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制备与合成实验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蒸馏时,如果馏出液易受潮分解,可以在接受器上连接一个( 干燥管 )防止(空气中的水分)侵入。 2、(重结晶)只适宜杂质含量在(5%)以下的固体有机混合物的提纯。从反应粗产物直接重结晶是不适宜的,必须先采取其他方法初步提纯。
3、液体有机物干燥前,应将被干燥液体中的( 水份 )尽可能( 除去 ),不应见到有( 浑浊 )。 4、水蒸气蒸馏是用来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于下列情况:(1)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 固体 );(2)混合物中含有( 焦油状物质 )物质;(3)在常压下蒸馏会发生( 氧化分解 )的( 高沸点 )有机物质。
5、萃取是从混合物中抽取( 有用的物质 );洗涤是将混合物中所不需要的物质( 除去 )。 6、冷凝管通水是由(下 )而(上 ),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 冷凝效果 )不好。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 破裂 )。
7、羧酸和醇在少量酸催化作用下生成酯的反应,称为( 酯化 )反应。常用的酸催化剂有( 浓硫酸 )等
0
8、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的量既不应超过其容积的( 2/3 ),也不应少于( 1/3 )。
9、测定熔点使用的熔点管(装试样的毛细管)一般外径为1-1.2mm,长约70-80mm;装试样的高度约为( 2~3 mm ),要装得( 均匀 )和( 结实 )。
10、减压过滤结束时,应该先(通大气),再(关泵 ),以防止倒吸。
11、用羧酸和醇制备酯的合成实验中,为了提高酯的收率和缩短反应时间,可采取( 提高反应物的用量 )、( 减少生成物的量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等措施。
12、利用分馏柱使(沸点相近 )的混合物得到分离和纯化,这种方法称为分馏。
13、减压过滤的优点有:(过滤和洗涤速度快);(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比较完全);(滤出的固体容易干燥)。
14、液体有机物干燥前,应将被干燥液体中的(水份)尽可能( 分离净 ),不应见到有(水层 )。
15、熔点为固-液两态在大气压下达到平衡状态的温度。对于纯粹的有机化合物,一般其熔点是(固定的)。即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之间的变化都是非常敏锐的,初熔至全熔的温度不超过(0.5~1℃ ),该温度范围称之为(熔程 )。如混有杂质则其熔点(下降),熔程也(变长 )。
16、合成乙酰苯胺时,反应温度控制在(100-110℃ )摄氏度左右,目的在于(蒸出反应中生成的水),当反应接近终点时,蒸出的水分极少,温度计水银球不能被蒸气包围,从而出现温度计(上下波动 )的现象。
17、如果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上,蒸汽还未达到(温度计水银球 )就已从支管口流出,此时,测定的沸点数值将(偏低 )。
1
18、利用分馏柱使几种(沸点相近的混合物)得到分离和纯化,这种方法称为分馏。利用分馏柱进行分馏,实际上就是在分馏柱内使混合物进行多次( 气化 )和(冷凝 )。
19、萃取是提取和纯化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手段。它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 )或(分配比 )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 20、一般(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温度(升高 )溶解度(增大),反之则溶解度(降低 )。热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解度下降,溶液变成(过饱和 )而析出结晶。利用溶剂对被提纯化合物及杂质的溶解度的不同,以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21、学生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冷凝管有:(直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及(空气 冷凝管);其中,(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合成实验的回流操作,(直形冷凝管 ) 一般用于沸点低于140 ℃的液体有机化合物的蒸馏操作中;高于140℃ 的有机 化合物的蒸馏可用( 空气冷凝管 )。
22、在水蒸气蒸馏开始时,应将T 形管的(螺旋夹夹子 )打开。在蒸馏过程中,应调整加热速度,以馏出速度(2—3 滴/秒)为宜。 二、判断下面说法的准确性,正确画√,不正确画×。
1、用蒸馏法测沸点,烧瓶内装被测化合物的多少会影响测定结果。( √ ) 2、进行化合物的蒸馏时,可以用温度计测定纯化合物的沸点,温度计的位置不会对所测定的化合物产生影响。( × )
3、在合成液体化合物操作中,最后一步蒸馏仅仅是为了纯化产品。( √ ) 4、用蒸馏法、分馏法测定液体化合物的沸点,馏出物的沸点恒定,此化合物一定是纯化合物。( × )
5、没有加沸石,易引起暴沸。( √ )
6、在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实验中,分水器中应事先加入一定量的水,以保证未反应的乙酸顺利返回烧瓶中。(× )
7、在加热过程中,如果忘了加沸石。可以直接从瓶口加入。( × ) 8、在正溴丁烷的合成实验中,蒸馏出的馏出液中正溴丁烷通常应在下层。( × )
9、熔点管不干净,测定熔点时不易观察,但不影响测定结果。( × ) 10、样品未完全干燥,测得的熔点偏低。( × )
2
11、用蒸馏法测沸点,烧瓶内装被测化合物的多少影响测定结果。( √ ) 12、测定纯化合物的沸点,用分馏法比蒸馏法准确。( × )
13、在低于被测物质熔点10-20℃时,加热速度控制在每分钟升高5℃为宜。(× )
14、样品管中的样品熔融后再冷却固化仍可用于第二次测熔点。( × ) 15、用MgSO4干燥粗乙酸乙酯,干燥剂的用量根据实际样品的量来决定。( √ ) 16、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上层液体经漏斗的下口放出。( × ) 17、精制乙酸乙酯的最后一步蒸馏中,所用仪器均需干燥。( √ ) 18、在肉桂酸制备实验中,在水蒸汽蒸馏前用氢氧化钠代替碳酸钠来中和水溶液。( × )
19、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可用水蒸气蒸馏来提纯。( × ) 20、在水蒸汽蒸馏实验中,当馏出液澄清透明时,一般可停止蒸馏。( √ ) 21、样品中含有杂质,测得的熔点偏低。(√ )
22、在进行常压蒸馏、回流和反应时,可以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 23、在进行蒸馏操作时,液体样品的体积通常为蒸馏烧瓶体积的1/3?2/3。(√ ) 24、球型冷凝管一般使用在蒸馏操作中。(× ) 25、在蒸馏实验中,为了提高产率,可把样品蒸干。?
26、在正溴丁烷的制备中,气体吸收装置中的漏斗须置于吸收液面之下。? 27、在反应体系中,沸石可以重复使用。?
28、利用活性炭进行脱色时,其量的使用一般需控制在1%-3%。√ 29、“相似相溶”是重结晶过程中溶剂选择的一个基本原则。(√ ) 30、样品中含有杂质,测得的熔点偏高。( × )
31、A、B 两种晶体的等量混合物的熔点是两种晶体的熔点的算术平均值。(× ) 32、重结晶过程中,可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来诱发结晶。(√ ) 33、在合成液体化合物操作中,蒸馏仅仅是为了纯化产品。( ? )
34、用蒸馏法、分馏法测定液体化合物的沸点,馏出物的沸点恒定,此化合物一定是纯化合物。( ? )
35、熔点管壁太厚,测得的熔点偏高。( ? ) 三、选择题
1、在苯甲酸的碱性溶液中,含有( C )杂质,可用水蒸气蒸馏方法除去。
3
A、MgSO4; B、CH3COONa; C、C6H5CHO; D、 NaCl 2、正溴丁烷的制备中,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 A )
A、除去硫酸 B、除去氢氧化钠 C、增加溶解度 D、进行萃取 3、久置的苯胺呈红棕色,用( C )方法精制。
A、过滤; B、活性炭脱色 ; C、蒸馏; D、水蒸气蒸馏. 4、测定熔点时,使熔点偏高的因素是( C )。
A、试样有杂质; B、试样不干燥; C、熔点管太厚; D、温度上升太慢。 5、重结晶时,活性炭所起的作用是( A )
A、脱色 B、脱水 C、促进结晶 D、脱脂 6、过程中,如果发现没有加入沸石,应该(B )。
A、立刻加入沸石;B、停止加热稍冷后加入沸石;C、停止加热冷却后加入沸石 7、进行脱色操作时,活性炭的用量一般为(A )。 A、1%-3%; B、5%-10%; C、10%-20%
四、实验操作:
1、在正溴丁烷的合成实验中,蒸馏出的馏出液中正溴丁烷通常应在下层,但有时可能出现在上层,为什么?若遇此现象如何处理?
答:若未反应的正丁醇较多,或因蒸馏过久而蒸出一些氢溴酸恒沸液,则液层的相对密度发生变化,正溴丁烷就可能悬浮或变为上层。遇此现象可加清水稀释,使油层(正溴丁烷)下沉。
2、当加热后已有馏分出来时才发现冷凝管没有通水,怎么处理?
答:立即停止加热,待冷凝管冷却后,通入冷凝水,同时补加沸石,再重新加热蒸馏。如果不将冷凝管冷却就通冷水,易使冷凝管爆裂。 3、遇到磨口粘住时,怎样才能安全地打开连接处? 答:(1)用热水浸泡磨口粘接处。
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有机化学实验考试复习题(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