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谁没遇到过不认识的字?只要大体能看懂,就可以读下去,读多了,那些不懂得地方似乎也就明白了。这种学习方法,也是科学的,而且效果更好,不应否定。
10.以为学习只能从简单到复杂,不知道学习也可以从复杂的任务切入,以带动简单。
这种思路的经典表达方式是“循序渐进”,其通俗说法是:“不会走,哪能跑?”
于是小学生只能算数认字,到大学才能写论文。这也是一种迷信。有时候,从复杂的任务入手,从困难的地方入手,效果反而更好,只要这种做法适应学生的需求。不可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11.只注重前人研究的成果,不注重其过程;或者注重别人研究的过程,而不注重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
使用洗衣机几乎不需要什么智慧,了解洗衣机的原理就需要一些智慧了,然而最需要智慧的是发明洗衣机。如果我们把“使用”称为“初级智能”,“了解”称为“中级智能”,“发明”称为“高级智能”,则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的教学,现在基本上是在培养学生的““中级智能”甚至“初级智能”方面大做文章。孩子们只是在接受别人的现成研究成果,而自己没有体验过研究的感觉。一个小朋友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发现事物是有颜色的,而它们的影子却没有颜色,这对人类科学的进步并没有什么推进作用,但是对于这个孩子自己的智力发展,却有极大的推进作用。这是他的科研成果。如果老师觉得这样太麻烦,不如让他直接记住现成的结论,那么这位老师是好心做了错事,他硬把“高级智能”降低成了“初级智能”。这种现象极其普遍,因为这样对眼前的考试有利。
12.以为什么都可以量化、科学化、模式化,不承认非量化、非科学化(如情感、艺术)、非模式化的价值,导致人文精神的流失。
这就是所谓“科学主义”。我们国家现在科学精神还比较稀缺,然而“科学主义”却货源充足。否定科学的道德主义和窒息科学的“科学主义”在我们这里相映成趣。“科学主义”表现在教学方面,就是迷信死板的模式,迷信标准答案,迷信标准化试题,把学习机械化,把课堂车间化。在“科学主义者”的眼里,科学就是死板,“丁是丁,卯是卯”。
总之,上述12种教学理念虽然都包含着“真理的颗粒”,但是毛病很大,其基本问题是违反人的认知规律。孩子本不是这样学习的,我们是在把人为设计的教学方式强加给孩子。这是学习的片面化,表面化,零碎化,机械化,形式化,是学习的短视行为,是学习的异化。
一路文戈 (k12教育教学论坛) 纳闷:学生问我要一角钱
今天下午刚到办公室,几个女生就闯进来。围着我说:“老师,我要一角钱?”仔细一看,居然不是我班的学生,是正上体育课的初二四班的。要一角钱干嘛?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我还在纳闷,他们重复说:“老师,给我一角钱嘛?”这帮学生搞什么名堂?一瞬间脑子里虽然闪过无数个念头,但还是不明白。我笑着说:“为什么呀?”几个女生唧唧喳喳的,争着告诉我,是为了凑齐24角钱,然后拿去买苹果,这让我更迷惑了,买苹果?一
11
角钱能买什么苹果呀?真是搞不懂?看着他们满怀希望的表情,不忍心让其落空,我笑着说:“可是我没有一角钱呀?”“老师,那你可以多给点,我们几个拿去分呀?”呵呵,这几个学生,真是鬼灵精,于是我摸出口袋中的钞票,拿出一张五角的,一个女生眼尖,从我手中一下接过,说:“谢谢老师,我们拿去分啦!谢谢!”
看着离开的学生,仍然一头雾水,突然想到了上网查一下。于是在百度中输入了“24角钱”,马上就搜索到很多条信息。
“圣诞节前向24个人要到24张一角钱 用这些钱买一个苹果,它可以实现一个愿望”。
“在12月24日平安夜,问你周围24个不同姓氏的人每人要一角钱,用这2块4买一个又大又红的,漂亮的苹果在5分钟内吃掉,在下一年会有好运”。
“是代表24个人对你们的祝福~~~苹果就是传说中的智慧果,在圣诞节送苹果是很好的。在圣诞节的时候如果收到苹果:苹果的寓意就是平平安安。”。
原来是这么回事。刚才的五角钱居然是给了五个学生的祝福,可以帮五个学生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愿他们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吧!这也是我的愿望!
王晓春读后感:
我挺喜欢这篇文章,不但喜欢学生的调皮,而且佩服教师的宽容态度和探究精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学生的言行出乎教师的意料,或者我们觉得不合理,请不要急于责备学生,他们可能有他们的道理,只是我们不了解而已。我们应该不断探究这个世界,而不能要求世界总是把现成的答案摆在我们面前,探究是教师必备的专业品质。(2009,12,25)
鱼儿快乐 (k12教育教学论坛)
王老师您好:非常幸运的读了一本“今天怎样做教师”,看后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自己的教学中也有这样一次经历,麻烦王老师寄予指导。
是继续还是退出
最近几日一个孩子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出现,我的做法是对是错,我开始茫然了。这学期为了提高尖子学生的数学成绩,班级中开展了“ 我能行”的数学竞赛活动,活动的内容是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模拟试卷,题型灵活新颖,有一定难度,除平时的家庭作业外还有这项额外作业,这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批改后将学生的成绩进行展评。因为是题型较难,我没有让全班的同学都参加这项比赛,首先做了竞赛前的动员,充分的让学生权衡自己的能力及精力。一共参加报名的同学共有22人,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我也是很高兴的,数学竞赛就这样一天天的进行着。开始的几天孩子的作业质量非常好,经常看到家长辅导的痕迹,其实我开始欣喜了,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为自己的做法拍案叫绝。再接下来的几天,我们班级中的一个小女孩,就显得是那么力不从心,每天检查作业的时候总是发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那一天又是如此,我耐着性子说:我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你考虑清楚,你想选择继续还是退出。一分钟后我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继续。第二天还好,还说得过去,
12
第三天又是老样子。我又是照搬上一次的做法。如期而至,我又得到了第一次的答案,继续。我在沾沾自喜的同时,又多了一份惆怅。课下我找到了她,了解情况,孩子告诉我回家后父母还要给留下一定的作业,但是的确有时候不能按时写完,当时我的态度就是让孩子克服困难,希望她继续坚持。时间又过了几天,类似的现象又发生了,我照搬上一次的问题,这次让我意外的是:我选择退出。我愣住了,全班的同学也惊呆了,这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答案啊!我克制我自己不要发火,我把问题转给了全班的同学们。此时,你最想对这个同学说些什么?一个学生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你都失败几次了,说不定现在就是成功的开始了”。一个学生说:“你都坚持几天了,再努努力,就坚持过来了,你这样做,让老师多伤心啊。”一个学生说:“你太没有自信了,为什么不选择继续呢。”一个学生说:“有了错误不要紧,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来,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的对待错误。”孩子默默的坐在那里。那天中午我给参加竞赛的几个孩子补课,孩子没办法在教室里,她一个人就站在走廊里,我知道她现在太想回到这个集体中。下课后,孩子主动跟我说,老师我想继续。我欣然接受了。接下来的日子并不是我想要的那样,这个孩子坚持的很吃力,没有我预期的效果。
请王老师帮忙,我该如何挽回,我做错了吗?
答鱼儿快乐老师 王晓春
恕我直言,您搞的这个活动,是“假自愿,真强迫”。您是调动舆论力量,采用煽情的办法,实际上要求学生只许进不许退。您可能是怕她退出影响他人情绪,可是您想没想到这样会给她造成多大心理压力?
更主要的是,您的工作缺乏科学精神。这个女孩既然有退出的想法,您就应该研究一下她的实际情况。她到底是精力不够,还是能力不够。如果精力和能力都没有问题,您当然应该鼓励她坚持下去(但是没必要让她当众表态,要求学生当众表态其实就是施压,这样很不好);如果她精力不够,那就看看能不能在别处减轻一点负担;如果她确实是能力问题,退出去就是对的,应该允许。总之,您的工作给我的感觉是不分青红皂白一个劲的“扬鞭催马”,对谁都喊“加油”。这种工作方法太不动脑筋了,太不实事求是了。
您的学生是小学生吧?几年级?
以上意见,您参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纬度 一、 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程改革以来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节好课?评价标准较之以前有什么区别?评价一节课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都成为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说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与时俱进的看待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也就有了新的意义。我们说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促进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简单的区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更不是为了管理意义上的需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要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献言献策,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过程、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
13
评课者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我们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纬度
(一)教师心中的“好课”
扎扎实实的,学生能够学会的课是一节好课。 课堂中有亮点,能看到学生进步的课是一节好课。 情景创设的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的课是一节好课。 教师的教学环节清晰,教学重点突出的课是一节好课。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师生之间交流充分的课是一节好课。
教师关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并予以适时引导、点拨,形成动态生成的课是一节好课。 (二)专家的认识
叶澜在 \新基础教育 \实验研究中,针对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 ' 好课 '\,提出 \五个实 \: (1)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2)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3) 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4)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5) 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叶澜 华东师范大学 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面的 5 个观点,摘自《中小学管理》 2004 年第 6 期)
所谓的 \扎实 \指的是 \好课 \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性体现在 \好课 \是符合当前课程标准要求的,符合相应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的,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所谓的 \充实 \指的是有效率的,即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学可以充分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丰实 \指的是教学是富有成果的,这种成果是生成性的,教学相长可以说是它的具体表现; \平实 \则强调了 \好课 \是常态下的课,它不是摆设,不是修饰,而是具有非常强的普适性, \好课 \的原则或者理念,不需要特殊的条件支持就可以实现; \真实性 \则主要是提醒我们必须关注 \好课 \的缺点,通过反面来认识和学习 \好课 \,而避免不实的夸张或者歪曲。由此可以看出,叶澜视 \好课 \为常态下的有待完善的课,侧重于其真实性,使课堂教学评价得以从 \公开课 \或 \表演课 \中摆脱出来。当然, \好课 \与 \真实、平实的课 \之间并不能简单划等号, \好课 \应该是 \真实的课 \,但 \真实的课 \不一定就是 \好课 \。
张春莉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认为评价一堂 \好课 \的标准应主要考察: (1)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 (3) 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 (4) 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5) 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 (6) 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张春莉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上面的 6 个观点,摘自《中小学管理》 2004 年第 6 期)
这种标准完全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来评价课堂教学水平,突出课堂教学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价值。这对于革新传统的以评价教师为主的教学评价标准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标准的科学性还有待于研究。
14
文喆认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是学习者能否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为此,他提出评价 \好课 \的五项标准,即学习内容要适切,学习环境应力求宽松,学习形式应多样,学习组织过程要科学,学习活动评价应有较强的包容性。
(文喆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中心咨询委员、原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 上面的 5 个观点,摘自《中小学管理》 2004 年第 6 期)
这些标准与上述张春莉的观点颇有相似之处,都强调对学生 \学 \的评价,只是更侧重于评价 \学 \的外部条件罢了。
吴正宪老师:
教的有效: 1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2 、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3 、多种教学方式融合,精心组织学习活动; 4 、有效捕捉、利用、组织教学资源; 5 、多层反馈,有效调控,适当评价。
学的有效: 1 、学生是否扎实有效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技能是否提升? 2 、学生是否在学习中经历了“数学化”过程?即经历了数学发现、抽象、概括、推理、建模、应用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与策略?学生是否体验到了学习乐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识的欲望?是否体验了自信与成功?学生是否获得了全方面的发展?
(吴正宪 中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 北京教科院小学数学室主任 特级教师)
对于课堂评价,教师和专家都谈出了自己的认识。从他们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对于什么是一节好课,不同的评价主体与客体、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都会形成不同的评价标准。
但在差异中又有共性,这种共性反映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的趋势:
( 1 )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 \教 \转向关注学生的 \学 \。综合发展趋势,从以往侧重教师的教转向面向教学结果的同时,也考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 2 )从只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向全面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3 )教学评价既关注 \有效教学 \结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
( 4 )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静态走向生成。
( 5 )从关注短效到关注长效,尤其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主动开动脑筋利用多种策略、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为孩子的发展积淀的重要财富。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学与考试的关系(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