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撑变劣势为优势服务带动农户融入现代化生产
程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乡村振兴战略摆在首位的是产业兴旺,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向高质、高效的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型的重要推动力。科技创新首先可以有效缓解农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支持实现区域生产劣势向生产优势的转变。地形、土壤、水源、天气等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面临首要资源约束。我国各地的土地、水、资源气候条件差别很大,一些地区因为自然条件的约束使农业生产受到限制,甚至还存在着“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科技创新可以创新资源利用方式、创造新的生产发展条件和开辟新的发展路径,针对区域的特殊资源禀赋开发适应性农业生产技术,可以将自然资源劣势转变为农业发展的新优势。比如,四川攀西地区属于干热河谷地带,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植被覆盖率低,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攀枝花市政府投资建设了3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推进热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结合品种改良和控制成熟技术,并辅之以“农民”夜校推广新技术,培育出了晚熟芒果、早熟枇杷等反季节特色优势农产品,优质果蔬的亩均效益达到3万元,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农业技术是综合集成的技术体系,需要系统布局、全面推动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创新。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品种、植保、水肥、耕作、土壤、设施等生产技术的创新,也需要采摘、挑选、分级、清洗、保鲜、储藏、催熟、包装、运销等产后处理技术的创新,才能保证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产出和送到消费者手中,实现优质优价的发展。而目前,我国各环节农业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耕作、栽培技术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品种技术,产后技术发展大大滞后于生产技术的发展,这已明显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和产销的有效衔接。因此,加强农业综合技术的整合集成创新,针对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的生产特征推进,从设施保障、品种选育到全生育期、全产业链的高产高效综合集成技术开发应用,构建良种良法、农机农艺、产前产后有机结合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小农户采纳新技术、实现向现代技术新生产方式的转型,需要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体系的有效支撑。我国相当一部分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大量“高大上”的技术缺乏接地气的转化应用机制,难以为广大小农户所采纳应用,只能成为“样板”和“摆设”。以小农户家庭生产模式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在我国将长期存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现实。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带动小农户应用新技术、融入现代生产方式。通过对加强小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推进职业农民教育,可以有效推进新技术应用和向新生产方式的转型,但可能需要一代或几代人的时间。目前,更为现实的路径是加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建设,由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在部分环节或全流程的生产服务中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使农户的生产变得更加方便、节力和经济,并且统一的生产服务有利于生产过程和产品品质的标准化控制,确保生产出更优质的农产品。现行公立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存在着人力不足、技术更新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等问题,仅靠“自上而下”的技术推广方式难以实现支撑农业生产体系的技术升级。应当以市场化的企业为主体推进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发展,采取“自下而上”的生产组织合作和市场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企业组织提供技术与标准、生产设施改造、投入品统一供应、关键环节的统一防控作业、产后检测、商品化处理、品牌包装等生产服务,基于优质优价产品增值收益与农户的共同分享,带动先进生产技术向广大小农户的自然扩散。
编者按: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一直聚焦三农问题,反映出其重要性和难度。根据新时期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初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在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期笔谈即围绕此内容展开。
第3篇: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马雪荣,刘建刚
【摘要】文化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目前仍存在因文化资源原始开发创新能力不足,文化产业决策管理理念不科学、发展方式单一等问题。提高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需提升文化产业创新的内涵价值,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产业创新管理体系。
【关键词】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正步入改革的深水区,原有的数量创新方式已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亟待提升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
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与价值
科技创新是科学技术创新的简称,包含科学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两层含义。就文化产业而言,科技创新能力主要是指融合文化理念创新、科学技术创新及其他多元主体创新的作用,与文化产业生态及产品相互融合的一种能力。现阶段,重视提升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是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在继承中不断进行创新的过程。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的规模、质量、国际影响力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我国人民对优质文化产品的需求却十分强烈,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提升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对优化民族文化层次和结构,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是全球化时代文化产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文化产业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是突出特色、具备市场竞争力。目前,虽然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逐年上升,但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显,在世界文化市场总额中的占有率还比较低。同时,我国文化产业在发展中遭受部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霸凌主义的冲击。因此,新时代提升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全球化时代保持我国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战略研究论文(共4篇)(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