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春化产生的特定蛋白质是由突变基因引起
C.春化使植物某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稳定性差异,即出现了细
胞分化
D.春化产生的特定蛋白质是春化作用(低温处理)激活了某些基因进行表达产物 二、非选择题
1.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
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
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表格中)。 试 管 甲 × × × (2)实验步骤:
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3)结果预测: (4)结论:
(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浅,其原因
是 。
2.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 (填序号)。
①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④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 。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 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 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 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
21
溶 液 蔗糖溶液 + × × × 淀粉溶液 — × × × 蔗糖酶溶液 + × × × 唾液淀粉酶溶液 — × × × ③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 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 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 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 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
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 、 。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
3.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
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得变化(如下图)。请
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 ,尿素含
量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 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 ;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
通过 作用,为细胞提供 。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
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 。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 的特性。 4.(25分)
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
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 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 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 放出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A B 方法步骤一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方法步骤二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② 方法步骤三 ①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
C的实验步骤:
22
装置 C 方法步骤一 ③ 方法步骤二 ④ 方法步骤三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 (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5.(18分)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
题: (3)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少分裂的实验步
骤:
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Ⅲ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取材:用____________作实验材料
制片: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___________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___________。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____________。
观察:①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 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 _________。
②右图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进入(A1 和A2)的配对情况 若A1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发现,在黄瓜幼苗期喷洒一次乙烯利溶液(100~200mg· L),可
促进多开雌花,提高黄瓜产量。但乙烯利浓度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时,其作用效果尚不清楚。请设计实验,探究乙烯利浓度对黄瓜开雌花数量的影响。
材料用具:2~3片真叶的盆栽黄瓜幼苗若干、乙烯利溶液(300mg·L-1)、蒸馏水、喷壶?? 方法步骤:
(1)将黄瓜幼苗平均分成A、B、C、D四组。 (2) 。 (3) 。 (4)连续观察6周,记录并统计 。
实验结果预测:(请在图中将预测的结果以 折线的形式表示)
7.下图表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以同一双子叶植物的叶为材料,用打孔器制成叶圆
片并放人瓶中,通过气泵抽出叶中气体直至叶圆片降至瓶底。然后将等量叶圆片转移到
含有不同浓度NaHCO3溶液的培养皿中,所有培养皿都置于相同的光强下,测量每一个培养皿中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以计算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气泵 光 广口瓶 培养皿
-1
水 23 叶圆片 浓NaHCO3溶液
(1)叶圆片转移到NaHCO3溶液前,为什么必须抽出气体让其下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叶片在NaHCO3溶液浓度为0时不能上浮?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用等量的叶圆片重复实验,提出两种能缩短实验时间的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坐标作图,画出表示光合速率与NaHCO3浓度关系的曲线。(4分)
NaHCO3溶液浓度 0 0.10 0.20 0.30 0.40 0.50 叶片升至表面的时间(s) 不能上浮 135 90 105 83 83 光合作用速度以1/T(s-1)表示 0 7.4×10-3 9.5×10-3 11.1×10 12.0×10 12.0×10-3 -3-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DNA遇甲基绿呈现绿色,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糖的,淀粉不属于还原糖,而且斐林试剂遇还原糖水浴热后呈现砖红色沉淀。所以选D项。 2.答案:D
解析:放大倍数越大,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越小。 3.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大纲要求基本实验的现象考查。A选项能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发生作用
24
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糖是还原性糖,有果糖、麦芽糖、葡萄糖。蔗糖不是;B选项沸水浴条件下,DNA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D选项常温条件下,DNA(脱氧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4.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斐林试剂加入还原糖溶液后,还需要沸水浴加热,
才可产生砖红色沉淀。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视野中有的细胞清晰,有的细胞模糊,其原因最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DNA不溶于酒精。 5.答案:A
解析:班氏试剂与还原性糖水浴共热才会生成红黄色沉淀,正常健康人体中血清含有葡萄糖为还原性糖;唾液中主要是唾液淀粉酶等消化酶,胃液也主要是消化酶,是蛋白质类不具有还原性;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6.答案:C
解析:活细胞内细胞质是流动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内,所以叶绿体不是固定不动的,叶
绿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受光的影响,是不均匀的,黑藻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色素,所以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7.答案:D
解析:观察有丝分裂的图像时。所观察到的细胞是细胞,需要在不同的细胞观察不同的时期,不能采用连续观察的方法。 8.答案:A
解析:三组实验均需在显微镜下观察A项正确,其中观察质壁分离不需要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不需要设置对照,也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 9.答案:B
解析:质壁分离实验中不需要酒精灯加热,若加热会使细胞死亡,实验失败;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壁具有保护作用,所以植物不可能无限制吸水导致破裂。若用很高
浓度的KNO3溶液处理植物细胞,可导致细胞失水过多死亡,导致看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说明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细胞死亡。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相关实验的知识。氧气来自光反应水的光解,光照强度为a时,有氧气释放,所以光合作用没有停止, CO2含量照光后光合作用吸收比照光前低。 11.答案:C
解析: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以后,才可以
用于观察;对酵母菌计数时,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到载物台上镜检;因为在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在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应用50~65℃水浴加热2min,再观察颜色变化。所以C正确。 12.答案:D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是孟德尔发现的;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用显微镜看到的是固定的死细胞,不可能观察到连续有丝分裂的图像。艾弗里的实验不能证明DNA是生物界所有的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13.答案:B
解析:由于在细胞中期中,间期占了大部分时间,所以间期的细胞数目要多于中期的细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3届浙科版二轮复习实验专题(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