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引种试验区概况
3
材料与方法 引种试验区设在合肥市瑶海区大兴镇钟油坊村,位于东经117017?,北纬31051?, 属于北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夏季炎热,冬季气 温较低,是发展桉树的北缘地带。试验地地带性土壤以黄棕壤和黏盘黄棕壤为主,非 地带性土壤以水稻土为主,pH值在6.7之间,境内地形起伏不大,海拔在8.1.45.1m 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057.2mm,但分配不均,一般6.7月份降雨量要占全年的40% 左右,无霜期245d,相对湿度76%,年均日照时数为2287.9h,年平均温度15.7℃,年平均极端最低温度.8.2℃,极端最低温度.16.8℃,最冷月平均温度.1.3℃,日均温 度稳定通过10℃的初日在3月25日.4月3日之间,=10℃的平均有效积温为5200℃左右【1 241。 据合肥气象资料显示2004.2005年冬季最低温度.11.2℃,持续时间20d,为近 10年来罕见。2007.2008年冬季连续发生5次降雪,雨雪冰冻期达28d,最大积雪 深度超过40cm,肥东甚至出现.13.O'C的最低温,2008年与2005年冬季并列为自1987 年同期以来气温最低值。
3.2试验材料
桉树品种筛选实验材料由河南省林业厅种苗公司提供的营养钵幼苗,均为澳大利 亚本土较耐寒品种,并在河南省已经过2年的抗寒驯化。所引品种为:河红桉 (E.rubida)200棵、蓝桉(E.globulus)250棵、悉尼蓝桉(E pseudoglobulus)50 棵、铁桉(E sideroxylon)50棵。 扦插材料为经筛选在合肥地区生长良好具有抗寒性的河红桉。 抗寒性机理研究材料为河红桉,对照材料为广东湛江麻章区树人苗场提供的三种 无性系桉树幼苗DH一32、U.6和广林9,这三种品种在广东地区生长良好,但未在合 肥地区进行低温驯化试验,抗寒能力不强。
3.3材料处理
3.3.1桉树品种筛选
每定植小区栽植桉树50株,共11小区,小区采用完全随机排列。定植时间为 2004年4月。株、行距为lmxlm。定植前后按规范技术操作进行整地、施肥、浇水。 苗木成活后基本上未加抚育,苗木越冬没有采用任何防护措施。
3.3.2抗寒性品种河红桉扦插试验
插条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当年萌发的半木质化嫩枝作试验材 料。剪取长度为6-8cm,剪去穗条基部3cm以下的叶片,插穗上部保留的叶片较大时, 应剪去一半或1/3。穗条采取后用清水浸泡、保湿带回室内。把制作好的插穗基部置 于lg/L的多菌灵溶液中消毒10.15min。 以草炭土:珍珠岩:蛭石以2:1:1的比例配成基质,用0.5%高锰酸钾溶液喷 淋基质进行彻底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后平铺于插床上。 激素处理采用的是正交试验设计,利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设计了一个4因素3 水平的正交表L9(34),各因素、水平见表1,正交试验设计见表3.1。 试验设计为随机完全区组,每个处理10个插穗,共3个重复。扦插前用枝剪在 插条的下端芽的对面剪一斜口,切口尽量平整,激素处理时约浸泡扦插深度大约为 3cm,扦插后压实四周基质,浇透基质,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插床,薄膜内相对湿度
保持在90%左右,温度不超过32℃,超过时用水降温或揭去薄膜。在扦插苗上方搭 遮阳网,为防止叶面感染病菌插条扦插后每隔10d喷洒多菌灵溶液进行杀菌消毒。
表3—1实验因素及水平表L0(3.)
Table 3-1 Factors and levels oforthogonal experiment
3.3.3抗寒性机理研究 选择树体中上部、无病虫害、长势中庸的一年生桉树枝条,所选的枝条的朝向和 部位尽量保持一致。按品系贴上标签装入聚乙烯袋中,带回进行实验分析。将采回的 枝条剪成30cm左右的长度,然后用自来水冲洗数遍(洗掉泥土、灰尘等),再用蒸 馏水清洗三次,然后用吸水纸吸干水分,最后将枝条末端进行蜡封,用聚乙烯袋装好 放于冰箱(0-4"C)中保存备用。每次处理取各参试品系的一份枝条至于超低温冰箱 中进行人工冷冻胁迫。实验设计的冷冻胁迫温度分别为CK(0"C),.5"C,.10。C,.15℃, .20"C五个温度梯度,叶绿素荧光部分低温胁迫温度分别为5"C、0"C、.5"C,.10"C, 一15。C,.20℃六个温度梯度,CK为室温25"C,每个处理重复3次。处理24h后将其 从低温冰箱里拿出在室温下进行适应。
3.4测定方法 16
3.4.1桉树品种筛选 在2005年5月和2008年5月,2次对桉树进行高生长和地径生长量(地面处的 树径粗)及桉树的抗寒能力进行调查。 抗寒能力自定分级标准:共6级,0级为全部冻死;l级为有80%冻害,或地上 部全冻死,但基部有新生的萌发枝;2级为60%冻害;3级为40%冻害:4级为20% 冻害;5级为完全没有冻害。抗寒指数=∑ai/5Y.Mi(ai为每株级数,Mi为试验株数)。 调查结果按盖均镒【12习提供的方法进行方差分析,对桉树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和 抗寒能力进行评比。
3.4.2扦插育苗
扦插生根后进行调查,统计生根插穗数及死亡数。运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河红 桉扦插苗发根率进行统计分析,选出促进其生根的最优配方。
3.4.3抗寒性机理测定方法
(1)电导率的测定方法。将处理后的枝条取出后化冻24h,选取低温处理的叶片
避开主脉打孔,每组15片(d=8mm),3次重复。加入20ml去离子水,抽气30min, 振荡lh。用DDS.307型电导率仪测定电导率Sl,封口沸水浴20min,冷却,平衡10rain 后,测终电导率S2,同时测定去离子水电导率So。 电解质渗出率计算公式为:
L(%)=(Sl—So)/(S2-So)x100 式中:L广相对电导率;S1.低温处理后初电导率;S2.煮后终电导率;So-去离子水 电导率。 用DPS处理数据,用Logistic方程:Y=K/[I+a exp(bx)]进行拟合,求出该方程出 现拐点时的温度,并以此作为其半致死温度。 (2)可溶性糖含量的提取及测定。采用葸酮比色法。称取O.19试样,加入5ml 蒸馏水,塑料薄膜封口,于沸水浴提取60min,吸取提取液0.5ml,加蒸馏水1.5ml, 再加O.5ml蒽酮乙酸乙酯试剂和5ml浓H2S04,充分振荡,立即加入沸水浴准确保温lmin,自然冷却至室温,以空I兰t(1.5ml水+0.5ml蒽酮乙酸乙酯+5ml浓H2S04)作参照, 630nm下比色。
(3)脯氨酸含量的提取及测定。采用酸性茚三酮法。称取试样O.19,加入5ml
13 %磺基水杨酸,封口于沸水浴上加热30min,冷却后取上清液2ml,向其中加入2ml
冰乙酸和2ml 2.5%酸性茚三酮,置沸水浴中封口显色30min,冷却后加入5ml甲苯萃 取红色物质。静置,取甲苯测定520nm波长处吸收值,对照标准曲线查脯氨酸的含
量。
17
(3)叶绿素荧光的测定。将处理后的材料置于室温下适应24h后,每株选大小相 对一致、位置基本相同、长势良好的叶片,用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叶片的叶绿素 荧光诱导曲线。叶片经暗适应(30min)后,用测量光测定初始荧光R,随后用饱和脉
冲(PFD>6000umol?m之?¥-1)闪照后测暗适应下的最大荧光氏,可得到可变荧光 何≯民-Fo)和PS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R。在自然光下适应一定时间(20min)后,待荧 光稳定后测定光适应下的稳态荧光只,接着叶片短暂遮光(3s),再照射饱和脉冲光得 到光适应条件下的最大荧光民7,打开远红外光(5s)后,测定光适应下的最小荧光 F毒4
1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桉树在合肥地区的引种栽培与抗寒性研究 - 图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