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9月7日晨5时43分,茂名石化公司炼油厂调度通知质检室加工分析站采70#罐油进行分析。70#罐(2000立方米拱顶罐,罐高17.55米,安全空高15.3米)内已装14.3米焦化装置粗汽油。两名化验工于6时05分,分别去70#、69#罐采样。6时20分,另一名分析工在采完69#罐样回班后,未见同伴返回便又去找,发现其仰面倒在70#罐顶斜梯口平台处,已不省人事。罐采样口盖仍开着,并冒着呛人的瓦斯气味,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1)70#罐焦化汽油气相部分含瓦斯气量大、硫化氢浓度超标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事故后的当天上午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进行气相采样,硫化氢量高达96.2毫克/立方米。高出致命量的近百倍。(2)生产调度在70#罐正在进焦化汽油的状况下,安排采样。违反了总公司《关于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规定》中的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3)各有关部门对焦化汽油瓦斯及含硫情况认识不足,管理欠完善,没有制定具体措施。(4)职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三十三:
1991年1月26日13时30分,九江石化总厂油品车间轻污油罐区一名油槽员,按规定对轻污油罐101#、103#进行检尺作业时,被硫化氢熏倒在103#罐顶平台上。当同班职工发现后,于14时07分送往医院,经多方抢救无效,于当晚23时50分死亡。
事故原因:(1)由于103#罐气相含硫化氢浓度过高,职工对硫化氢具有的毒性认识不足,无思想上的应急准备所致。(2)103#罐为拱顶罐。正常情况下,检尺口盖着。罐顶呼吸阀开启压力为190毫米水
柱。事故发生时,有4种油源进入该罐,处于动态。事故发生后,15时30分,采样分析103#罐气相中含硫化氢浓度达99762毫克/立方米,是急性中毒致死亡剂量的100倍。经过4种进罐油源的检查,证实减粘装置的减粘凝缩油罐V一105液面已空达7—8个小时,而操作室二次表指示液面却一直为10—12%。因减粘油是靠瓦斯自压走副线进罐区的,使减粘瓦斯气窜入103#罐长达7—8个小时,该瓦斯中硫化氢浓度高达225000毫克/立方米。
案例三十四:
1988年4月25日晚,位于前苏联奥伦堡附近的一家天然气炼厂发生硫化氢泄漏事故,造成附近村庄50余名居民中毒,有19名成人和32名儿童被送进医院抢救,其中部分中毒严重。事故原因是由于一台压缩机出现故障所致。
案例三十五:
1987年1月9日15时40分,荆门炼油厂加氢裂化车间一名班长在救人过程中,被硫化氢熏倒,两人中毒死亡。当时,某建筑工程公司民工队在加氢装置承包一项任务。一民工戴隔离式防毒面具(软管式呼吸器),在装置外东侧公路旁含硫污水井内掏污泥。下井后第一桶还没掏满,他就站起来,随手摘掉防毒面具,立即被硫化氢熏倒。此时,在50米以外干活的车间四班班长听到呼救声后,立即赶到现场,戴上一个活性碳滤毒罐,就下井救人。因滤毒罐不防硫化氢也被熏倒。经抢救无效两人死亡。
事故原因:这次事故是由于民工安全意识淡薄引起的。本来在
1.75米深的下水井作业,已经戴上管式呼吸器。可是,民工在井内自己把呼吸器摘掉,失去了防护作用,当场被硫化氢熏倒。班长下井救人所用滤毒罐,实际不防硫化氢,预防措施不力,结果也被硫化氢熏倒。
案例三十六:
1986年11月5日,岳阻石化总厂锦纶厂在进行治理硫化氢的焚烧试验过程中,厂安全环保科的试验人员,不戴防毒面具,进入排放硫化氢有毒气体区域作业,在8.4米高处中毒昏倒。配合试验工作的车间安全员上去抢救,自己不幸从高处坠落身亡。
案例三十七:
1986年6月16日13时,长岭炼油化工总厂制硫车间碱渣装置正在开工,在处理汽油碱渣生产杂酚世时,班长张惠阳安排操作员卞福生、古风祥到四层平台顶改罐,卞福生上到二层平台时让古凤祥先到四层平台改罐,自己检查成品罐液位,卞检查完液位继续往前走,当走到三层平台时,发现古已倒在四层平台上不省人事。卞意识到是硫化氢中毒,立即进行抢救,因抢救及时,古凤祥无生命危险。
案例三十八:
1985年4月14日,茂名石油工业公司炼油厂脱制硫车间瓦斯班两名瓦斯管线工接厂调度电话通知,给酸性气管线脱水。在操作时,两人均没按规定戴防毒面具,也没有互相监护,而是分开操作。8时20分,一人在润滑油白土精制装置压缩机房后的脱水点脱水。另一人去北山球罐区的脱水点脱水后,回到白土压缩机房北面时,发现那
人昏倒在离脱水阀12米的电缆沟盖板上,就跑到一套石蜡装置处请人帮忙,一看全是女工,便没有呼救。然后,打电话给火炬岗位和车间值班员。等其他同志赶到现场后,才将昏倒者抬到新鲜空气处,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医生赶来后继续抢救无效而身亡。
案例三十九:
1984年10月23日,金陵石化公司南京炼油厂催化装置停工检修,当日,需在瓦斯分液罐(容一1)人口加上盲板,以确保装置检修动火的安全。当法兰螺丝快卸完时,检修车间一名工人被硫化氢熏倒,在场的人把他抬到空气比较新鲜的地方,很快就清醒了。这时来现场检查的一名厂调度员,虽然看到了上述情况,还说要下去看看,便爬到卸法兰的平台上。因硫化氢浓度高,正蹲下看法兰螺丝时,突然中毒倒下,经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管道没有处理好,管内硫化氢较多;对硫化氢毒害的认识不够。
案例四十:
1984年10月16日,天津石化公司化一车间分离工段操作工李某等三人,在拆卸三楼火炬管线安全阀时,由于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安全阀拆下后,管线内残存的硫化氢气体漏出,造成三人急性硫化氢中毒。
案例四十一:
1985年1月14日,齐鲁石化公司设备防腐研究所试验工人在炼厂装置车间进行管道材料试验过程中将探针插入阀门中,后因探针折断,致使阀门关闭不紧,大量硫化氢外漏,造成一人中毒。
案例四十二:
1984年6月14日,前郭炼油厂排水车间污水岗位2名操作员到污水处理场加药间加硫酸铝。加完后,2人都感到头昏、胸闷。其中一人出去换口气。而另一人去关阀门,等换气的同志回来时,发现关阀的同志已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当即找人送往医院。由于发现和抢救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
事故原因:加药间面积小,通风设备不完善,一些酚、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致使操作员中毒昏倒。
案例四十三:
1980年1月15日,武汉石油化工厂综合车间硫磺回收装置吹扫管线前对装盲板情况检查不细,造成硫化氢外泄,使10人中毒,其中一人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四十四:
1979年7月23日,天津石化公司第二石油化工厂原合成氨车间一女工到西围墙造气变换工段附近厕所解手,突然晕倒,系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中毒所致,经抢救脱险。原因是变换岗气水分离排放水(内含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直接进入封闭式下水沟,下水沟和厕所排水沟
连通,造成厕所内有毒气体含量超标,以致人吸人后中毒。 1977年5月12日5时,齐鲁石化公司油品车间油槽工在操作室外向黑板上刷漆时被硫化氢熏倒。原因是一条多年废用的硫化氢管线,该管线上有一条裂口。此管线与装置里硫化氢储罐设有一阀门卡死。5月份检修时,将该阀更换了一个,但阀门未关上,当装置检修后,第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近年来硫化氢中毒案例(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