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列有关实验及显色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有 A.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沸水浴条件下,脱氧核苷酸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
C.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4.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斐林试剂直接加入还原糖溶液中,即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 )
( )
B.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视野中有的细胞清晰,有的细胞模糊,其原因最可能是
切片厚薄不均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的目的是为了杀死细胞 D.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时,需将提取的DNA丝状物溶于酒精
5.用班氏试剂鉴别健康人的下列四种液体,出现红黄色沉淀的是 ( )
A.血清 B.唾液 C.胃液 D.尿液 6.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 )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 B.叶绿体在细胞是均匀分布的
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7.下列是生物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研究细胞器结构和种类,可采用差速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 B.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采用研磨过滤法和纸层析法
C.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目测估算法和记名计数法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可采用活体染色法和连续的显微观察法 8.对于以下三个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②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③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A.三个实验均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B.三个实验都需要进行染色 C.三个实验均必须设置对照实验 D.三个实验过程中细胞均需保持活性
9.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
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钠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10.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
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
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 他条件一致。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 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 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
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11.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
16
( )
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B.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
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 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
12.下列实验中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摩尔根通过对果蝇性状的研究,发现了基因分离规律
葱分生区细胞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图像
C.艾弗里在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基础上通过研究,首先证明了DNA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
D.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扩散速度最快和溶解度最小
的分别是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
1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的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力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14.某学生将葡萄糖和酵母菌溶液放入一个真空瓶中,
并用带有两个孔的塞子封口,如图所示,关于该
实验装置用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橡胶管 A.测定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B.探究氧分压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
C.确定酵母菌发酵时能否释放热量 D.探索酵母菌初级代谢产物的类型
指示计
温度计
( )
B.在利用洋葱根尖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洋
( )
酵母菌葡 萄糖溶液 真空瓶
15.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步骤包括:①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转换高倍
镜;③把分裂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④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16.有1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 图像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②③ C.①②⑤
B.②⑤ D.①③④
( )
17.右图为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照片,该时期
A.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B.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C.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 D.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
17
18.下列关于实验及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设置了对照实验
B.调查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同一时间分别采集落叶量、不同地域表层土样 C.欲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应使用纸层析法
D.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19.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色素能溶解在丙酮酸中,且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
2+
B.用班氏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Cu在碱性环境下能与肽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水绵细胞内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 D.萨克斯的半叶法实验中须先将叶片摘下置于暗处,以消耗掉叶片中原来的各种有机物 20.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
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
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21.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22.在“探索萘乙酸促进月季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关于无关变量的控制,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 A.各组枝条的幼叶数目保持相同 B.各组枝条的生长年龄保持相同
C.将实验场所的空气湿度控制到最小
D.浸泡各组枝条时萘乙酸溶液的温度保持相同
2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
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I 10 10 Ⅱ 5 5 Ⅲ 10 5 Ⅳ 5 10 ( ) (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24.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
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18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25.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
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 X 50cm X 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招潮蟹类 厚蟹类 沙蚕类 泥螺类 蛤类 物种 个体 物种 个体 物种 个体 物种 ,个体 物种 个体 数 总数 数 总数 数 总数 数 总数 数 总数 裸露泥滩 米草群落 5 3 18 12 1 2 14 9 2 0 12 0 1 1 10 10 2 0 14 0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26.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实验组 Ⅰ Ⅱ Ⅲ 处理 种皮完整,25℃蒸馏水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25℃蒸馏水浸泡24h 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Ⅳ 种皮完整,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溶液25℃浸泡24h ( )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27.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并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把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
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装置 甲 乙 丙 丁 场所 日光 日光 黑暗 黑暗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数日后的现象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A.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温度和水分,因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
C.该实验选用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D.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只与光照和水分有关
28.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和矿质元素含量。为探
究有关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有人用同一环境中生长的两种植物,在温度、光照和水分等适宜条件下做了模拟试验,测得数据如表。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19
项 目 物 种 355?mol·mol-1的CO2 不施磷肥 539?mol·mol-1的CO2 施磷肥 不施磷肥 施磷肥 -2-1/20 kg·hm·a /20 kg·hm-2·a-1 3.74 3.62 5.81 净光合速度 /?mol·m·s-2-1 欧州蕨 石 楠 2.18 1.37 1.40 6.76 2.37 5.43 2.22 15.62 3.86 蒸腾比率 /?mol·mol -1欧洲蕨 石 楠 0.25 0.66 0.71 2.10 *蒸腾比率:植物消耗1摩尔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微摩尔数。 A.CO2浓度升高和施磷肥都能促进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施磷肥的效果更明显 B.两种CO2浓度下,施磷肥对石楠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都大于欧洲蕨 C.试验结果可推测,干旱对欧洲蕨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石楠 D.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CO2浓度都高于355 ?mol·mol-1
29.某小组为研究氧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2组实验,实验装
置如右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
变化趋势是
( )
30.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某些植物必须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结
实,高温、缺氧和缺水等均可以解除春化,一般植物在种子萌发后到植物营养生长的苗期感受低温而完成春化。下表是对冬小麦进行相关实验的研究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处理方式 未经低温处理 冬小麦幼苗 经低温处理 先低温处理后高温处理 出现某些特殊蛋白检测结果 没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有某些特殊蛋白质 质,高温处理后这些蛋白质消失 现象 不能抽穗开花 抽穗开花 不能抽穗开花 ( ) A.影响冬小麦抽穗开花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氧浓度、水分等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3届浙科版二轮复习实验专题(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