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微观过程实施宏观模拟、将瞬变过程转为定格分析,进而使某些物理问题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使物理演示实验、图示说明、物理模型、物理过程等方面的教学在感知上更加形象生动,其意象内涵更加丰富深刻,弥补了单纯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的不足,帮助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感知、抽象、建模和应用.这种教学手段不仅解决了大学物理学时少与物理学内容面广量大的矛盾,还能逐步将讨论的形式引入课堂.而习题课时,教师一般采用板书的形式.因为物理题目需要推导,板书更方便将推导的过程一步一步的展示出来,而且教师在板书的时候,也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因此,习题课时板书比多媒体更有优势.
就教学手段而言,笔者觉得两者都很好.俗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要适合所教学生,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这个教学手段就是好的.而且,江南大学对基础课的教学改革非常重视,2017年9月份开始,逐步推行“雨课堂”,这是一款与PPT相结合的应用软件,能够实现在线答题、同步课件等功能,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将学生的手机充分应用起来,将“低头族”激活为“抬头族”.
4教学评价
马里兰大学的教学评价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它的评价是真正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评价,而不是国内普遍可见的“一卷定终身”.它们的教学评价包括每次预习题的回答、课后习题的解答、不定时的随堂小测、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听来好像很繁琐,但是却很有效.曾经有教师担心学生会厌恶这种评价方式,一位教授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过程控制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要高,而且教学成果也要好的多;相反,直接结果控制的学生感觉就是为了期终考试而努力学习.后来与学生交流才得知,通过过程控制,学生可以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弱点,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然后随着知识点的完善,成绩越来越好,学得也就越来越有动力,最后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所以他们反而喜欢这种教学评价的方式.而只需最后一次考试的学生就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了,平时学的时候觉得都会,等到真正考试的时候什么都不会,这一组的学生还主动问教师,能不能多加几次单元测试?可见,只有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评价,才能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学习的投入度,提高学习的效果.
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江南大学的教学评价主要还是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项的总评,没有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讨论情况、作业成绩等进行评分,相信通过采取这种对学习过程的监控,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投入度,同时也增加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当然,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也应该包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然而,所有的受访教师,不论中美,都表示,“这是一个世界难题!”看来,如何更好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是管理者急需思考的问题,公平有效的评价方式将更好的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大学物理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第2篇:论生态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王龙,蔡文(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200540)
摘要:生态教育是呼应当代中国时代发展的应然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物理教学越来越强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文章通过阐述生态教育的内涵、介绍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背景和现状,指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实施的可行性路径,以期对我国物理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生态教育;有效路径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的背景
1.物理学与生态环境问题
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思维方式,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但不可忽视的是,物理学的发展也同时给生态文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中的物理性污染诸如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热污染、光污染等也日益严重,已使得人类不得不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2.高中物理教学与生态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这凸显了党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3]
新的《普通高中物理学科课程标准(2017核心素养版)》,首次把“环境”一词纳入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之“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维度中。同时在每一个核心素养的水平等级中,由低到高地呈现对生态教育的要求。相比于旧课程标准,新课标中对生态教育的学习水平要求更加细化,要求更高。比如,在知识技能方面,把原来的“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改成“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原来的“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改成“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4]由此可见,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教育层面,都非常重视生态教育,故将生态教育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态教育的内涵
要了解“生态教育”的内涵,应该先了解“环境教育”这个概念。王燕津在梳理“环境教育”这一概念时指出,这一概念在1948年由托马斯·普瑞查提出。他认为“我们需要有一种教育方法,可以将自然与社会科学加以综合”,并把这种教育方法称为“环境教育”。[5]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指出:“环境教育是一门跨学科课程,涉及校内外各级教育,对象为全体大众,尤其是普通市民,使人们能根据所受的教育,采取简单的步骤来管理和控制自己所处的环境。”[6]之后,对环境教育的定义和解释层出不穷,基本可以归纳为:环境教育是针对人类周围环境的认识、保护、改善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并且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类物理教学渗透思考策略研究论文(共3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