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州县刻石立碑。碑列309人中曾任宰臣执政的27人;曾任待制以上的49人,余官177人,武官125人,内臣29人,为臣不忠曾任宰臣的2人。当时蔡卞因坚持主张遵循王安石,与蔡京不合,也被排挤出朝。清朱彝尊《曝书亭集》说,?是时,籍中曾任宰臣执政者十一无存;曾任待制及余官,亦已零落过半。亡者毁其绘像及所著书,夺其坟寺;存者定为邪等,降责编管荒徼,禁不得同州住,其子弟亦不得诣阙下。?可见这场斗争的激烈、残酷。这件事,引起全国朝野强烈反对,宋徽宗也有所感悟,于崇宁五年(1106),以?星变?为由,下令全国毁碑。 其实,崇宁四年五月起至政和三年八月间,宋朝廷对受惩处的党籍人及其亲属逐步予以平反。如崇宁四年五月至崇宁五年正月间,在蔡京任司空兼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时,开始解除对元祐党人父兄子弟的禁令,并视罪责轻重照顾受羁管、编管的上书邪类人,对被贬逐到边远地方的元祐党人实行大赦,特许他们向内地调动;销毁朝堂与全国各地的元祐?党人籍?碑,撤销对党籍人的所有禁令,叙复进用152名元祐党人,准许元祐党人籍子弟在京城差遣。大观二年,蔡京时任太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魏国公时,重新审定元祐党人的罪行等级有143名,元祐党人被全部除落党人籍,并恢复元祐党人韩忠彦、苏辙、安焘的一级官阶与追加议复元祐党人彦文博、吕公著等十一位宰相、执政大臣的官职。
同时,在大观元年(1107),蔡京再度登台后,也意识到
自己的失误,立即纠正,?省刑名,宽党锢?,因坐党籍被流放的官员一并放还。后来徽宗有?党人不得居四辅?的明令,蔡京仍奏保苏辙等人免外徙。当苏辙死时,?赠宣奉大夫,仍与三子恩泽。京以子由长厚,故恤典独厚也?。
(8)
可见蔡京尚知悔过。
对于?御书刻石党人碑?一事,后人叙述就相互矛盾,王松山、欧宗启在《挂羊头卖狗肉的蔡京》文中认为,蔡京进行上述两次的举措,是?他曾投靠保守派而未得逞,不禁恼羞成怒,一直怀恨在心,他任相后立刻把元祐党人贬谪诛杀殆尽,还感到意犹未尽,又命人把元祐党人按罪列分等次,司马光位居其首。然后又让徽宗把‘奸党’的名字御书刻石立于文德殿门,还自书大碑,遍颁全国。? 而余岳桐在《宋徽宗的浪漫生活》文中所说的:?徽宗皇帝以自己优雅高超的书法艺术,先后两次亲手书写元祐党人碑,分别刻于端礼门的石碑和文德殿门的东壁之上。并由书法艺术同样高超的蔡京书写颁示天下州县,命令各地刻立石碑,用以惩恶扬善。?前者认为是蔡京主使徽宗皇帝御书刻石,且还自书大碑,而后者则说是徽宗皇帝?亲手书写,并由蔡京书写(大碑)?。两种不同的意见,体现出两种不同的历史责任。
林金岱在?《宋史〃蔡京传》中‘党人籍’事件的史实?一文中(9) 以确切的史实说明,?崇宁元年九月至崇宁三年六月,元祐、元符党人和无符末上书的邪类官员受到比较严厉的处罚,……尚未发现有史料记载是蔡京直接所为。?至于?立石刊
名于朝廷文德殿的‘党人籍’,是由宋徽宗亲笔书写的,而诏令颁行全国各州、县并刻石立碑的‘党人籍’名单,是宋徽宗命令蔡京写的。?他并指出:?《宋史〃蔡京传》中将元祐、元符党人籍问题归罪于蔡京一人,掩盖了历史的真实情况,只字未提对党籍人的平反,是不客观、不公道的,应当对该事件始末的历史事实进行全面分析,予以公正的评判。?
有人则认为,发动上述的清理元祐党人斗争,不管是徽宗授意的,还是蔡京策划的,蔡京在这两次行动中,负有一定的历史责任,为此人们指责蔡京为?阴托‘绍述’,把持权柄,钳制天子,残害异己?。这是蔡京?心术不正?的一次残暴表现。此外,蔡京大权初掌时就大规模地进行一次政治路线划分并打击一大片,开了历史的首例,这种做法对后世的政治斗争起了极坏的效法影响。若说人们对蔡京的?投机变法?只不过是厌恶而已,则这次的大面积打击必将引发绝大多数人,尤其是那些被迫害的家属及后代的极深怨恨,难怪他被指斥为?奸臣?后,无人为他辩白,甚至落井下石。
蔡京居心不良的舞智御人行为——迷君误国
《宋史》说蔡京舞智御人,他究竟是?御?了什么人?原来是徽宗皇帝。
《宋史〃徽宗本纪〃赞曰》:?蔡京以狷薄巧佞之资,济其(徽宗)骄奢淫佚之志。?张邦炜在?唱着新调子亡国?一文中指出,蔡京一切投徽宗所好,他?身为国相,志在逢君。?岂止
一味逢迎而已,他?日请上游宴,以酒色困之?;?贡声色,起土木,运花石,以媚惑人主之心。?徽宗这个18岁即登基的青年皇帝,之所以走上极度荒淫的道路,蔡京等人的劝诱,无疑是个重要原因。
余岳桐在?宋徽宗的浪漫生活?一文中,在追究北宋亡国的原因时,为了把亡国的责任推给蔡京,对宋徽宗刚登位时的表现持肯定的态度,其事例列举如下:
……从现有资料上看,宋徽宗赵佶并不是个纨绔子弟,这从他的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与诸多艺术成果上可以看出;他也并不昏庸。从他当政之初的情形判断,的确称得上出手不凡,?粲然可观?。当时,他大刀阔斧地整顿朝纲,平反冤狱,贬窜奸佞,提拔贤良,一时间,很有除旧布新的气象。他曾经发布一份诏书,相当谦恭地希望天下人能够畅所欲言地品评朝政,其诚恳平和、推心臵腹在历代帝王诏书中十分少见。从这份诏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位青年天子涉世未深的坦诚、带有理想化浪漫气息的良好愿望,读来很是感人。
徽宗执政之初,虚怀若谷地听取各种不同意见,相当令人赞叹。宰相张商英劝告他要克勤克俭,防止奢华,不要大兴土木,抑制侥幸取宠的小人。他表示完全接受。有一次,他让人整修升平楼,还特意告诫工头:如果张宰相经过这里,须速把工人们藏到楼里去,不要让他看到。曾经有一个很敢说话的臣子,抨击童贯等宦官胡作非为,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一直谈到暮云四合时
分。徽宗饥肠辘辘,饿得受不了了,他站起来边走边说:今天先到这儿,我饿坏了,找机会再听你说吧。谁知,这位愣头青上前一把拉住皇帝的衣服,不让他走,以至于把衣服都撕坏了。徽宗大叫道:?有话好好说,我的衣服被你撕碎啦。?这位大臣立即回答:?陛下不惜衣服撕碎,臣子我何惜粉身碎骨报答陛下!?徽宗相当感动,说:?有这样的臣子,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皇帝的侍从过来为他换衣服,他说:?给我好好保留起来,将来用它表彰正直有节操的大臣。?
此时的徽宗,表现得似乎特别喜欢廉洁正直的大臣。有一次,一个为政清廉的县官被推荐给他,他把这个人召来谈话,发现此人确实不错,就破格提拔他做了殿中侍御史,大约相当于监察部司局级的主任官员,并且对他说:?方今士大夫寡廉鲜耻,你懂得义理,这就是我特别召你来的原因。?有一位中书舍人,相当于为皇帝起草诏书文告的机要秘书,为人坦率耿直,徽宗对他说,?我每次听这帮臣僚们谈话,总觉得不是内含奸诈,就是马屁扑鼻;而你耿直正派,我只能倚赖你这样的人。? 登极之后,徽宗曾经觉得皇宫建筑过于豪华,容易让人沉沦丧志,对宰相说:?仁宗皇帝制作了一个宝座,觉得太华丽了,于是放到大相国寺去,自己不用。今非昔比,外人哪里会知道宫中如此过分的情形呢??
种种资料显示,这位青年皇帝聪明、敏锐,很有一股子锐意进取的勃勃生气。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谈蔡京(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