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铜集团东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矿体深部开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子,确定其分级和权重,然后依据斜坡的实际情况计算各因子得分数,根据总得分数确定其稳定程度,具体评价标准见表4-1。
自然斜坡稳定性量化评价标准表 表4-1
评价因子 斜坡坡度(°) 斜坡高度(m) 斜坡结构类型 权重 0.16 0.10 0.15 差 得分 >50 4.8 >50 3.0 顺向坡 4.5 因子量级划分 中等 得分 30~50 3.2 20~50 2.0 斜向坡 3.0 好 <30 <20 逆向坡、块状坡 不发育、层状、块状、块体状 无 <5 得分 1.6 1.0 1.5 裂隙发育程度0.14 发育、4.2 较发育块2.8 1.4 及岩体结构类散碎块 状、层状 型 软弱夹层 0.17 有 5.1 不连续 3.4 1.7 强风化带厚度0.13 >10 3.9 5~10 2.6 1.3 (m) 残坡积厚度(m) 0.15 >6 4.5 3~6 3.0 <3 1.5 边坡稳定性分D≥23.4,稳定性差;16.7≤D≤23.4,稳定性中等;D<16.7,稳定性好。 析 拟建区周边山体自然斜坡稳定性评估结果表 表4-2
评价因子 斜坡坡度(°) 斜坡高度(m) 斜坡结构类型 裂隙发育程度及岩体结构类型 软弱夹层 强风化带厚度(m) 残坡积层厚度(m) 总得分 边坡稳定性分级 a--a′自然斜坡 特征 15° 18 逆向坡 较发育、层状 不连续 5.00~8.00 0.90~4.50 15.1 稳定性好 得分 1.6 1.0 1.5 2.8 3.4 2.6 3.0 根据拟建区周边山体自然斜坡地质环境特征,按自然斜坡稳定性评估标准进行量化评估,评估结果见表4-2,从表中可知, a-a′自然斜坡稳定性好,自然状态下发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小。
4.3人工切坡稳定性
运矿道路新修600mm轨距铁路470m,主要以原线路改造,局部地段形成较矮的人工边坡,新掘组合井建设亦会形成较矮的边坡,边
江铜集团东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矿体深部开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坡稳定性较好,人工边坡对工程危害性小。
4.4 泥石流及沟谷泥石流易发性
根据现场调查,评估区范围内废土场、废石场发生有小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泥石流发生时主要在暴季节,排土初期、排弃物尚未压实固结、稳定性较差。泥石流的规模一般几m3~十几m3,未产生大的危害。
拟建矿山工程建设区主要由①、②、③、④号4个沟谷流域组成。其中①号沟谷由2个水库组成,长约2100m,位于矿区西部,自北向南流,未流经矿区;②号沟谷位于矿体的北东角长约1300m,自北向南流,并与①号沟谷汇合于Ⅴ号矿体东侧转向西南,对矿区开采影响小。
根据现场调查,拟建矿山工程建设区所处③、④号沟谷流域范围内,现状山体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不发育。沟谷纵坡度一般为2°~5°。沟谷两侧植被较发育。斜坡稳定性好,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根据沟谷流域范围内地质环境条件按表4-3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③、④号沟谷流域均为泥石流低易发区(见表4-4)
江铜集团东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矿体深部开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江铜集团东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矿体深部开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③、④号沟谷泥石流危险性评估结果表
表4-4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影响因素 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严重程度 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 沟口泥石流堆积活动 河沟纵坡(度,‰) 区域构造影响程度 流域植被覆盖率(%) 河沟近期一次变幅(m) 岩性影响 沿沟松散物贮量432(10m/km) 沟岸山坡坡度(度,‰) 产沙区沟槽横断面 产沙区松散物平均厚度(m) 2流域面积(km) 流域相对高差(m) 河沟堵塞程度 总得分 易发程度 权重 0.159 0.118 0.108 0.090 0.075 0.067 0.062 0.054 0.054 0.045 0.036 0.036 0.036 0.030 0.030 ③号沟谷 特征 不发育 700 有拦土坝 2°~5° 相对稳定区 30-60 <0.2 软岩、硬岩 >10 15°~40° 平坦 >10 <0.2 20 有拦土坝 79 分值 1 16 14 6 5 5 1 5 6 4 5 5 3 1 4 低易发 ④号沟谷 特征 分值 不发育 30 无河流变化 2° 相对稳定区 30-60 <0.2 软硬岩相间 <1 15°~40° 平坦 <1 5~10 35 无 46 1 8 1 6 5 5 1 5 1 6 5 1 4 1 1 低易发 矿区矿体开采标高均低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和最高洪水位,但地下开采的所有井口及其他设施均高于当地最低锓蚀基准成和最高洪水水位,因此,洪水对矿山建设侵袭的可能性小。
4.5 地面塌陷可能性
根据现场调查与访问,评估区内中部及东部曾经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采矿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hl)冲洪积土、残坡积土,基岩为白垩系南雄组(K2n)经色粉砂岩、含砾砂岩,下部为钙质、泥质胶结的砂砾岩,岩溶发育;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钙质中碎屑岩,下质胶结的砂砾岩、白云岩、灰岩、钙质砂岩、泥灰岩、粘土岩等,溶洞发育;石炭系下统梓山组(C1z)一套河床、河漫、湖沼相沉积,该层一般不含溶洞;石炭系华山岭组(C1h)为一套红
江铜集团东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矿体深部开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色岩层的河流相沉积细粒碎屑岩,不存在溶洞。此外,矿区地下开采最低标高已达到-235m。
根据调查,在矿区外围分布有上述岩溶地层的地段未发现岩溶塌陷。由此,矿区出现的塌陷应以地下开采诱发为主。
东乡铜矿大部分矿体都位于岩溶区,经地下开采后又形成采空区。地下开采虽然对采空区进行充填,仍会在开采区形有成一些空隙,导致围岩力学条件的改变和岩土体的稳定性变差,继而发生塌陷的可能较大。给采空岩溶区的居民生活和工程设施、农田带来较大的影响。
五、地质灾害性危险性预测评估
5.1 地下采空区地表移动范围及崩落变形预测
根据长沙院《可研报告》,由于Ⅴ号矿体埋藏深,矿体厚度大(最大达36m),将采用留矿柱(间柱)的分段空场、单元回采嗣后高水胶结充填法。矿体围岩主要岩石为石炭系壶天群硅化破碎砂岩、碳酸盐岩类及岩溶洼地松散堆积物,赤铁矿、破碎花岗斑岩,底板为石炭系樟山组泥质页岩、炭质页岩、砂质页岩和粘土岩等,上述岩性除碳酸盐岩、粉砂岩和未破碎的花岗斑岩体外,岩石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易吸水膨胀和软化,松散,稳定性差,工程地质性能差。矿体采空后采空区内部形成在压集中,又进一步影响采空区的稳定,易形成崩落塌陷至造成冒顶。
《可研报告》在采用东同矿业公司多年取得围岩移动角上盘为66°,下盘为71°,两侧70°,圈定地表移动范围。根据矿体及围岩力学特征,开采技术条件及所选采矿方法,采用上述移动角一般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东铜公司五号矿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估报告(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