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蔡京
?蔡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徽宗皇帝也曾带着这个疑惑不解的问题,察问了众群臣:?蔡京何如人也??蒙对曰:?使京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1)
侯蒙是户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他认为:?如果蔡京
心术比较正,即使是古代的圣贤之相也无法与他相比。? 或许有人认为,这侯蒙,怎能把蔡京与古代的圣贤之相来相提并论?他不是蔡京的同党便是有意要逢迎抬高蔡京。其实,侯蒙的回答是出于其?日久见人心?的内心感觉而客观提出的。《宋史〃侯蒙传》中说,?(侯蒙)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崇宁星变求言,蒙疏十事,曰去冗官,容谏臣,明嫡庶,别贤否,绝幸冀,戒滥恩,宽疲民,节妄费,戚里毋预事,阉寺毋假权。徽宗听纳,有大用意,迁侍御史。?,?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由此来看,侯蒙应是个正派的人,说话是有一定分量的,他对蔡京的看法并不是随意乱说的,其概括性的评价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从中也给我们透露了两项信息,即,一是蔡京的心术不正,二是蔡京是个很有才干的人。 ?心术?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心计,计谋。《管子〃七法》:?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
术。?尹知章注:?凡此六者,皆自心术生也。?后亦指居心。 元代脱脱撰修的《宋史〃蔡京传》中对蔡京的评价是:?天资凶谲,舞智御人?。天资,天生的资质,或为天赋,天才,即天性聪明,有特殊的智慧与能力之意。凶谲,诡诈,怪异,变化多端之意。舞智,即玩弄权术,含有善于心计和权术之意,?舞智御人?,即是玩弄权术用诡诈的智慧驾驭他人,这实是能力才干的一种体现。有人认为,?权术?这个词,仅指是处理问题的一个手段,喜欢玩弄权术的人,是他一个处理问题的一个手段。法家韩非、申不害这两个人,就提倡用权术统治天下。(2) 一个人在那样复杂的社会里边,没有一点权术,他很难生存,蔡京若没有使用权术,决不能跻身于最高统治阶层中,而且五度当上宰相而统领三司。
先谈人们如何评价蔡京的?凶谲?和?心术不正?这个问题 对蔡京的凶谲和心术不正的评价,是人们从他入仕之后以及掌权过程的一系列政治表现与行为中总结出的。蔡京究竟有哪些表现和行为使同僚们感到厌恶和憎恨呢?
蔡京的?凶谲?表现——入仕后参与三次变、改法的政治投机行为
蔡京是熙宁三年(1070)得中进士的,当他一踏上仕途,就被卷入王安石、司马光和章惇三次变法和改法的复杂的政治斗争漩涡之中,但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化,蔡京在参与这三次变法过程,都表现得相当的突出:先是?积极支持并参与王安石变
法?;司马光执政后,蔡京又是?在限期内恢复差役制?,受到了司马光赏识;章惇掌大权时,蔡京又帮助章惇?改差役制为雇役制?,再次获得章惇的信任。可是,人们对其?不倒翁?的政治表现感到不满而对其产生了厌恶情绪,纷纷指责他是 ?投机变法?。
人们为什么会对蔡京产生这样的厌恶心理?
从中国传统的 ?二分法?思维和儒家道德观念的角度来看待人们对蔡京的指责
所谓二分法思维,就是一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正确即错误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只分全好和全坏,没有不好不坏和有好有坏,对待事物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没有部分肯定和部分否定。在中国传统的?二分法?观点认为,若是王安石的变法是?好?的,那么司马光的恢复旧法就是?坏?的,章惇的改法也是?不好?的。蔡京既然三方面都卖力参与,那蔡京必定是别有居心,即是心术不正的?投机?表现。再则,从儒家所提倡的?不事二主?传统道德角度认为,既然蔡京积极支持王安石的变法,就不能再支持司马光的恢复旧法,既然你要恢复旧法,也不能再帮助章惇改变法度,否则蔡京你就是一种心术不正的诡谲?背叛?,从而引起了正人君子所不齿而受到了谴责。例如,司马光执政,恢复?差役法?,限期五天完成,同僚们苦于期限太短,只有蔡京一人如期完成,全部更改开封府各属县的雇役制,没有一项违例的。司马光高兴地说:?要是人人都像你这样
执行法令,还有什么不可推行的法令呢!?可是,御史台的谏官却不屑于蔡京的做法,却弹劾说是蔡京执行诏令是为了保住自己官职而?故意扰民以坏成法?的投机行为,其?心术不正,破坏差役法?。元祐七年,保守派中的一些大臣进言欲将蔡京升迁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时,内部意见不一,当时谏官范宜禹以及翰林学士梁焘极力反对,认为?蔡京为人,心藏奸巧,见风使舵,绝不可大用。?就是现代的后人,也有人在网站上?闲话历史上的政客?时(3),举例指责蔡京是?从事政治活动谋取私利的?政客,说他忽而是王安石的?新党?,忽而又成司马光的?旧党?,忽而又改为?新党?,朝秦暮楚,反复无常。 蔡京为什么会有三次不同的政治表现?我们可从下面二方面来理解:
从切身利益和阶级利益本性的角度来看待蔡京的三次不同的政治表现
蔡京得中进士后,先被授舒州推官,调任到浙江钱塘任县尉,之后任起居郎,出使辽国,回来后被提升为中书舍人,在宦途上可算是一帆风顺,春风得意。当时正是王安石变法处于炙手的势头,在一片拥护的呼声中,积极支持并参与王安石变法,乃是当时官员的一种在势不免的政治行为选择,作为朝廷的新生官员力量的蔡京,也必然积极参与此次的变法之中。
况且,与他同科得中进士的胞弟蔡卞在变法中比他捷足先登,在积极参与变法之中,受到王安石的青睐,成了他的乘龙快
婿。兄弟情深,作官相依,蔡京由一个小小的县尉,能一下子升任为?起居郎?,之后再提升为?中书舍郎?,不能不说是胞弟蔡卞之力,更确切地说,就是借助王安石之势。无论在公在私,积极参与变法都是蔡京的唯一选择,且是心甘情愿的参与。 然而,蔡京出身于官宦门第,其父蔡准是宋仁宗景祐元年进士,经三十三年的经营,至施行新法时,其家族应当算是步入官绅阶层了。蔡京在施行新法中,其中的某些条款必然会触犯到他家的自身利益,例如,在新施行的?募役法?中规定:?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品官形势之家,……都得依照户等交纳,叫做助役钱。? 它还规定官户、僧道户都与民户一同按田产多寡交纳役钱。蔡京虽然对新法是拥护的,可是对这些有侵犯其官户利益的新法,他的内心却是抵触而不拥护了,按照他的?己益为上?阶级利益来说,必定要抛弃这些不合他家利益的新法,也就是说,当变法变到自己的头上时,他必定要换转阵营路线。为此,当司马光废止王安石新法,蔡京不顾受人非议,立即执行司马光的政治路线,在限期内恢复原来的差役制,即刻受到司马光赏识。 可是,司马光听说蔡京过去推行新法很积极,出于个人的成见,就把他下放为地方官,从四川成都,调到江淮一带,又再调回成都。当时,司马光又将四十名新派要员列为?奸臣?,他虽然没有被列入,可是,他本身及其曾与共事的同僚受到如此待遇,照他的个性,怎能不反感而再次改变其政治路线呢? 绍圣元年,哲宗皇帝决意再行新法,在起用章惇为相的同时,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谈蔡京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