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业;农技推广
对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王书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第一,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要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角度来理解。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面向未来的新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即是对我国长期以来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理念和道路的反思,更是我国城乡区域发展理念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性拐点。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以“虹吸效应”方式源源不断地汇聚劳动力人口、资金、技术等各类经济要素,长期以来城乡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产生巨大落差,导致城乡差距和社会发展等不平衡问题的产生,不仅越来越多的特大城市“城市病”日益严重,而且以乡村产业竞争力低、乡村生态环境恶化、乡村文化渐渐消失等乡村衰落为特征的“乡村病”越来越成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基于此,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恰逢其时,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思考与工作部署要紧紧以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为指导。创新与知识的产生和扩散都有密切的关系,创新就是将有关知识转化为新产品和生产工序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谈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时,强调指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因此依靠科技创新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就要注重知识的生产、知识的流动和知识的配置等几个关键环节,从发挥政府和市场机制的力量,促进涉农科技创新要素从城市向乡村流动和配置。
第三,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还要注重如下三个方面:①支持以本地农户为核心的包容性发展。乡村振兴要依靠农户、农民及其本土化的经济实体或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生产组织方式等发生非常大变化的形势下,可通过组织创新推动面向农村发展的各类先进适用技术、工艺、模式的应用、产业兴旺和农民致富。避免工商资本下乡所带来的外来经营主体对本地农户的排挤,支持以本地农户为核心的包容性发展。②国家研发资源配置上,要从长期以来注重生产环节向科技服务、绿色、生态、宜居等技术环节转变,并注重适用技术、傻瓜技术、低成本技术的推广与适用,避免单一的对高精尖涉农前沿技术的研发投入。③大力支持融入科技创新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科技创新是通过一系列市场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服务性机构服务三农发展的,要体现生产—服务—市场的全链条设计,市场化引导隔离科技服务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这既包括开展技术支持、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技术中介、技术服务、技术孵化、创新融资和创业管理的科技中介机构,中介组织是知识流动的重要桥梁;也包括各类提供生产性农技服务的营利性的服务业实体经济。
科技创新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展开
郑风田(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
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展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兴旺,比如未来粮食要继续增产,面临很大的约束,包括气候变暖、资源约束等,而突破这些瓶颈,根本途径应该是科技创新。一粒种子可以产生一场革命;一台机器可以将生产效率提高十倍甚至百倍。我国目前人均大概只有1.38亩耕地,地少人多,要实现粮食连增,乃至农民变富,非农业科技创新不可。但是,我国的农业科技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创新成果供给不足。除了大宗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育种外,品种自主供给不足,我国蔬菜、瓜果、养殖等产业半数以上品种需要进口。我国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以及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大多数国产农机产品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水平,70%以上的先进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依赖进口。绿色农业投入品严重短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防灾减灾、农产品加工增值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成果明显不足。只有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国家投入,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使农业科技能够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成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力量。
二是在支撑村庄建设上,包括生态治理和人居环境两个方面,主要涉及:农村垃圾处理,要根据农村生产生活的特点提供技术支持;农村污水处理,解决目前各地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价格和质量相差较大的问题。此外还涉及农村厕所的改造等问题。
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主要来源于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涉农公司大都比较弱小,能够直接进行研发、真正有自主创新技术的企业极少,终端农户规模也很小。在这一格局下,如何通过体制改革,使产学研真正结合起来,转化为有生产力的产品就成为关键。过去科研院所的考核,不少是以获得专利或发表论文多少来进行,对成果运用没有硬性要求,不少科研成果停留在纸面上。
围绕科技创新机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解决目前我国科技为乡村振兴服务的能力,要打破界限,有效整合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完善农业科研立项机制和农业科研评价机制,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等重要措施,努力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更加自主自由、宽松活跃的创新环境。要切实加强各方面的协作配合,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立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和学科之间的联合与协作机制。解决产学研联结松散、农科教结合不紧,科技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科技创新为乡村经济振兴注入新动能
胡向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根本原则,以保障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农问题上的具体体现。解决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切实实现全面决胜小康,关键在三农,核心在于乡村经济振兴。近年来,三农领域对现代科技的吸收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极大地带动了现代农业进而乡村经济的发展。新时期,科技创新将为乡村经济振兴注入新的关键动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战略研究论文(共4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