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语文人教版新课标(4) - 图文(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读题引入 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 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 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准备5分钟。 小组辩论 (1)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 (2)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 班级辩论 (1)说明要求: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 (2)分组: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 二、辩论 师生点评辩论情况。 三、课堂小结 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明确要求 1、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心的事。出示习作要求: 2、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 3、习作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二、要表达真情实感 举例启发 (1)结合习作要求,从课文中找出适合的内容,作为示例。引导学生体会、交流。 (2)教师总结、点拨。 三、搜索题材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些令你感动的故事。 启发学生从时间(懂事的时候、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星期、最近??)、地点(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角度去搜索题材。 四、布置习作 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名言激趣 1、出示名言,激发修改兴趣。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鲁迅 我把《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付印。 ──海明威 2、交流习作 大声朗读习作,根据教师的批阅内容,同桌间交流,互相讨论、评点。 二、佳作共赏 教 学 过 程 这次习作要求大家写生活中相互关心令人感动之事,写出真情实感,并且注意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看到好文章或精彩片断的同学请举手,或者自荐。 1、请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断,其他学生认真听,适当做笔记。学生自评。 2、听了这篇作文,你最欣赏的是什么?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哪些情节描写得比较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学生评点,教师总结。 3、教师推荐好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点迷津 1、教师提出批阅中发现的问题,师生讨论如何修改。 2、动手修改 3、学生根据受到的启发,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2、积累谚语。 3、推荐课外读物。 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 积累谚语。 1课时 教学资源 对话导入 二次备课 1、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 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进行一场知识大比拼! 怎么比拼呢?请浏览一下课本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部分内容。 2、师生讨论比拼方式与方法。 3、总结讨论结果:积累警句多的为“收藏家”,朗诵用情的为“朗诵家”,理由说得充分的为“演说家”。 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断 4、讨论分享程序:朗读精彩片断→分析精彩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分享精彩片断一──环境描写。 (1)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学生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 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 (3)再推荐一名学生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自我剖析→说明分享理由。 同桌分享自己收集的环境描写的精彩片断。 分享精彩片断二──心理活动描写。 (1)组内分享,注意倾听与评判。 (2)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班级分享,教师积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极参与各小组,搜索“最佳分享者”。 (3)学生向全班交流,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4)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评价措辞、补充的方法。 民主评选第一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并用热烈掌声表示祝贺与鼓励。 比拼二:读悟警句 1、把“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朗读成诵。 (1)学生自选日积月累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向全班作深入浅出的解释,如同学都举手表示懂了,此生即为本轮演讲家的竞争对手。 (2)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根据学生实际,难理解的名句进行趣味性操练:同桌互说。 (3)至少背诵5句中的2句,指名背诵成功者为本轮朗诵家竞争的实力派选手。 2、朗读课外收集的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1)小组长负责:比比本小组谁收集的名言警句最多,并记录姓名、条数报学习委员,由班长宣布本轮的收藏家,宣布前请老师鉴定。 (2)同桌互谈自己收集的名言警句,向小组长推荐优秀者。 (3)小组长负责:竞选本组最佳名言警句朗诵家。 (4)各小组最佳朗诵家竞选班级朗诵家,朗诵前由小组长说明推荐理由。 (5)全班参与评选。 3、民主选举第二轮的朗诵家、演讲家、收藏家。 比拼三:推荐优秀书籍 1、自由朗读“课外书屋”中对《绿山墙的安妮》一书的介绍。 2、通过谈话提问,了解学生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对文中提及的《根鸟》、《窗边的小豆豆》、《小海蒂》的熟知程度。 3、知识大比拼──课外书屋中,你认为哪本书最值得推荐?我们来发表演说,说出你的理由。看谁勇敢;看谁最幽默;看谁的书最有吸引力;看谁的书最值得看! (1)发表演说要有称呼,有开场白,有结束语;还要注意声音响亮,富有感情;态度自然大方。 老师传授秘诀:设置悬念;用自己的话讲而不是读。 (2)自练。 (3)自荐,上台推荐书籍。 (4)学生举手上台挑战擂主。 (5)评价两位选手,确定新擂主。 (6)鼓励学生挑战新擂主,再作分析与评价。 (7)小组交流,推荐新的挑战者,产生新擂主。 (8)推荐本轮演讲家、收藏家、朗诵家候选人 (9)对当选者表示祝贺。 比拼四:合创精美小报 1、教师小结过渡:通过一次一次紧张而快乐的比拼,同学们的收获更多了,体会更深了,对同学的了解更全面了,对吗?我想如果把这一块一块分散的比拼内容进行信息处理,知识整合,制作成一 张一张精美的小报,不仅我们的同学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让更多的老师、同学了解我们,认识我们,让他们也获得知识。让我们赶快行动吧! 2、寻找合作伙伴,要求: (1)至少2人,最多3人。 (2)强强合作或强弱合作,杜绝弱弱合作。 3、比拼时间为一星期,要求书写整洁,内容丰富,富有创意。 4、一周后评比,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各若干名。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3课时 教学资源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读生,指出难写的字,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 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 第一段:(1~4自然段) 教 学 过 程 教 第二段:(5~9自然段) 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地球。)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 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己读1~2自然段。 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 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 3.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己的理解。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 (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 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会带来灾难。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人类将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 4.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地球是渺小的,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对它的破坏,将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第三课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语文人教版新课标(4) - 图文(6)在线全文阅读。

小学语文人教版新课标(4) - 图文(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2176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