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复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2、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机能有关的体能。
3、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4、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5、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6、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7、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本《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设立了六个学习水平,每个学习水平都设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领域目标是通过水平目标的达成而实现的。
8、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二、填空题。
1.体育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目标划分为: 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2.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年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计划。
3.武术的基本手型有拳、掌、勾。
4.急行跳远的教学重点应放在 助跑 和 踏跳 的结合上。 5.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人体基本活动组成的综合性体育活动。 6.发展 小学生 投掷能力的练习有投、掷、抛、推等多种方法 7.小学体育教材中有维族、藏族、蒙古族等几种民族舞蹈。
8.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小学五、六年级的必测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三项。 9.单杠的单挂膝摆动上的保护与帮助方法是一手托肩膀,另一手按压摆动腿。
10.科学锻炼要遵循下列原则:(1)全面锻炼;(2)坚持经常;(3)循序渐进;(4)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5)要进行自我监督;(6)女生经期要注意运动 卫生 。
11、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 身体 、 心理 和 社会适应 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12、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 态度 与 行为 表现。 13、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 ATP 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14、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 杠杆 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 枢纽 肌肉收
缩是运动的 动力。
15、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 超量恢复 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16、由一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时应先 1-2 报数。
1、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 跑 的节奏与 呼吸 节奏相配合。 18、三级跳远由 快速 助跑沿 直 线向前的连续三次跳跃组成。
19、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20、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22、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 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23、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 )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 主体地位 )。想
24、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始终要把(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放在中心地位。
26、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采用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的方法,而是以(技能、认知情感、行为 ) 等划分学习领域的主要依据。
27、《标准》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28、在实施《标准》时,要全面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特别要加强对(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这两 个新的学习领域研究,以促进课程目标的实施。
29、《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将中小学划分六级水平,小学段为( 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 )。 30、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有:( 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肌肉力量、身体成分 ) 31、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有( 速度、力量、灵敏性、神经肌肉协调性、平衡、反应等)。 32、身体成份有( 肌肉、骨骼、脂肪 )等。
33、运动参与领域是促进学生( 发展体能 )、获得( 运动技能 )、提高整体( 健康水平 )、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
34、2001年6月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5、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是( 实践性、综合性、灵活性 ). 36、体育教学体系包括4大要素(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 )。
37、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应具有健身性、科学性、( 兴趣 )性、实效性、简易性、( 地域)性。
38、学生经常从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才能提高( 自尊心 )和自信心。
39、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健身性 )、(基础性 )、(实践性 )、(综合性 )。 40、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锻炼 )、(行为养成 ),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41、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42、教师应制定各层次的具体学习目标。具体学习目标一般应该包括( 条件)、 (行为 )和(标准 )三个部分。
43、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区 )、(学校 )和(学生 )之间的差异。
44、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水平一至水平四 分别对应(1-2 )、( 3-4 )、(5-6 )(7-9 )。
45、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 )、(机能正常 )和(精力充沛 )的状态,与体育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46、 编写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性 )、科学性、( 实践性 )、可读性、(发展性 )和差异性。
48、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
49、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 50、(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51、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52、《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53、《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4、( 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上、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 55、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 身体练习 )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竟能也是实现其他领域学生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56、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 身体健康 ),也能增进( 心理健康 )。本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 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 )的能力。
57、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 社会适应能力 )具有独特的作用;在1——6年级,应着重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 游戏规则 ),学会( 尊重 )和(关心 )他人,并表现出一定的( 合作行
为 )。
58、体育与健康的课时,1——2年级相当于每周( 4 )学时,3——6年级相当于每周( 3 )学时。
59、教材编写的原则(教育性原则、)(健康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60、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三方面的考核评价。
61、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
62、决定投掷项目远度的因素为出手的( 速度 )、( 力量 )、( 角度 ) 。 63、行进间跳远的四个技术环节是((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 三、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对水平一的学生应主要采用( A )评价。 A、评语式 B、等级制 C、评语和等级制评价相结合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是课程目标哪个方面的内容( C ) A、运动参与 B、身体健康 C、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哪个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 B ) 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4、以下属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是(ABCDE) ) A、武术 B、舞狮舞龙 C、踢毽子 D、抖空竹 E、荡秋千 5、在课程目标中,身体健康的目标是( ABCD ) A、掌握保健知识和方法 B、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C、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D、提高适应自身环境的能力
6、有一位体育教师品行不良,在自己情绪不好时常侮辱学生,影响恶劣,一次课中将学生踢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应( C )
a、给予行政处分 b、解聘 c、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承担民事责任 7、走和跑的区别在于( D )
a、跑的速度快,走的速度慢
b、跑时身体重心起伏大、走时身体重心起伏小 c、跑的步副大,走的步幅小
d、跑时身体有腾空,走时身体没有腾空 8、重复训练法的主要特征是( C )
a、不间断进行训练 b、循环进行训练 c、反复做同一练习 d、控制练习的间歇 9、奥林匹克精神是 ( B )
a、更快、更高、更强 b、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 c、团结、友谊、进步 d、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加 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指标是:( B )
a、心理、生理、素质 b、形态 、机能、素质 c、身高、体重、肺活量 10、《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按( A )陈诉内容目标的。 A 学习水平 B学习内容 C学习时间
11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 B)级水平 A五 B四 C三
12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属于( C )领域的目标。
A运动参与领域B运动技能领域C身体健康领域D社会适应领域 13、在学习评定的标准上,《标准》建议对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 D ) A 绝对性标准的方法 B相对性标准的方法
C 绝对性标准和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 D定量评定和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 14、《标准》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体会运动的乐趣是指( B ) A让学生体会到运动过程的快乐 B让学生感觉到成功的快乐
C让学生体验到超越自我的快乐 D让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和障碍的快乐 15、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过程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指:( D )
A、速度 B、力量 C、灵敏 D、耐力 16、下列不属于田径类运动项目的评价要点是:( D )
A、速度 B、远度 C、高度 D、表现力 17、下列属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是:( D )
A、排球 B、校园集体舞 C、游泳 D、抖空竹 18、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 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 ( B )
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身体健康 D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9、让学生了解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是 C 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 )
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身体健康 D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0、《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价值主题着力体现 C 意志。( )
A、学校 B、国家 C、学生 D、地方
21、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 C 和能力为主要目标。( )
A、集体主义意识 B、合作意识 C、终身体育意识
2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确立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 A )。
A、选择原则 B、自主原则
23、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 与终结性评相结合。( C )
A、个人评价 B、他人评价 C、形成性评价) 24、评价是激励教与学的保证环节,教育过程的评价( B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体育新课标复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