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简化和避免分类讨论的解题方法
【摘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题,可以化整为零,化复杂为简单,化全面解决为局部解决,这是我们解题的一个重要策略;但在有些情况下,其过程较为繁琐,对使用者的思维严谨性要求较高,因此也容易造成解题中的失误.故我们在掌握这一方法的同时,提倡克服思维定势,学会简化或避免分类讨论的一些解法,以达到方法上的优势互补.
【关键词】:分类讨论 思想方法 思维定势 回避讨论 解题方法 1.巧用公式,回避讨论
例1.已知cot??m,????,2??,求cos?的值. 分析:若选用公式tan??11来求,必须对????,2??分,cos???2cot?1?tan?两部分????,??3???3???和???,2??分别讨论cos?及m的符号;若根据????,2??的范2??2?围,直接选用恰当的平方关系式,则可有效地避开讨论.
【解析】∵????,2??,∴sin??0,∴sin???11?cot?2??11?m2,
故cos??cot??sin???m1?m2.
【能力提升】由于三角函数部分公式繁多,解题中要尽量避免由于角的条件去讨论三角
函数的符号,因此选择恰当的公式,可回避讨论,化繁为简.
2.引参换元,回避讨论
x2?1例2.解不等式?2.
2x?11?xx分析:本题按常规解法是去分母,两边平方去根号,而且需要讨论左右的正负情况,若
我们注意观察原不等式,引入参数,进行三角换元,可避免繁琐的解题过程.
【解析】令x?tan?,????????,?,则原不等式可化为:2sin2??sin??1?0.,?22?解得???31??3?. ?,???sin??1,故-???,tan???,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623?3?【能力提升】本例引入三角参数,转化为关于sin?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使问题大大地
简化,一般情况下,若引入参变量,作为揭示变量间的内在联系的媒介,能帮助对运动变化过程作出定量的刻画,消化难点,化难为易,因此解题中,尽可能地引入参变量.
3.分离参数,反客为主,回避讨论
例3.若函数y??x?1?log3a?6xlog3a?x?1在x??0,1?内恒正,求a的取值范围.
2分析:本题若用条件y?0,即?x?1?log3a?6xlog3a?x?1?0在x??0,1?内恒成
2
立,解关于a的不等式,再利用0?x?1,求a的取值范围,运算十分复杂,若将
y??x?1?log3a?6xlog3a?x?1看成直线,则可得如下简捷的解法.
2【解析】f?x??log3a?6log3a?1x?log3a,因为函数y?f?x?在x??0,1?内恒
22??正,所以f?x?表示的线段AB恒在x轴上方,即两端点在x轴上方.
?f?0??0,?1?log3a?0,?1?∴?f?1??0,即??6log3a?2?0,∴?a?33.
3?a?0,?a?0,??2【能力提升】本题通过变换主元,避免了复杂的分类讨论及繁琐的运算,同时,又把曲线问题转化成直线问题,不仅避免了分类讨论,又使“考察对象”简单化了,值得很好地借鉴.一般在含参数的方程或不等式中,若能通过适当的变形,使方程或不等式的一端只含有参数的解析式,另一端是无参数的主变元函数,从而分离参数,反客为主,接下去需解有关主变元函数的有关问题,往往可以回避讨论.
4.消除参数,回避讨论
例4.设0?x?1,a?0,a?0,试比较
loga?1?x?与loga?1?x?的大小.
分析:一般情况下比较大小我们采用作差??loga?1?x??loga?1?x?,对底数a的取值范围加以讨论脱去绝对值符号,因a是讨论因素,若能消去参数a,则可避免讨论,何乐而不为呢!为此作商,运用换底公式,可得到明显的效果.
【解析】∵
loga?1?x?loga?1?x??log?1?x??1?x???log?1?x??1?x??log?1?x?1, 1?x又∵0?x?1时,
11?1?x,∴log?1?x??log?1?x??1?x??1, 1?x1?x∴loga?1?x??loga?1?x?.
【能力提升】这里用“消参法”避免了分类讨论,使问题简单了,此类方法是解题的“高
层次”方法,需要在平时解题中加强观察、总结和训练.
5.整体化归,回避讨论
例5.若函数f?x??ax?loga?x?1?在?0,1?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a,求a的值. 分析: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底都是待定参数a,一般情况下会想到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求解,但若注意到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那么它们的最大值总是在一个闭区间的两个不同端点处取得,由此出发可以避开讨论.
x【解析】∵a与loga(x?1)有相同的增减性,∴f?x?是给定区间上单调函数. 0由a?loga1?a?loga?1?1??a得loga2??1,∴a?1. 2【能力提升】将数学问题分成若干问题,逐个击破,分而治之固然重要,但有时若能有意识的放大看问题的视线,将问题视为整体,去研究整体的形式与结构,可能会起到意想不
到的效果.
6.数形结合,回避讨论
例6.已知集合A?x|lgx2?2ax?a2?1?lg2,B??x|?x?a??x?2??0?,若
????A?B?R,求a的范围.
分析:易求A??a?1,a?1?但求B及处理A?B?R时,要对a的值讨论,若令
f?x???x?a??x?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要简单的多.
【解析】按照不等式知识须分a?0,a?0,a?0分类讨论求出集合B,而用数形结合来解就不必讨论.
由A?x|lgx2?2ax?a2?1?lg2,解得A??a?1,a?1?.
令f?x???x?a??x?2??0,不论y?f?x?的??0,??0,??0,由A?B?R?
?????f?a?1??0?1?a?3. ???fa?1?0?【能力提升】利用函数图像、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能巧妙地将数量关系与空间图形有机的
结合起来,有时也可以回避问题的讨论.
7.巧用补集思想,不正则反,回避讨论
例7.如果二次函数y?mx??m?3?x?1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至少有一个在原点的右
2侧,试求m的取值范围.
分析:若从正面求解,必须要对“两交点均在原点右侧”,“一个交点在原点右侧另一个交点在原点左侧”等情况进行分类讨论了;若从反面考虑问题,即先考虑两个交点都在原点左侧时的m取值范围,问题就简单了.
【解析】由一元二次方程mx??m?3?x?1?0有两负根得:
2?????m?3?2?4m?0,?m?9或m?1,??3?m??0,??m?0或m?3,?m?9, ??m?m?0??1?0??m取其补集得m?9,且必须满足??0与m?0,故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至少有一个在原点右侧,则m的取值范围为m?1且m?0.
【能力提升】有些问题,分类讨论比较麻烦,若用补集法去考虑问题的对立面,即从结论的反面去思考和探索,得出反面结论,结合集合性质A?CUA?U,可以将题目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开拓解题思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谈简化和避免分类讨论的解题方法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