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关经费统筹用于办公场地租金、社会服务项目成本费用及社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等。扶持方式可包括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种子资金启动等多种方式。二是将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建设的相关工作经费纳入社区建设经费预算之中,由社区统筹使用,实行“谁办事,谁负责,谁用钱”,有效保证社区社会组织的工作费用,确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引导社区社会组织转变思路,着力培养“四个一点”的“造血”功能,即上级拨一点、社区筹一点、企业帮一点、群众捐一点。
在人才方面,一是积极培育骨干。在社区党组织与社区社会组织之间建立双向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鼓励有能力的优秀党员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成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带头人;另一方面将社区社会组织中的活跃分子培养发展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吸收优秀群众加入党组织。通过双向培养机制,为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是积极引进专业化、职业化社工。社区社会组织的人员多为兼职人员,而社工是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在指导和整合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方面可发挥其优势和作用。三是积极发动义工。社区居委会在引导扶持社区社会组织提升能力时还应注意积极发动义工,使其参与到社区社会组织的各项工作。既可使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增强活力,又可使义工的工作更加务实,接地气。其一,规范志愿者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通过规范用人制度建立起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起包括志愿者社会招募、培训、服务时间累计等制度在内的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体系。其二,构建社区
16
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平台。整个社区社会组织的志愿队伍比较松散,志愿行动很难有效地组织起来,需要按照一定标准编制为定向志愿团队,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站点。四是培养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人才,加快社区社会组织人事管理,社会保障,职称评定,职业建设等政策配套,通过各种渠道培训社会组织的专门人才,建立统一社区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库。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尤其要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面向社区和基层社会组织就业,以充实社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提升社会组织人才素质结构,增强社区社会组织的人才资本。
在体制机制方面,一是规范相关名称和概念,逐步建立在社区居委会(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诸多组织协同运作的机制,并以此整合社区社会组织力量。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牵头主体应逐步回归到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居委会下设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负责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及设施管理以及居委会协助的政府基本公务服务事项。对于社区居民来说,居委会与社区服务中心是一块牌子。有居委会的地方,就要有社区服务中心。二是规范治理构架,保证组织高效运转。社区社会组织治理的关键是建立和形成类似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机制,以章程为依据健全分工与制衡的组织机构,保障决策和程序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从而实现和提高其治理绩效。三是社区服务中心的运作,可通过招标委托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运行,但必须接受居委会的领导。在城市化程度较高、市民素质较高的社区,可引导和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发挥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行;在城市化程度
17
较低的社区,可积极引进综合性、专业性强的社会组织进驻社区服务,提升社区建设与管理水平。四是居委会领导下的社区服务中心应具备整合资源的功能。其一,工青妇、残联等人民团体可发挥业务指导作用,通过社区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开展相关工作;其二,社区服务中心可成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基地;其三,社区服务中心可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和驻区社会组织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从而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这种做法实际上就形成了社会组织网格化自治模式。宝安区的宝民社区、海裕社区、桃源居社区都在积极探索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新模式。
(四)完善监管机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一是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网格化自治模式,进一步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管理体系。二是跟居委会和有关部门建立网络沟通平台,做到快速有效地支持与服务,进行信息化沟通。赋予社区居委会更多的监管权限,逐步由“重登记,轻管理”的现状向兼重准入和日常管理的管理目标转变,将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促使社区社会组织规范自律、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社会与舆论的监督。三是进一步加大民政、公安、消防、工商、税务等行政部门的联合监管和执法力度,对社区社会组织存在不当行为,及时予以纠正,提出整改意见;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及时追究法律责任甚至撤销登记。四是加强与环保部门的联系与协作,配合政府部门开展治理雾霾等活动。五是探索第三方评估机制,由登记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党代表、
18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居民代表等视察社区社会组织,对其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六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监督。
(五)加大健康信息交流、培训和宣传,因地制宜促发展 社区社会组织要在推动社区多元自治的大背景下去培育发展,才能把握好方向,发挥好作用。社区的情况千差万别,社区建设与管理服务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亦如此,一切应从社区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是建议定期举办分层级、分片区、分类别、分专题的多种形式的社区发展论坛和经验交流会,通过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推进文明成果。二是建立健康产业网指导,开展健康食品、药品、用品、现代健康服务活动与工作。让健康产业渗透社区组织工作之中。三是不断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培训,将其纳入社区干部的培训计划,定期培训,不断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四是搭建社区社会组织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应加大宣传力度,要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组织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服务,活动有章可循,促使社区社会组织信息公开透明,通过媒体或各培训渠道,提高各级政府、居民群众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认识,不断提高其社会公信度和知名度。各地区要积极成立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积极搭建平台,促进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管理效益。
(六)借鉴有益经验,深化国际交流
在长期的组织管理和运作实践中,国外的城市社区社会组织
19
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这为我国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借鉴。对于那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我们不妨大胆拿来为我所用,积极在我国的城市社区社会组织中开展试验,在总结成败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进行大面积推广。
结语: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之路还很漫长,我们需要以长远的眼光去谋划布局,需要以大胆创新的勇气和执着的毅力去破解难题。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通过共建共享,实现中国梦。希望宝安区的经验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实践探索研究(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