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12×2-7)×22+12 这说明,总块数等于45是正确的。请读者自己算出图9-3可铺的长度。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还能体会到:
有时,题目中不直接告诉我们结果,需要通过比较才能得出结果,这样的结果往往表现为两个量的差。所以,我们在审题时,要特别注意把两种相类似的情形进行比较。 【思考题】
1.买2支圆珠笔和5支钢笔共花15.08元;买同样的5支圆珠笔和5支钢笔共花19.70元。每支钢笔多少元?
[提示:两次花钱不一样多的原因是:由于第二次比第一次多买了3(=5-2)支圆珠笔。先算出圆珠笔每支多少元。]
2.牧场上有一片青草,长得一样密、一样快,这牧场上的草可供24头牛吃6周,或者20头牛吃10周。问这牧场上的青草可供18头牛吃几周? [提示:把原有的青草和新长的青草分开,把两种情况进行比较 第1种情况
原有的+6周新长的=24×6(份) 第2种情况
原有的+10周新长的=20×10(份)。] 10 假 设
在第4讲一开始,我们举了一个“鸡兔同笼”的例子。这里,我们再用它来说明数学上解题方法的灵活多样。
问题是:“鸡和兔共有42只,被关在一个大笼子里,从下面数出鸡兔共108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对于这个问题中所说的“42只鸡兔”,有人作了这样奇特的想象:
假想笼子中的鸡和兔都受过专门训练,它们正在按主人的指令进行非凡的杂技表演。主人一击掌,每只鸡都只用一只脚站着,每只兔子只用后两只脚站立。这时,在笼子底下只能数出的鸡脚和兔脚是原来的一半,即: 108÷2=54(只) 接着主人再一挥手,鸡全部飞去,每只兔子都再抬起一只脚(只剩一脚着地)。与刚才的情况比,每只鸡、兔又都少了一只脚,42只鸡、兔就少了42只脚。这时,从下面数只有脚 54-42=12(只)
这12只脚全是兔子的,而且每只兔脚与一个兔头相对应。因此,笼中的兔子就是12只,鸡有 42-12=30(只)
当然,也可以这样想:假设42只全是鸡,一共有84(=42×2)条腿。与实际情况相比,少了24(=108-84)条腿。为什么会少的?因为假设以后,有若干只兔“变”成了鸡,每有1只兔“变”成鸡,少掉2(=4-2)条腿,一共少了24条腿,说明共有兔子 (108-42×2)÷(4-2)=12(只)
好家伙!几乎不需要列出算式,心算就得出了答案。这完全是想象的功劳!
36
借助于鸡兔作杂技表演这一想象,原来比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非常容易算的题目了。
或许有的读者小朋友会说,这种神奇的数学想象简直高不可攀,如果换了我,可实在想象不出。
不是想象不出,而是不习惯或者还不够大胆。不要紧,看了下面的例题和分析,你一定会大有长进。 千万别小看了你自己。
【例1】红星机械厂十一月份计划生产一批机器,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80台,结果25天就完成了全月计划。这个厂十一月份计划生产多少台机器? 【分析与解】假设这个工厂(实际)生产了25天后继续生产到月底,那么全月一共比原计划多生产机器 80×(25+5)=2400(台)
但实际情况是前25天就把原计划要生产机器的任务完成了,这2400台全部是后5天生产的,所以,实际每天生产的台数为: 24O0÷(3O-25)=48O(台)
这样就容易算出原计划要生产机器的台数是: 480×25=12000(台) 或
(480-80)×30=12000(台)
【例2】有黑、白棋子一堆,黑子个数是白子个数的2倍。现在从这堆棋子中每次取出黑子4个,白子3个,待到若干次后,白子已经取尽,而黑子还有16个。求黑、白棋子各有多少个?
【分析与解】假设每次取出的黑子不是4个,而是6个(6=3×2),也就是说每次取出的黑子个数也是白子的2倍。由于这堆棋子中黑子个数是白子的2倍,所以,待取到若干次后,黑子、白子应该都取尽。但是实际上当白子取尽时,(留下)黑子还有16个,这是因为实际每次取黑子是4个,和假定每次取黑子6个相比,相差(留下的是)2个。由此可知,一共取的次数是:16÷2=8(次)。白棋子的个数为:3×8=24(个)。黑棋子的个数为24×2=48(个)。
【例3】小华解答数学判断题,答对一题给4分,答错一题扣4分,她答了20道判断题,结果只得 56分。小华答对了几题? 【分析与解】假设小华全部答对:该得4×20=80(分),现在实际只得了56分,相差80-56=24(分),因为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一题扣4分,这样,一对一错相比,一题就差8分(4+4=8),根据总共相差的分数以及做错一题相差的分数,就可以求出做错的题数:24÷8=3(题),一共做20题,答错3题,答对的应该是:
20-3=17(题) 4×17=68(分)(答对的应得分) 4×3=12(分)(答错的应扣分) 68-12=56(分)(实际得分)
37
从上面几个例子中我们总结出用假设的方法解题的主要步骤:
(1)假设有一种与事实(题中已知的一种实际情况)不符合的情况,但两种情况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比如42只鸡兔的实际情况是: a只鸡 b只兔 共108条腿① 而假设的情况是:
a只鸡 b只鸡 共84条腿② (上面a+b=42) (2)把①与②进行比较,可以分析出:“a只鸡”还是“a只鸡”,但“b只兔”变成了“b只鸡”;还有“108条腿”变成了“84条腿”。这时你会发现事实情形与假设情形之间存在着差异。比如,“少了24条腿”。
(3)找出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原因在于假设情形与事实情形之间差异上。比如,鸡兔问题中,“a只鸡”还是“a只鸡”,不会造成脚数的差异(少24),只可能是“b只兔”变成“b只鸡”造成的差异。
(4)根据两种差异之间的因果关系,列式先求出一个未知量(比如上面的兔的只数b。)
概括地说,用假设法解题的思路就是图10-1:
有了这种巧妙的方法,许多复杂的问题就变得容易了。
【例4】晨光机械厂团支部买来两筐苹果共110千克。现取出甲筐苹果
克?
(千克)。把这种假设的情形与题中已知情形一比较,发现多取出了“27.5-
从而,可算出乙筐原有苹果: 110-50=60(千克)
38
【例5】甲乙两人原来每天共加工零件500个,经过技术革新,甲每天加工的零件数比原来增加30%,乙每天加工的零件数比原来增加20%,因而现在两人每天共加工零件63O个。问甲乙两人原来每天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分析与解】假设现在甲、乙两人加工的零件数都比原来增加20%,现在两人每天应加工零件: 500×(1+20%)=600(个) 实际上比“假设”的多加工: 630-600=30(个)
这是因为假设中把甲的增产数少算了,少算的百分比是(30%-20%=)10%。 由此,可求出甲原来每天加工零件: [630-500×(1+20%)]÷(30%-20%) =300(个) 【思考题】
1.王师傅原计划在15天内完成1050个零件的生产任务,实际提前1天完成了任务。王师傅实际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提示:模仿例1的“分析与解”,假设王师傅用14(=15-1)天完成了生产任务后继续生产1天,那么比原计划多做零件 1050÷(15-1)=75(个)
再由“75÷15”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几个零件。]
2.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玻璃球,红球比白球的3倍多2只,每次从箱子里取出7只白球、15只红球,如果经过若干次以后,箱子里剩下3只白球、53只红球。那么箱子里原有红球比白球多多少只?
[提示:假设每次从箱子里取出7只白球,(7×3)21只红球,经过若干次以后,如果箱子里剩下3只白球,那么就应剩下(3×3+2)11只红球。与实际剩下53只红球相差“53-11”只,这是由于每次多取(21-15=)6只红球产生的。两种取法,取的次数一样,都是(53-11)÷(21-15)=7次。]
3.某校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得63分,其中男生平均得60分,女生平均得70分,那么,男生比女生多多少名?[提示:假设100名同学都是男生,那么应得分 60×100=6000(分) 比实际少得 63×100-6000=300(分) 原因是男生平均分比女生少 70-60=10(分)
从而求出女生人数为 (63×100-60×100)÷(70-60)=30(名)]
39
11 转 化
前苏联(由今天的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组成)著名数学家雅诺科斯妞娅,有一次向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同学说:
“什么叫解题?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
这句话道出了解数学题常用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方法——转化。这种转化通常是指转化条件或问题,特别是转化题中的数量关系。
【例1】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题中“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是什么意思呢?把它换句话说就是“把这个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得到一个新数(整数)”。新数比原来的数大多少呢?原数是1倍数,新数是100倍数,新数比原数大 100倍-1倍=99倍
这样,题中“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这个条件换句话说就是“原数的99倍等于53.46”。
现在,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明朗了,原来的问题也就转化成一个我们早已会解的、比较简单的新问题了:
“一个数的99倍是53.46,求这个数。” 原来这个数是:
53.46÷(100-1)=0.54
【例2】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的价钱相等。小明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2.2元。问日记本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分析与解】把“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价钱相等”换句话说,就是“1本日记本和2本练习本价钱相等”;再把它换句话说,就是“3本日记本和6本练习本价钱相等”;把它也换句话说,就是“3本日记本可以换成6本练习本”,与题目中的第2个条件“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2.2元”一比较,可知,“买6本练习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2.2元”。这样,容易先算出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
2.2÷(6+5)=0.2(元) 从而,日记本的单价是: 0.2×2=0.4(元)
【例3】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1,余数是3。如果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相加,它们的和是225。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结果等于被除数。题目中前一句话换个说法就是:被除数比除数的21倍还多3。再换个说法就是:被除数与除数的和比除数的“21+1”倍还多3。题目中第二句话换个说法是:被除数与除数的和是225-(21+3)=201。整个题目的意思换个说法就是:201比除数的22倍多3。从而可以先求出除数是: (201-3)÷22=9
从而,可求出被除数是:
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数学报十年精选题解题方法(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