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选A.
【点评】明确材料的分类和各种材料的性质与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 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空气中的主要成分考虑;B、根据氮气体积分数是78%考虑;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差;D、根据洁净空气中成分考虑. 【解答】解: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故A正确; B、氮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约78%,氧气约为21%,故B错;
C、PM2.5 属于可吸入颗粒,可吸入颗粒是空气污染物监测的项目之一,含量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差,故C错;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点评】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根本标准是含有的物质的种类数,与描述无关.空气的成分相对稳定.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燃烧一定放热量,缓慢氧化和金属与酸的反应也放出热量,给物质加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解答】解:①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说法正确;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错误;
③能源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资源, 作为重要的能源,燃料对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正确;④可燃物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才有可能爆炸,错误;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都放热,也有吸收热量的,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就是吸收热量. 故选A
【点评】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通过反例说明结论的错误,这种方法往往要比分析论证更快捷.
8.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 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 C.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氧气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小苏打作发酵粉,不是因为它能与面粉反应,而是自身受热分解产生了能使面蓬松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说法错误.
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不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故说法错误;
C、浓硫酸可作干燥剂,因为它具有吸水性,故说法正确;
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小苏打、洗洁精、浓硫酸以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 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钒,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表示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0.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有4种分子
B.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C.图示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A、观察微粒的微观构成,判断分子的种类;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的特点分析; D、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种类.
A、【解答】解: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图示中共有4种不同的分子构成,有4种分子.故A正确;
B、对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
C、由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一种化合物一种单质,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生成物中有两种化合物,是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 11.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证明二氧化碳气体需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进行分析; B、根据图中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A、通过观察甲烷可以燃烧,只能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但是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故A错误;
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可以说明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B正确;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图4所示实验中红磷不能燃烧,只是没有达到着火点,并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知道考查的问题,然后利用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解答.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山东省烟台市黄务中学2016届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doc(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