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渡,使住宅不仅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空间、享受空间。
4. 住宅建筑设计要充分体现广灵县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并结合现代建筑形式,综合考虑房屋建筑格局,在细节上体现现代居住要求,如:房间都有直接采光,卧室留有壁柜空间;院落设计将庭院绿化、农机放置、农产品储存等进行综合安排,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方便使用。
5. 各住宅小组团建设要注重公共设施配置、公共活动广场和绿地景观配置,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建成生态园林式村庄。
五、新村小区建设规划
规划目标:完善新村小区建设,并以新村建设带动旧村改造,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同时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实现人均居住面积30m2以上的目标。
新村地址与范围:新村区位于旧村的东西两侧,包括东堡新村区和西堡新村区,总面积300亩左右。
两堡的新村区目前已规划完毕,大部分住户已迁入,但还有部分农户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宅基已划但无建设,有的仅打下房基,却难以续建,尤其在东堡新村表现更甚。规划对新村区部分用地进行整合,促使其尽快建设搬迁,因旧村已全部成为危房,安全隐患极大。
规划建设标准:全部采用砖混结构庭院围合的形式,一层为主,抗震强度8度,抗风强度10级,户型建筑面积为120m2—130m2,根据东蕉山村的气候特点和常年西北风较大的特点,房屋设计不宜过高。目前在重点进行住宅建设的同时,注重基础设施配套和环境卫生整理,并以此为榜样带动旧村改造。
36
六、旧村改造规划
规划目标:旧村改造全部在原址重建,拓宽道路、完善基础设施、清理空心院落、拆除全部危旧房屋,适当进行集中居住,全面提高村民的居住质量。
(一)工程建设与实施步骤
旧村改造是一项庞大工程,要坚持“统一规划、重新布局、整合宅基、分类实施、设施配套”的原则,全部改造工程分二期完成。
一期工程:集中改造规划中的公建事业组团,建成全村公共活动中心。该组团目前大约20余户破旧房屋和空心院落,规划全部予以清理整合,作为全村办公服务区;同时建设绿地水景公园,全面提升村庄的环境质量,奠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园林村的基础。
二期工程:重点改造北部的旧村居住组团,沿东西马路与“和阳”门楼为中心,由南向北滚动拆除建设,彻底消灭该区的居住危房和整合空心院落,从而大幅腾移土地,使与新区建设用地达到占补平衡。
建设标准与新村区要求一致。 (二)旧村建设运行机制
1. 宅基整合与建设。村庄建设的重点是宅基整合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照“宅基货币化”的办法来平衡村民之间的宅基面积,凡新建房的农户必须拆除一定面积的旧房,本人旧房不足的,应购买其他农户多余的旧房宅基,超面积的农户应自主组合或由村委会主导合并进行优化组合,并给予一定补偿,经过一定周期的“拆旧建新”、“购旧建新”,用经济手段腾移宅基,实现新村建设目标。
37
2. 建设实施过程要根据村庄现实情况,按照先拆除类和更新类建筑、后保留类和改善类建筑,先干路后支路、巷道,先地下、后地上,各种管线一次铺设或预留空间,小品绿地同时实施的顺序,有条不紊的推动新村建设。
3. 引导与扶持相结合。对于采用鼓励形式建筑的住户,尤其是沿街、沿路的住户,给予贷款融资的支持或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对按引导进行建设的居民给予免费的技术指导;对于具有传统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的建筑、民宅予以保留,并给予一定的修缮资金支持。坚决杜绝无序建设,对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做好思想工作。
七、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规划区内公共设施的分布综合考虑了设施与道路的关系及其服务范围等因素,力求形成规模适宜、服务完善的公共设施系统。
(一)村庄道路系统规划
按照整个村庄的布局,道路设计以主干道为骨架,呈网状形式进行布局,各居住片区内部道路网总体形成“环状加纵横轴线”的规划结构,保证内外通联,将全村不同功能的道路分为三级,即:主干道、支路、宅前路。
主干道:主干道主要起对外联系以及组织各功能区交通作用。规划重点完善“一横两纵”道路建设,即:蕉王线穿村段道路的拓宽改造和交通设施配置及村东、村西两条纵向道路建设,并实行亮化、绿化工程,重点打通村东的南北大道向南连接蕉王线并直通学校。主干道功能不仅满足沿街服务布局和车辆通行及临时停车的需要,同时满足村内客运、家庭交通工具、各型农用车、农用机具和农副产品的运输需要。
道路建设标准:红线宽14m,路面宽8m,断面设计:一块板,沥青或水
38
泥路面。
支路:支路起到组团内部交通的作用,以放射状布局,满足村庄住区组团内部联系和各功能区相互沟通,重点考虑消防、救护、住户小汽车、搬运车及行人的通行。在道路对内连接上做到安全、快捷地将行人和车辆分散到各组团功能区内,并能安全快捷的回转到主干路上。
道路建设标准:红线宽10m,路面宽6m,断面设计:一块板,水泥路面。 宅前路(通户路):指进入各独立院式的住户道路,主要满足住宅间的联系。以人行为主,还应考虑住户可能的小汽车、农用车、摩托车的进入。
道路建设标准:路面宽3.5—4m,水泥路面,坚决禁止砂石或砖材路面。 (二)村委会及服务设施建设
村委会以二层砖混标准进行建设,总建筑面积3000m2,附设文化活动中心、多媒体科技培训室、图书阅览室和多功能会议室等。在村委会两侧以一层建筑为主,建设商贸服务中心、卫生所、养老院(附设老年活动中心)、洗浴中心、健身场所等,总建筑面积3000m2,并在村委会前建设公共停车场1000m2,形成以村委会为中心的多功能服务中心。
(三)学校建设
2东蕉山规划建设标准化的中心小学校,总占地面积20000m(30亩左右),
建筑面积2000m2,并附设幼儿园,面向周边各村实行寄宿制管理,配置标准化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和150m的环形跑道;同时以绿地、花坛、植物景观绿化和美化校园,使整个学校在发挥校园功能的同时,成为学生的乐园、花园和人才的摇篮。
(四)休闲文化水景公园建设
39
公园选址:村委会以东和以南、学校以西区域,规划面积50亩(33300m2),形成全村的休闲文化公园。规划将排洪河道东移,在打坝分流的同时,围合成水面湖景和绿地景观,建造凉亭、小桥,配置花坛、植物景观、小品、坐椅和健身器材等,满足村民日常休闲、健身和文娱活动需要,提升整个村庄的品位和档次。
八、社区管理规划
规划目标:创新管理机制,注入社区化管理思想,成立社区自主管理组织,共建文明新村。
由村委会主导,村民代表或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参加,组成社区化管理小组,以保证居民区的设施建设、环境洁净、花木维护和行为文明,创建和谐的农村社区环境。因为旧村的改造和新村建设,将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及行为方式,通过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逐步向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转变,社区化管理和服务将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将城市社区的管理理念融入到农村社区管理中,形成共担义务、共享权益、共建美好和谐家园,提高村民的生活素质和社会责任心,将东蕉山村建成生活富裕、环境美好、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九、绿地景观规划
规划以中心公园绿地、小区绿地和院落绿地为三级设计,以公园小区绿地建设为重点,在突出其个性化同时,更为注意整体意境,突出美化效果。
(一)街道景观
街道绿化是联系各种绿化的纽带,也是人们对村容村貌的直观认识。规划要求在主、次道路都必须种植景观树木,主干道两侧配合商业设施做好树
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广灵县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定稿)(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