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期间,全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次数和森林受害面积虽与前51年均值有明显下降,但比“九五”期间分别上升了94%和120%,是1987年以来火灾最为严重的5年。特别是2006年,我国森林火灾呈现出高发态势。与前三年(2003~2005)同期相比,特大森林火灾上升l5%,森林受害面积增加84%。森林火灾不但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也造成了巨大的生态损失。因此加强森林防火,保护森林资源,对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维护林区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林区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我国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森林防火事关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森林防火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抓好,为加强生态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特别是2006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通知》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充分说明了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为搞好新时期森林防火工作指明了方向。
l、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生存质量的重要
8
基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肩负着优化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森林资源是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广褒林区既是人民群众世代生活的美丽家园,也是广大林民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不仅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保护人类和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贯彻和落实。
2、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提高处臵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重要内容 森林火灾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事件之一,发生率高,影响面广,损失巨大。森林火灾不仅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且直接影响林区社会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能否有效处臵危机,能否有效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能否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是检验政府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提高各级政府处臵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
3、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深刻总结我国林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就是强调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抓森林资源培育,又要抓森林资源保护。因此,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保卫国土生态安全,巩固林业
9
生态建设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确保国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4、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适应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需要 世界气象组织新闻公报表明,近年来,受厄尔尼诺、拉尼娜、温室效应等影响,全球气候异常,气温升高,旱涝不均等自然灾害为历史罕见。 1860~2000年间,全球地面平均温度上升了大约O.6一O.9℃,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出现在l985年以后。伴随着气候形势的异常,森林火灾的发生日趋频繁。进入新世纪后,世界上森林火灾次数及过火面积大幅度上升。据专家分析预测,目前全球气温仍然在以每1O年0.2℃的速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为森林火灾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因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保护好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固碳功能,是维护生态平衡,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进程的客观需要。
5、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是林火管理迈向现代化的需要
近年来,世界林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林火管理逐步迈向现代化。从世界森林防火发展走势看,呈现出几个明显特征:一是尊重林火的双重性,树立:“健康的森林成就健康的国家”的理念,倡导科学用火,不断促进森林健康。二是以人为本,将优先保护人身安全、社区安全、重要措施安全作为制定防火政策和实施防扑火措施的重要原则,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笫一”的思想。三是管理规范,政府在扑火救灾中充分履行公共服务和后勤保障职能,物资的采购、储备、调用,森林消防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等,都有相应的标准和工作规范。与发达国家
10
相比,我国森林防火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亟待改进。在工作理念上,还没有彻底摆脱传统观念,缺乏预见性、前瞻性,制约了森林防火的创新发展;在管理机制上,部分地方还在墨守固有的工作模式,末能真正实现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手段综合治火转变;在扑火手段上,主要依靠人力扑救,缺乏先进的灭火装备,扑火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不规范、不统一、不够快捷高效等问题;在森林防火投资上,总量不足,地区间差异较大,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不配套。因此,正视这些问题和不足,认真找出差距,制定有力措施,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我国森林防火工作整体水平,是我国林火管理迈向现代化的需要。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发挥“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制度优势,树立以林火管理为核心和防控森林大火的思想理念,以保障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科技为依托,以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为突破口,通过科学分区与分类和加强林火管理与控制、提升装备水平、改善设施条件、建立高效快速反应的应急处臵系统,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森林防火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逐步建立森林防火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1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保护森林资源的原则
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森林资源,但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应把保障林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保护一线扑救火灾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尽量减少或杜绝因森林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坚持以防为主,防救并举、综合治理的原则
积极预防,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构建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加强林火监测、通信、预警与阻隔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扑火队伍和大型装备能力建设,提高扑火快速反应和控制火灾能力,做到 “打早、打小、打了”;落实森林防火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森林防火规章制度,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手段对森林重点火险区实施综合治理。
3、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
全国统筹规划,统一布局,针对各区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发展目标和建设思路;明确重点建设区域,对重点区域重点倾斜,加大建设力度,按照轻重缓急,分批分期实施。
4、坚持科学分类,加强火源管理的原则
根据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和可控制程度对林火进行科学分类,针对火险因子类别、防控基础和资源条件、保护对象重要性,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发展的新情况等综合因素对林区进行合理区划,分区、分类进行林火管理与控制。
1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