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汗局势方面达成一些妥协,吉尔吉斯宣布关闭美军基地后,俄罗斯戏剧性地允许美国军通过俄领空向阿运送非军事物资,乌兹别克、哈萨克、土库曼、塔古克等国也予以效仿。2009年3月底在莫斯科和海牙分别举行的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上,俄美互相邀请对方参加。2009年7月,奥巴马访俄,与俄首脑就核裁军、美俄关系等重大问题高调达成妥协,虽然两国间的明争暗斗依然存在,但至少出现竞争性缓和。俄新社政治观察家科瑟列夫认为,普京上台后开始对中亚推行积极政策,其目的决非要不惜代价把美国人赶走。而是在俄“重返”中亚过程中谋求同美国人建立起某种由俄相对主导、至少也是俄美均等的伙伴关系。
(责任编辑:薛迎春) 注释:
[1] Douglas c. Lovelace,JR( Director of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Forword for“U. S. military engagement with Transcaucasia and Central Asia” by Stephen J. Blank,June 2000.
[2] 李淑云著: 《地缘政治与中亚五国民族问题》,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 226 页。
[3] 苏浩: “地缘重心与世界政治的支点”,《现代国际关系》2004 年第 4 期。
[4]苏浩: “地缘重心与世界政治的支点”,《现代国际关系》,2004 年第 4 期。
[5]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nski,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Basic Books,1998.[6]Ibid.
[7]杨鸿玺: “美国缘何高看土耳其”,《瞭望新闻周刊》,2002年第 31 期。
[8]2009 年 11 月 4 日菲律宾《世界日报》文章。
[9]Richard Weitz,“Kazakhstan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Eurasia,”Central Asia - Caucasus Institute & Silk Road Studies Program - A Joint Transatlantic Research and Policy Center,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Policy,Sweden. www. silkroadstudies. org.
[10][美]汉斯·摩根索著,张自学译: 《国际政治学》,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第 225 页。
[11][美]詹姆斯·多尔蒂等著,邵文光译: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 年版,第 81 页。
[12]洪兵著: 《剖析“美国利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年版,第 56 页。
[13]苏浩: “地缘重心与世界政治的支点”,《现代国际关系》2004 年第 4 期。
[14]“建构主义长处与短处”,http://zhidao. baidu.com/question /78531631. html? si = 4.
[15]杨鸿玺: “论国家‘软实力’”,《学习月刊》,2009 年第九期。
[16]同[15]。
[17]黄平: “中国在 21 世纪上半期的国际环境与战略选择”,《天涯》,2008 年 7 月号。
[18][美]埃里克·方纳著,王希译: 《美国自由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02 年版,第 5 页。
[19]同[18],第 9 页。
[20][英]J. R. 波尔著,张聚国译: 《美国平等的历程》,商务印书馆,2007 年版,第 1 页。
[21]同[18]。
[22]戴超武: “布什主义与美国外交思想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复印报刊资料 国际政治》,2007 年第 2 期。 [23]同[22]。
[24]杨鸿玺: “真实力‘不怒自威’”,2009 年 10 月 28 日《瞭望新闻周刊》。
[25]张贵洪著: 《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 105 页。
[26]且东著: 《美利坚风雨二百年·天堂·地狱·战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 年版,第 93 页。
[27]戴超武: “布什主义与美国外交思想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复印报刊资料 国际政治》,2007 年第 2 期,原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 年第 5 期,第 97—102 页。
[28]杨鸿玺: “论国家‘软实力’”,《学习月刊》,2009 年第九期。
[29]刘国平著: 《美国民主制度输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88 页。
[30]郑羽著: 《独联体十年——现状·问题·前景 ( 上册)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年版,第 278 页。
[31]赵学功著: 《当代美国外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 88 页。
[32]王桂芳著: 《中亚战略格局与中国安全》,军事科学出版 社,2004 年版,第 62 页。
[33]Pinar Ipek: “Challenges for democratization in Central Asia:what can the United States do?”Middle East Policy ,March 22,2007. [34]郑羽著: 《独联体十年——现状·问题·前景 ( 上册)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年版,第278 页。
[35]Pinar Ipek: “Challenges for democratization in Central Asia: what can the United States do?”Middle East Policy ,March 22,2007.http: / / findarticles. com / p / articles / mi _ qa5400 / is _ 200704 / ai _n21284816 / .
[36]且东著: 《美利坚风雨二百年·天堂·地狱·战场》,中国 友谊出版公司,2006 年版,第96 页。
[37]“建构主义长处与短处”,http: / /zhidao. baidu. com/question /78531631. html? si = 4.
[38]亨廷顿著,周琪 刘绯、张立平译: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3 年版。
[39]逄金一: “文明冲突论: 瘸腿的‘真理’”,《济南日报》,2006 年 11 月 10 日。
[40]俞邃: “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的作用不可低估”,《中国经济时报》,2005 年 8 月 22 日。
[41]朱威烈: “文明对话与大中东改革”,《文汇报》,2006 年 9月 9 日。
[42]Alexander Cooley,“U. S. Bases and Democratization in Central Asia”,Available online 28 November 2007,www. caei. com. ar. [43]Uzbekistan’s literacy rate is 99. 3% compared to that of Saudi Arabia,78. 8% ,Egypt - 57. 7% ,Iraq - 40. 4% ,Source: CIA World Factbook,2003 www. cia. gov accessed 06. 12. 046.
[44]杨曼苏著: 《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导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231 页。
[45]潘志平、胡红萍: “欧亚腹地的地缘政治——以美国的地区战略为视角”,《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 年第 1 期。
[46]徐海娜: 《俄美中在中亚的竞争与合作》,中共中央党校2006 年 6 月硕士学位论文。
[47]同[46]。
[48]同[4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美国对中亚战略的理论参照(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