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铜集团东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矿体深部开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46线以东为覆盖型岩溶外,其余上覆均被已成岩的非可溶性岩层(上白垩系南雄组砂砾岩)覆盖的埋藏型岩溶,该含水岩组由于受断裂和硅化影响,沿走向顶板起伏不平,岩性以厚层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为主,少量或个别为白云质灰岩、灰岩。岩溶很发育。溶洞发育最高标高为41.40m,溶洞发育最低标高为-407.13m,最大溶洞27.75m,
本含水岩组富水性差异较大,11线以东,埋藏浅,厚度大,硅化弱,岩溶发育,单位涌水量0.774~1.349 L/s.m,渗透系数1.246~2.49 m/d;属富水程度丰富的溶洞-裂隙水含水岩组;11线以西,埋藏深,厚度小,硅化强,多为充填溶洞,单位涌水量0.0041~0.91 L/s.m,渗透系数0.0084~0.441 m/d,属富水程度中等的溶洞-裂隙水含水岩组,均是矿体顶板直接充水的含水层,对井下开采威胁最大,常构成顶部溶洼堆积物孔隙水和溶洞水进入采矿坑。
3、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水含水岩组(Ⅲ3)
该含水岩组主要包括上石炭统壶天群下段滨海—浅海相沉积的钙质中碎屑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和花岗斑岩沿构造断裂侵入形成的硅化带(FZ(C2-3ht)、C2-31)。其岩性以硅化岩、泥灰岩、钙质砂岩、粉砂岩等;在地表于75~12线之间,可见到呈NE向小块露头出露,大部分埋藏在K2n、Kcd、C2-32ht下部,单位涌水量0.000004~0.122 L/s.m,渗透系数0.00029~0.105 m/d,地下水局部具承压,水位可高出地面2.1~19.62 m,钻进过程中有掉块和漏水现象,坑道掘进中顶板有滴水,属富水程度贫乏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裂隙水含水岩组。
江铜集团东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矿体深部开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四)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Ⅳ)
该含水岩组主要包括下石炭统梓山组(C1z2、C1z1)、和华山组(C1h),其岩性为石英砂岩、砂质页岩、粘土岩及矿体等。在矿区内见有大片露头,面积km2,但大部分埋藏在FZ(C2-3ht)、C2-31ht下部,单位涌水量0.0038~0.780 L/s.m,渗透系数0.013~0.192 m/d,地下水局部具承压,水位高出地面0.81~4.90 m,钻进过程中有掉块现象,属富水程度贫乏的裂隙水含水岩组。
(五)浅变质岩类风化裂隙含水岩组(Ⅴ)
该含水岩组主要指元古界前震旦系双桥山群(Ptsh),其岩性为千枚岩、砂质千枚岩、千枚状砂岩等。大面积出露在矿区北部,是本盆地地下水补给区。据野外调查泉水多出露在风化带及在沟谷旁,泉水一般0.01~0.03 L/s,最大者可达1.97 L/s,但动态变化大,风化带深度较浅,一般15~35m,属富水程度贫乏的风化裂隙含水岩组。
(六)侵入岩风化裂隙含水岩组(Ⅵ)
该含水岩组包括燕山期花岗斑岩(γπ5)、花岗闪长斑岩(γδπ5)和英安岩(ζ5))。总的特点是,分布广、形态不规则、个数多、规模小。据统计自0~151线共96个小岩体,地表出露总面积仅0.048 km2。各类岩石均经受了不同程度的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绿泥石化等蚀变作用。总的是以似层状被动式或侵位于双桥山群至壶天群中,从东往西,侵入层位逐渐偏下。在平面上呈椭园状、葫芦状、长条状;剖面上呈似层状、透镜状、树枝状、牛角状等。多数沿层理、片理、破碎带贯入,与地层产状近于一致,仅少数与地层呈小角度斜交。据
江铜集团东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矿体深部开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野外调查泉水多出露在风化带中,泉水一般小于0.01 L/s,属富水程度贫乏的风化裂隙含水岩组。
2.6.2.2 矿床充水水源
东乡铜矿东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中上石炭统壶天群上段(C2-32ht)碳酸盐岩、上白垩统南雄组(K2n)“红层”下部的钙质底砾岩和Kcd松散物质中,此外,石炭系地层顶部的硅化岩破碎带、和第四系松散层也具有一定富水性。这些主要含水层构成了东乡铜矿矿床充水水源。
大气降水是矿区含水层重要补给源,也是矿坑涌水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外,地表水如竹山峡河、幸福水库、雅源陇水库、东塘陇水库的灌溉渠、出山口河溪等也具有渗入地下含水层并进入矿坑的可能。
根据矿区有关资料分析,矿区主要有三个含水层位:
①C2-32ht以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含水层:岩溶发育强烈,富水性强。该区东、西两侧溶洞中粉土、粉质粘土以及由白云岩粉组成的中砂、细砂和碎石等充填物增多。
②K2n底砾岩含水层:上覆于C2-32ht之上。由于K2n底砾岩的砾石中含有大量碳酸盐岩碎石和块石,并被钙质胶结,溶洞和溶蚀裂隙较发育。
③Kcd含水层:位于K2n底砾岩与硅化岩、铁矿层、侵入岩、C2-
23
ht碳酸盐岩之间。该含水层具有独特的孔隙—洞穴双重介质特征。 上述三个主要含水层均具承压性,其空间位臵上下相接,其间无
稳定隔水层,水力联系密切,在东乡铜矿东区基本上构成统一的岩溶
江铜集团东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矿体深部开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水系统。
在C2-32ht之下,C2-31ht、C1z、C1h及Ptsh则构成本区岩溶水系统的区域隔水基底,K2n的中上段构成系统的隔水顶板。
2.6.2.3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矿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上覆岩层,特别是通过松散堆积物下渗及下部含水层的承压水往上补给(包括断层导水)。根据水位资料,在80线附近有一近南北向地下分水岭,地下水向北东、南西分流。矿区处于南西水流系统。东部80线至珀圩,西部95线至151线,沿松散堆积物覆盖南界,有上升泉带分布,是矿区的主要排泄方式和排泄区。
2.7 人类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7.1矿区开采现状
东乡铜矿自露采铁矿开始,开采矿石近三十年,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转入地下开采,目前在-235m矿段开采,露采场早已停采,改作废石场用。
东乡铜矿主要中段开采情况
1.-75m 85.9.8 竣工 (西) 83线 80年初 (东) 8线(停) 2.-105m 2001~2003 (西) 83线 2002年初 (东) 4线(停) 3.-135m 92~94年 (东) 0线(停) 2006年正在开拓 (西) 63线
江铜集团东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五号矿体深部开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4.-165m 97年至15线(东)遇到FZ 5.-200m 97年竣工 98年开始采矿 17线 6.-235m 99年开始采矿(东) 21线 7.-280m 2005年开始 29线
-280m中段、-135m中段(西区)目前正在开拓
据调查,由于早期地下开采产生的降水漏斗,使以排上村为中心的中部及东部地段发生房屋裂缝,农田产生下沉、裂缝、漏水现象,目前状态下暂时稳定,同时由于早期露采铁矿,露采区形成一些边坡,原始地形地貌有较大破坏。另外,由于地面工程的建设产生大量的废土、废石,虽然有防治措施,仍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总之,评估区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三、矿山工程设计简介及分析
3.1设计开采范围及生产规模
按照猫画虎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的《可研报告》,本次设计Ⅴ号矿体深部开采兼采Ⅰ号、Ⅷ号部分矿体,开采范围为15线~63
线之间,总体矿体走向长约1200m,倾角40°~48°,真厚度10~
36m,开采标高-235~-415m,设计开采规模推荐方案为:分步实施1200t/d方案,即前期1000t/d,后期为1200t/d。
设计方案采用铜边界品位为0.3%,硫为8%,1992年11月18日江
西铜业公司(92)江铜司生字第492号文审查批准的Ⅴ号矿体资源储量为:C+D级铜矿石279.87万t,C+D级硫矿石14.74万t,东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确认Ⅴ号矿体资源储量-235m~-410m铜矿资源储量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东铜公司五号矿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估报告(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