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________点和________点.
(3)某同学在做实验时,测量了过程中的各个物理量,利用上述数据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那么判断的依据是看________和________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 [解析](1)B点是不发生碰撞时a球的落地点,A点是发生碰撞后a球的落地点,C点是碰后b球的落地点.设小球a运动到轨道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B,与球b发生碰撞后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A,碰后b球的速度大小为vC,本实验就是要验证关系式
mavB=mavA+mbvC是否成立.因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高度相同,下落时间相同,它们
在水平方向上位移与水平方向上的速度成正比,所以本实验也可以验证ma·OB=
ma·OA+mb·OC是否成立,B、E正确.
(2)两球碰撞后,a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速度较小,下落时间相同时,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也较小,所以小球a、b的落地点依次是图中水平面上的A点和C点. (3)根据(1)的分析,判断两球碰撞过程中的动量是否守恒的依据是看ma·OB和
ma·OA+mb·OC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等.
[答案](1)BE (2)A C (3)ma·OB ma·OA+mb·OC
考点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现利用图实-7-7(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
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实验测得滑块A的质量m1=0.310 kg,滑块B的质量m2=0.108 kg,遮光片的宽度d=1.00 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50.0 Hz.
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ΔtB=3.500 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
(a)
(b) 图实-7-7
6
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
??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碰前总动量???×100%?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
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
【导学号:84370266】
[解析] 按定义,滑块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v为 Δsv=Δt
①
式中Δs为滑块在很短时间Δt内走过的路程. 设纸带上打出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ΔtA,则 1
ΔtA=f=0.02 s
②
ΔtA可视为很短.设滑块A在碰撞前、后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v0、v1.将②式和图给实验数据代入①式得
v0=2.00 m/s v1=0.970 m/s
③ ④
设滑块B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v2,由①式有
dv2=ΔtB
代入题给实验数据得
⑤
v2=2.86 m/s ⑥
设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分别为p和p′,则
p=m1v0
p′=m1v1+m2v2
⑦ ⑧
两滑块在碰撞前后总动量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为
?p-p′??δp=??p?×100%
δp=1.7%<5%
⑨
联立③④⑥⑦⑧⑨式并代入有关数据,得
⑩
因此,本实验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答案] 见解析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设法使小车A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的小车B相碰并粘在一起继续做匀速运动,如图所示.在小车A的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频
7
率为50 Hz.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则应选图中________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速度.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A=0.40 kg,小车B的质量mB=0.20 kg,则由以上结果可得碰前mAvA+mBvB=________kg·m/s,碰后mAvA′+mBvB′=________kg·m/s. (3)从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来看,A、B碰撞的过程中,可能哪个物理量是不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因为小车A与B碰撞前、后都做匀速运动,且碰后A与B粘在一起,其共同速度比A原来的速度小.所以,应选点迹分布均匀且点距较大的BC段计算A碰前的速度,选点迹分布均匀且点距较小的DE段计算A和B碰后的速度.
10.50×10-2
(2)由题图可知,碰前A的速度和碰后A、B的共同速度分别为:vA=0.02×5 m/s=1.05 m/s,
6.95×10-2
vA′=vB′=0.02×5 m/s=0.695 m/s.
故碰撞前:mAvA+mBvB=0.40×1.05 kg·m/s+0.20×0 kg·m/s=0.420 kg·m/s. 碰撞后:mAvA′+mBvB′=(mA+mB)vA′=(0.40+0.20)×0.695 kg·m/s=0.417 kg·m/s.
(3)数据处理表明,mAvA+mBvB≈mAvA′+mBvB′,即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A、B碰撞前后总的动量mv是不变的.
[答案](1)BC DE (2)0.420 0.417 (3)mv 考点三| 实验拓展与创新
视角1:原理演化(如图所示)
甲 乙
8
丙 丁
戊
视角2:数据处理
(1)利用纸带记录数据替代平抛测位移. (2)利用机械能守恒结合摆球的运动获取数据. (3)利用平抛斜面结合几何知识处理数据.
创新点1 利用圆弧轨道并结合动能定理验证动量守恒
1.某小组用如图实-7-8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装置固定在水平面上,圆弧形轨道下端切线水平,两球半径相同,两球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实验时,先测出A、B两球的质量mA、mB,让球A多次从圆弧形轨道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记下其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平均值x0,然后把球B静置于轨道下端水平部分,并将球A从轨道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并与球B相碰,重复多次.
图实-7-8
(1)为确保实验中球A不反向运动,则mA、mB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
(2)写出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mA=2mB,x0=1 m,且A、B间为完全弹性碰撞,则B球滑行的距离为________. [解析](1)为防止两球碰撞后入射球反弹,入射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即:
mA>mB.
9
(2)碰撞后两球做减速运动,设碰撞后的速度为:vA、vB, 1
2
由动能定理得:-μmAgx0=0-2mAv0,v0=2μgx0, 1
2
-μmAgxA=0-2mAvA,vA=2μgxA, 1
2
-μmBgxB=0-2mBvB,vB=2μgxB,
如果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mAv0=mAvA+mBvB, 即:mA2μgx0=mA2μgxA+mB2μgxB, 整理得:mAx0=mAxA+mBxB,
实验需要测量碰撞后A、B球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xA、xB. (3)由(2)可知,若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
mAx0=mAxA+mBxB.
(4)如果碰撞过程是完全弹性碰撞,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Ax0=mAxA+mBxB,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11
222
2mA(2μgx0)=2mA(2μgxA)+2mB(2μgxB), 已知:mA=2mB,x0=1 m, 16
解得:xB=9 m. [答案](1)mA>mB (2)需要测量碰撞后A、B球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xA、xB (3)mAx0=mAxA+mB16
xB (4)9 m
创新点2 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验证动量守恒
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实-7-9甲表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
甲 乙
图实-7-9
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如图实-7-9乙所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6章动量实验7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