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铜集团东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矿体深部开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向上的宽缓褶曲,倾向上的挠曲,其轴大体呈270~330m的间隔出现。背斜、向斜轴线间隔约600m左右,如0、31、63、79线等。轴向约呈30~50°展布,向SE倾伏,两翼近于对称。矿体厚大部分出现在背斜核部。尤以31线、79线更为突出。
2、断裂
断裂是本区构造变动最主要、最普遍的表现形式,遍布全区。尤以梓山组和壶天群地层中最发育。按其走向可分为NE、NW、NNE,近SN和近EW向五组(表2-2)。现将各组主要断裂简述如下:
(1)北东向断裂
是矿区规模最大、最发育、生成最早纵贯全区的一组纵向张性导矿、控岩、控矿的断裂,它直接控制岩体和矿体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多次活动的特点。断裂带主要发生在两种不同岩性的岩组之间,尤以C2-32ht与C2-31ht和C2-31ht与C1z2两个接触界面附近更为发育,常造成地层缺失,并形成宽大的层间破碎带,其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相似,略有一小的交角;从全区观察,该组断裂是由若干段强裂破碎带组成的一个长达4100m,宽达60余米的顺层剥离,滑动的正断层带,从岩体和矿体的破碎迹象表明,具有多次活动的特点。现将与成矿有关的主要断裂分述如下:
F1断层:见于16~147线,纵贯全区,长度达4100m,是本区最大的断层。发育在C2-32ht底部至C1z2上部,造成地层缺失,一般缺失30~70m。总体走向50~70o,倾向SE,倾角30~50o,浅部倾角稍缓,延深达1000余米。断层沿岩组之间造成宽大的破碎带,是铜、
16
江铜集团东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矿体深部开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硫、铁(铁帽)、钨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直接控制I、VII、IV和V号铜硫矿体一部分及钨、铁矿体的全部。破碎带浅部宽达50~80m,向深部渐窄以至消失。位于此断层中的岩体和矿体均有破碎迹象,显示其多次活动特点。
F2断层:见于3~15线浅部的C1z2地层中,在F1断层之下,未出露地表。走向55~65o,倾向SE,倾角45~50o。向上与F1相接,向下消失在C1z2下部,总断距约10~25m。破碎带宽30~50m,直接控制Ⅳ号铜硫矿体。该断层倾角比F1断层稍陡,可能是F1断层派生的一个正断层。
F3断层:见于19~43线,为C1z2中部的层间断裂,往西渐与F1
断层归并。走向50~55o,倾向SE,倾角40~50o。缺失部分地层,破碎显著,V号铜硫矿体赋存其中。其内的岩体、矿体破碎明显,具多次活动的特点。
(2)北北东向断裂
见于21~71线之间,发育于双桥山群至壶天群中。走向约N20oE,倾向102~140o,倾角55~82o。由NE往SW呈侧列式分布,计有:F7、F8、F23、F33。破碎带宽窄不一,一般5~8m。断层面呈舒缓波状,见有岩体产出,局部切割花岗闪长斑岩,说明具多次活动。
(3)近东西向断裂
见于双桥山群至壶天群地层中。呈断续分布,自0~175线有16条之多。该组断裂活动时间较长,见有岩体产出。
(4)北西和近南北向断裂
17
江铜集团东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矿体深部开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NW向断裂17条,各层位均有分布。近SN向断裂4条,发生在双桥山群至梓山组上段。该两组断层的规模和发育程度仅次于NE向断裂。它们多属平移断层或正断层或平移正断层,一般是东盘北推,西盘南移,水平错距不大,一般几米至二三十米。断层内既见有岩体产出,也见切割岩体和矿体,属延续时间较长的成矿前后的断层。
主要断层的性质、规模、数量、特征及分布详见表2-2。
18
江铜集团东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矿体深部开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表2- 2 主 要 断 层 一 览 表
断 层 规 模 (m) 组类 编号 F1 北 东 向 北 北 东 向 近 东 西 向 近 南 北 向 北 西 向 F2 F3 F12 F14 F7 F8 F23 F33 F5 F15 F30 F34 F24 F36 F17 F18 F20 F35 位臵 16~147 3~15 19~43 3~15 71~79 45~67 47~61 67~71 21~27 27~47 0~3 19~21 55~59 0~3 71~75 9 43~47 13 59~63 延长 4100 400 700 350 170 480 430 730 220 470 270 100 180 160 220 300 140 200 310 破碎带宽度 50~80 30~50 7~8 5~8 0~8 3~4 30 断 层 产 状 走向(?) 50~70 55~65 50~55 50~70 50~60 25 20~30 350~15 15 50~80 100~105 105 80~90 357 355 330 305 340~350 315 倾向(?) 140~160 145~155 140~145 140~160 SE 115 110~120 80~105 285 SW 190~205 15 SE SW 70~80 225? 倾角(?) 30~50 45~55 40~45 70 55~82 57~60 60~75 72 67 60~75 73 79 48~67 65~80 52 性 质 正断层 正断层 正断层 平移 正断层 正断层 正断层 平移 平移 正断层 平移 平移 正断层 平移 平移 不明 平移 平移 平移 发生层位 C2-3-C1z C1z C1z C1z-C1z C1z C1h C1h-Ptsh C2-3ht-C1z C1z C1z-C1z C2-3ht C1z-C1z C1z C1z-C1z C1z-C1h C1z-Ptsh C1z-C1z C2-3ht C1z-C1z 2121222112121111212222主 要 特 征 形成宽大的破碎带,控岩控矿 破碎带发育,赋存WCu矿体 破碎带发育,赋存VCu矿体 破碎带明显,控制英安石 破碎明显,舒缓波状 破碎明显 多次活动,切割岩体 舒缓波状 控岩明显,破碎带发育 角砾明显,SW盘东移 角砾明显,断层面粗糙 西盘产状190?∠60?,东盘95?∠30? 说 明 大量钻孔控制 大量钻孔控制 大量钻孔控制 6个地质点,1个探槽 10个地质点,2个探槽 6个地质点,4个探槽 2个钻孔,1个探槽 1个地质点 3个地质点,1个探槽 4个钻孔 1个地质点 2个地质点 1个地质点 3个地质点 2个地质点,2个探槽 4个地质点 坑边 2个地质点,2个探槽 角砾岩,壁理发育,控岩构造 9个地质点,2个探槽 擦痕角砾明显,舒缓波状 北盘下降,南盘上升 破碎控岩 切割矿体 破碎,切割矿体 摘自:《江西省东乡县枫林矿区钨矿储量及其外围铜矿普查地质报告书》
19
江铜集团东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矿体深部开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4.2 区域地壳稳定性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和《江西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工作用图》(2003年出版)的规定,评估区内地震烈度小于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小于0.35s,区域地壳稳定性好。
2.5 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2.5.1矿岩物理物理力学性质 主要矿岩物理力学性质见2-3表
主要矿岩物理力学性质表 表2-3
岩石名称 硅化岩 绢云母岩 中细粒石英砂岩 岩溶洼地堆积物 破碎花岗斑岩 砂页岩破碎带 第三系砂砾岩 砂岩辉铜矿石 页岩辉铜矿石 赤铁矿石 砂质页岩 细粒石英砂岩 粉砂岩 硅化角砾岩 构造角砾岩 页岩 白云岩 黄铜黄铁矿石 花岗斑岩 粘土岩 裂隙发岩芯破育情况 碎情况 较发育 不发育 发育 发育 发育 不发育 较发育 较发育 较发育 较发育 较发育 较发育 较发育 发育 不发育 较发育 不发育 较发育 不发育 普氏系数 Ⅴ号矿体 试验 估测 顶板 矿体 底板 18-19 10-15 △ 遇水软化膨胀 1-3 6-18 5-12 △ △ 松散泥流管涌 0.66 <1 遇水软化 1-3 △ 遇水软化崩解 1-3 3 4-6 △ 易氧化 9-17 6-10 易氧化 4-6 3-5 8-10 4-12 7-9 4-8 5-20 5-10 7-17 5-8 △ △ 10-15 △ 遇水崩解 2-10 △ △ △ 4 3-5 8-12 8-12 3-5 2-5 △ △ △ △ △ 其它特征 较完整 破碎 较破碎 破碎 破碎 完整 破碎 破碎 破碎 较破碎 较破碎 较破碎 较破碎 破碎较完整 较破碎 遇水软化 较完整 易溶蚀 完整 易溶化 较完整 遇水软化 较完整 遇水软化膨胀 矿区矿体主要产于层间断裂破碎带中,工程地质条件差,多数矿体及围岩属于不稳固或极不稳固,易产生坑道片帮、冒顶。
Ⅴ号矿体产于层间破碎带中,矿体直接顶板主要为石炭系壶天群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东铜公司五号矿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估报告(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