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的组成?什么是上下呼吸道?什么是呼吸?呼吸包括哪三个环节?鼻咽癌的好发部位是哪里?气管分杈处的位置? 气管切开的常用部位?支气管异物为何容易坠入右侧?肺的位置?及肺下界的体表投影。个别同学对于呼吸的三个环节回答不完整,其余,很好。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肺通气的动力及阻力,熟悉肺容量及肺通气量 2.理解气体的交换动力,熟悉肺换气的影响因素 3.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 三、教学内容: 第4节 呼吸过程
一、肺通气
二、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第5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四、课后小结:
这次课的主要内容是肺容量和通气量,气体的交换与运输,呼吸的调节,理论性比较强,学生接受起来稍微困难,所以,这次课讲述较慢,而且重点反复讲。学生接受较好。
五、课后作业:
1、说出肺通气的动力是什么? 2、解释肺活量、时间肺活量
3、气体交换的动力是什么?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有哪些? 4、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运输形式是什么? 5、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何处?
6、缺氧、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和氢离子浓度升高会对呼吸有何影响?
第三次课 实验八 呼吸系统的微细结构特点 实验九 正常人体呼吸音的听诊 一、实验安排:
先是提问总结呼吸系统的理论知识,然后再分组实验观察。最后,实验总结。 二、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基本能在镜下观察到肺微细结构中的主要结构:如 肺小叶、肺泡等,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 三、作业:
绘出肺的呼吸部镜下结构彩图(低倍)。
第六章 消化系统
第一次课 第一节 消化管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2.掌握胃的位置、形态、分部 3.掌握小肠的分部、功能 4.了解大肠的部位、功能 二、课堂安排:
先挂上挂图,让学生说出消化系统的各部的主要名称,学生的概括能力有限,可以只说名称,不说所属,根据学生所说,发现不对之处,及时纠正,然后,再按照课本内容详述这部分内容,学生有针对性记忆,效果较好。 三、教学内容:
第1节 消化管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二、口腔 三、咽 四、食管 五、胃 六、小肠 七、大肠
四、课后小结:
消化系统的第一次课,概述、消化管,这部分比较形象,讲述起来比较顺利,课堂效果也比较好。 五、课后作业:
1、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2、解释 消化 吸收 咽峡
3、食管的三处狭窄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4、说出胃的位置、形态、分部?胃的运动形式? 5、胃底腺的细胞种类及其分泌的物质是什么? 6、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7、说出小肠的分部(十二指肠、空、回肠),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8、结肠的特征性结构是什么?
第二次课 第二节 消化腺 一、课前提问及复习:
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消化、吸收、咽峡?
食管的三处狭窄的位置及临床意义?说出胃的位置、形态、分部?胃底腺的细胞种类及其分泌的物质是什么?存在问题:胃底腺的细胞种类及分泌的物质,有同学回答不齐全,所以,此处再作讲述。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肝的位置和形态,熟悉肝的功能
2. 了解胆囊的位置、形态,掌握胆汁的排泄途径 3.熟悉胰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三、教学内容: 第2节 消化腺
一、肝 二、胰 四、本次小结:
这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肝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不容易接受和掌握的是各种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生理学部分用较多的时间讲授,以便学生理解。 五、课后作业:
1、胰液和胆汁的排放部位?
2、小肠的主要运动形式?与胃的运动形式相比有何不同? 3、肝的位置和形态
4、阑尾根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5、胆汁的有效消化成分是什么?主要消化哪种食物? 6、解释肝小叶、门管区
第三次课 第三节 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第四节 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 第五节 腹膜
一、课堂提问及复习:
小肠的分部?胰液和胆汁的排放部位?结肠的特征性结构是什么?肝的位置和形态?阑尾根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十二指肠大乳头、肝门管区?学生掌握的基本可以。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消化吸收的过程 2.了解消化功能的调节
3.了解腹膜及腹膜腔、腹膜与脏器的关系及腹膜形成的结构 三、教学内容:
第3节 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排便
一、主要食物的消化 二、主要食物的吸收 三、排便
第4节 消化系统的神经支配及主要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第5节 腹膜
一、腹膜和腹膜腔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四、课后小结:
这次课的内容不多,但是主要是生理学部分,比较抽象,详细讲述,边讲边提问,牵住学生的思路,课堂效果可以。 五、课后作业:
1、为何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2、三大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器官的调节作用如何?
第四次课 实验七 呼吸道、肺、胸膜与纵隔
实验十 呼吸系统临床应用的主要标志 实验十一 消化管、消化腺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掌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道、消化道的位置、形态及连通关系,肺、肝、胰腺的位置、形态。熟悉胸膜、腹膜的配布及胸膜腔的构成,了解纵隔的境界、分部。
二、实验安排及实验小结:
先提问消化、呼吸系统的解剖学部分,然后,提问实验室的某些模型,看同学们掌握的如何,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情况(实际上,结果是满意的,学生都能说准所指模型的名称和主要结构。),然后,分组讲述、观察。 三、课后作业:
书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结构。
第五次课 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实验 一、课堂组织:
这次试验课,发给学生三个切片,肝、胃底腺、小肠切片,要求:学生镜下分辨出切片的组织结构,绘制两个图片――胃底腺和肝的微细结构图,标出胃底腺细胞种类、肝的基本结构单位-肝小叶、门管区。 二、实验小结:
大部分同学,镜下结构找的比较准确,绘图很好。 三、作业:
写实验报告(绘肝小叶、胃底腺图),课堂完成。
第七章 脉管系统
第一次课 第一节 心(一) 一、课堂安排:
循环系统内容比较多,这次课的内容是心脏,课堂教学用具――心脏模型,挂图,借助于挂图和比较大的心脏模型,可以很直观的进行心脏部分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边提问边讲述。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心的位置、形态、心腔的结构 2.了解心壁的微细结构、心的血管及心包 三、教学内容: 第1节 心
一、心的形态与结构 四、课后小结:
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可以拿着模型叙述心各腔的结构。 五、课后作业:
1、心的位置、外形和体表投影。 2、心各腔的结构。
3、心的传导系统有哪些?
第二次课 第一节 心(二) 一、课堂提问及复习:
让学生拿着模型说出心各腔的名称及出入的结构。心的位置、外形和体表投影,心的传导系统有哪些?提问同学有点紧张,效果不是十分令人满意,提问之后,根据情况又系统回顾了上一次课的内容。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心动周期及心的泵血功能 2.熟悉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4.熟悉心肌的生理特性 5.了解心电图 三、教学内容: 第1节 心
二、心的泵血功能 三、心的生理 四、心音、心电图 四、课后小结:
这次课的内容是心率、心动周期、心输出量、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肌生物电简述,不做重点掌握。没有挂图,主要靠版图,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便于理解。 五、课后作业:
1、解释心率、和心动周期。 2、描述心动周期的分期。 3、解释心输出量及影响因素。
4、心室肌细胞生物电各期的离子基础。 5、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哪些? 6、解释自律性、窦性心率。
第三次课 第二节 血管(一) 一、课堂安排:
这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动脉系统,除了挂图外,要求学生自己画图,表示动脉的各个分支,以加深印象,并黑板上师范版图。对于可以触到的动脉搏动,都要求学生必须触到,临床上止血常用的动脉,更要求学生掌握其位置。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血管的分类及血管壁的微细结构 2.了解肺动脉、肺静脉
3.熟悉体循环的动脉分支及常用止血部位 三、教学内容: 第2节 血管
一、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二、肺循环的血管 三、体循环的血管 四、课后小结:
动脉部分的掌握,除了腹主动脉外,其余都轻松愉快。 五、课后作业:
1、体循环动脉的走行及主要分支。 2、常用于止血的部位。
第四次课 第二节 血管(二) 一、课堂提问及复习:
体循环动脉的走行及主要分支,常用于止血的部位。 二、教学内容: 第2节 血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正常人体学基础》教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