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黄冈中学初高中衔接教材含答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1 绝对值:

⑴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a?0)⑵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a???0(a?0)

???a(a?0)⑶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⑷两个绝对值不等式:|x|?a(a?0)??a?x?a;|x|?a(a?0)?x??a或x?a 2 乘法公式:

⑴平方差公式:a2?b2?(a?b)(a?b) ⑵立方差公式:a3?b3?(a?b)(a2?ab?b2) ⑶立方和公式:a3?b3?(a?b)(a2?ab?b2) ⑷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a?b?c)2?a2?b2?c2?2ab?2ac?2bc

⑸完全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 3 分解因式:

⑴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⑵方法:①提公因式法,②运用公式法,③分组分解法,④十字相乘法。 4 一元一次方程:

⑴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⑶关于方程ax?b解的讨论 ①当a?0时,方程有唯一解x?ba; ②当a?0,b?0时,方程无解

③当a?0,b?0时,方程有无数解;此时任一实数都是方程的解。 5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2)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 6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

①用符不等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2)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3)一元一次不等式:

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7 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 ①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b?4ac?0

22???0?②方程有两根同号? ? cxx??012?a????0?③方程有两根异号? ? cxx??012?a?④韦达定理及应用:x1?x2??21222bc,x1x2? aa2?b2?4ac?x?x?(x1?x2)?2x1x2, x1?x2?(x1?x2)?4x1x2? aa322x13?x2?(x1?x2)(x12?x1x2?x2)?(x1?x2)??(x1?x2)?3x1x2??

8 函数

(1)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2)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y,x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

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3)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 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 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 b?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4)二次函数:

b24ac?b2b)?①一般式:y?ax?bx?c?a(x?(a?0),对称轴是x??, 2a4a2a2b4ac?b2(-,); 顶点是

2a4a②顶点式:y?a(x?m)?k(a?0),对称轴是x??m,顶点是??m,k?;

2③交点式:y?a(x?x1)(x?x2)(a?0),其中(x1,0),(x2,0)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5)二次函数的性质

2①函数y?ax?bx?c(a?0)的图象关于直线x??②a?0时,在对称轴 (x??b对称。 2abb)左侧,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在对称轴(x??)右侧;y的值随x值2a2a4ac?b2b的增大而增大。当x??时,y取得最小值

4a2a③a?0时,在对称轴 (x??bb)左侧,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x??)右侧;y的值随x值2a2a4ac?b2b的增大而减少。当x??时,y取得最大值

4a2a

9 图形的对称

(1)轴对称图形:①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②轴对称图形上关于对称轴对称的两点确定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中心对称图形:①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度,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他的对称中心。②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10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与y轴统称坐标轴,他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对称点:设M(x1,y1),M?(x2,y2)是直角坐标系内的两点,

?x1??x2①若M和M'关于y轴对称,则有?。

y?y?12②若M和M'关于x轴对称,则有??x1?x2。

y??y?12?x1??x2③若M和M'关于原点对称,则有?。

y??y?12④若M和M'关于直线y?x对称,则有??x1?y2。

y?x?12?x1?2a?x2?x2?2a?x1⑤若M和M'关于直线x?a对称,则有?或?。

y?yy?y?12?1211 统计与概率:

(1)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A大于等于1小于10,N是正整数。 (2)扇形统计图:①用圆表示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②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度的比。

(3)各类统计图的优劣:①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②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③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5)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

N1(x1?x2???x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 N(6)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7)中位数与众数:①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大的那个数据叫做这个组数据的众数。③优劣比较:平均数:所有数据参加运算,能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用,但容易受极端值影响;中位数:计算简单,受极端

值影响少,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众数:各个数据如果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的意义。 (8)调查:①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②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③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中的一小部分个体,因此他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主要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9)频数与频率:①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②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10)数据的波动:①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②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③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④一般来说,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11)事件的可能性:①有些事情我们能确定他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能肯定他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②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肯定他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③一般来说,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2)概率:①人们通常用1(或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②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③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黄冈中学初高中衔接教材含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黄冈中学初高中衔接教材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5406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