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村虽然各行各业都有发展,但经营分散、规模不大,没有形成带动明显的支柱产业,依靠人均不到2亩耕地,在不占优的自然条件下,仅能维持温饱,难以实现致富目标。所以要进一步拓展产业领域,培育形成主导产业,还有大量的工作去做。
3. 产业的规模发展,面临着土地整合的困难
由于现行的农村经营机制,分田单干、经营分散,要实现产业的区域连片规模发展,必须对土地进行规模整合调换,必然涉及到农户各自的利益,可能面临着较大困难,所以应以合作社的形式,认真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实现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4. 资金缺乏,融资困难
由于集体无积累,村民普遍生活较困难,而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需大量的投入,融资渠道极其困难,这是限制全村发展的重要瓶颈。如果仍按照常规发展理念,在近期内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面难以改变,村庄建设也难以实现突破,面临这些问题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发展战略。
5. 村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技术力量差,缺乏科技人才
村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需进一步开放,虽然对发展热情很高,但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产业培育缺乏信心,注重眼前利益,认识不到长远发展的好处;同时人才缺乏,尤其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才,难以形成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带动力量,村民虽认识到科技动力,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难度较大,需要加大科技推广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民的经营能力和生产技术,尤其是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养殖、加工储存等方面,需要大量有技能的村民来实施,所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关键。
16
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通过专家组实地考察和入户走访,结合驻村的5位大学生村官对约400户村民的摸底调查,总结汇集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最为迫切
调查中90%以上的村民迫切要求加快产业发展,提高村民收入,充分认识到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普遍要求引入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的经营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和商贸加工业,并能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希望在新成立的党总支领导下能实现这个目标;同时认为当前应稳定农业基础,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和特色精品农业,并向加工业过渡,应重点培育发展集体经济,这是一个村富裕的标志,并希望上级政府能予以各方面支持。
2. 加快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
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是仅次于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调查中近90%的村民认为应继续完善新村建设和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同时应加快旧村改造,彻底改变目前危房遍布,生存安全隐患较大的问题。但目前村民普遍收入较低,希望上级政府能将其作为改造试点,予以各方面支持,村民也愿意尽最大努力完成住宅改造建设,全面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3. 突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调查中90%以上的村民要求在现在道路户户通的基础上,配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商贸服务市场、标准化的医疗卫生机构、文
17
体活动中心和老年活动场所等,对医疗和社会保障建设充满希望,尤其是40余户“五保户”希望能生有所保、老有所养。面对艰苦的生活,村民普遍希望能加强医疗保险,扩大医保报销比例,普及农村低保,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这是未来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内容。
4. 加强文化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致富技能
调查中85%的受访者认为应由乡政府、村委会主导对劳动力进行免费培训,在内容上根据实际需要突出实用技术和生产技能的培训,重点应侧重于食用菌栽培、无公害蔬菜种植和养殖业等方面;同时增加经营管理和务工技能培训,并认为提高技能是增加家庭收入的必要途径。在调查中妇女劳动力对生产技能培训的积极性较高,所以应针对实际需求,对劳动力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为全村的产业发展积累技术力量。
5. 整洁村容村貌,优化生活环境
调查中78%以上的村民希望对现有村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清除垃圾,洁净环境,认真落实“四化四改”和“五清”要求;同时规范村内交通,保证行车安全,提高村内绿化覆盖率,加强道德规范建设,提高精神文明等。
18
第三章 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
第一节 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一、基本思路
东蕉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庄,仍然以农户的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化、区域化的优势没有形成,单纯依靠人均1.7亩的耕地难以达到致富的目的。规划以建立现代农业为目标,充分利用大同市列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利用自身的优势,按照“建立设施农业、提升果品生产、发展规模养殖、培育储藏加工”的思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主体,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以园区的形式,形成区域连片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专业生产小区,建成现代农业和产业化发展的示范基地,成为蕉山乡现代农业发展的区域中心,大幅提升全村的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规划目标
加大科技投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建立现代农业为目标,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和产业化,形成以无公害蔬菜生产和规模养殖为主导,农产品加工储存和林果经济为依托,特色种植高效农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
近期规划(2010年—2015年):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化布局,建立专业生产小区,形成规模效益和基地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储存加工业,由传统的种养模式向产、加、销综合化、产业化发展,彻底改变落后的生产
19
方式。到201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720万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5461元,年均增长10.5%,建立规范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逐步实现由温饱向全面小康的转变。
远期规划(2016年—2020年):初步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面完成设施农业小区和养殖基地建设,优质水果、特色种植和农产品储藏加工凸显优势,以园区经济形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并进一步促进农产品运销和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使东蕉山村脱颖于全县其他村镇而获得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991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00元,年均增长9%以上,建成具有东蕉山村特色的经济发展体系,推进由小康向富裕村过渡。
三、规划原则
1. 坚持区域连片、规模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专业生产区域,实现连片经营,宜林则林、宜农则农,突出优势,发展特色。
2. 坚持生态园林化,产业特色化原则
突出生态园林建设,发展优质水果和干果经济林,建立农业生态园区,并和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相结合,形成具有东蕉山村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3. 坚持科技引领、组织支持、产业化发展的原则
提高科技水平,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同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克服目前分散经营造成标准化管理和专业化生产的困难,创新经营机制,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增收效益。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广灵县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定稿)(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