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地基至压实度不小于94%,然后回填碎石土碾压至压实度不小于96%。
(2)路堑挖方段处理:
1对于硬质岩瓦房段,路床不作处理。 ○
2对于随时土。较软岩等挖方段,地基土CBR值满足路床调料要○
求,超挖至(路面厚度+0.4)m,超挖部分分2层碾压至压实度不小于96%。
3对粘性土。粉质土质挖方段,地基压实度、CBR值均不能满足○
路床填料要求,超挖至(路面厚度+0.4)m,路床部分换填40cm碎石土,分两层碾压至压实度不小于96%。
5、陡坡路基设计
(1)、路堤填筑优先采用级配良好的材料填筑。
(2)、纵横向土质、石质的地表坡度缓于1:5~1:2.5时的路段,在清除地表后,在清除地表种植土、腐植土后,对基底进行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面设内倾2~4%的横坡。
(3)、纵横向土质、石质的地表坡度陡于1:2.5的路段为陡坡路基,需对路基稳定性进行分析。对于稳定性较差的,结合地形及填土高度,因地制宜设置浆砌片石护肩、护脚及路肩挡墙、路基挡墙等支党工程。
(4)对于地面横坡陡于1:2.5且路基填土高度大于8m路段,一般在路基中下部铺设1~2层高强土工格栅,以满足减缓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路面开裂,亦可增强陡坡路基的稳定性(高强土工格室要求:抗
拉强度≥150mpa,延伸率≤15%,网格尺寸25×25cm,格室高度10cm,延展尺寸4×12.5m)。
6、桥头路基处理设计
(1)、在路堤与桥台、涵洞、通道台背连接段设置过渡段,填筑级配碎石,其压实度不得小于96%。
(2)、在不易压实路段采用小型压实机械分层压实,以保证压实度。
(3)、涵洞、通道、桥头路基回填量均计入桥头路基处理数据表。 (4)、涵洞、通道顶部填土高度大于2m时,顶部不再填筑碎石,填料同一般路基填料;填土高度小于2m时,顶部填筑碎石,以保证压实质量,减少差异沉降。
7、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理设计
(1)、路堤填挖交界处设计适用于填挖高差大于3m或地面坡度较陡的路基填挖交界结合部进行强化处理。
(2)、过渡区填料采用强度大于30MPa、最大粒径10cm、耐风化的碎石,压实度不小于96%。
(3)、挖方区为土质(含强度低的软石)时,填至上路堤顶面后,应将超挖区挖至路床底面,然后用冲击压路机全面补压2~3遍,先铺设一层钢塑格栅,再分层铺筑下路床,在下路床顶面再铺设一层钢塑格栅,然后铺筑上路床。
(4)、挖方区为整体性好的坚石、次坚石时,填方区填至下路床顶面后,应将填方部分用冲击压路机补压2~3遍,同时在挖方侧3m
宽范围超挖30cm,在下路床顶面铺设一层钢塑格栅,然后与填方部分一同铺筑上路床。在上路床顶面再铺设一层钢塑格栅。
(5)、铺设钢塑格栅时,在挖方侧应进行有效的锚固,锚钉采用Φ10钢筋弯制而成。在土质挖方段锚固钢筋长度应大于30cm;在石质挖方段锚固钢筋长度应不小于20cm;对于部分陡坎路段可适当增加格栅层数,其锚固段长度不小于1m。
(6)、格栅采用双向钢塑凸结点土工格栅,纵、横向每延米极限抗拉强度均≥50kN/m,延伸率≤3%,焊点剥离力≥300N,焊点高度5mm,;幅宽不小于4m。
(7)、当结合部的原坡面有地下水出露时,应根据地形设置截、排水盲沟。截水盲沟底面和背水面应铺设复合土工膜,顶面和迎水面铺设反滤土工布。排水盲沟侧壁和底面均铺复合土工膜,顶面铺设反滤土工布。
(9)、当横向地面自然坡度陡于1:2.5时,应进行填挖结合稳定性分析,稳定系数不小于1.25,当不够稳定时,应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在路堤边坡下方设支挡工程以确保路基的稳定。
(10)、透水土工布采用的无纺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300 g/㎡,垂直渗透系数≥0.01cm/s, 幅宽6m。复合土工膜的单位面积质量500 g/㎡横CBR顶破强度≥2.75kN/m, 垂直渗透系数≤0.01cm/s, 幅宽5m。
8、软土路基处理 抛石挤淤法
(1)、 抛石挤淤一般用于土质含水量较高的鱼塘、堰塘、水库、烂泥凼等常年积水,以淤泥为主的低洼地段。
(2)、 由于本项目土质在不同时间性质变化很大,施工前应先核对该段土质是否适用本方法处理。
(3)、 抛石挤淤材料要求:
(4)、 硬质片、块石:粒径40~50cm(明水较深地段50~100cm),强度不小于25MPa;
细骨料:粒径一般小于10cm,强度不小于25MPa的碎石; 垫层:粒径30~50cm的级配碎石,含泥量不大于5%;
(5)、 抛石要求:当软土地层平坦时,从路堤中心呈等腰三角形向前抛填,渐次向两侧对称抛填至全宽,使泥沼或软土向两侧挤出;当软土地层横坡陡于1:10时应自高侧向低侧抛投,并在低侧边部多抛填,使低侧边部约有2m的平台顶面。
(6)、 抛石挤淤作业顺序:清表→抛石至软土面或水面,并用较小石块填塞垫平;分层抛填片石并用较小石块填塞垫平(每层厚为60~80cm)→用击振力不小于50t的重型压路机碾压→重复(分层抛填并碾压)→抛填碾压后至原地面上50cm处→填细骨料并碾压→填垫层→正常填筑路堤。
(7)、 对于淤泥厚度大于3米的路段,按上述步骤填石完成后,在强夯补强,然后填筑垫层。
(8)、 抛石挤淤质量控制: ① 、分层碾压厚度:60~80cm;
② 、碾压机械:击振力不小于40t的重型压路机; ③ 、碾压质量:根据工点情况,选择以下任一种:
④ 压实沉降差法:沉降差平均值小于8~10mm,标准差小于5~ 6mm(布点方法、检查频率及测量要求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之3.8条填石路堤执行)。
沉降差曲线法:做“碾压遍数—沉降差曲线”,待曲线走势平
稳后即可(每条曲线点数不小于4个),监测频率同上。
⑤ 抛填片石作业中止高度:碾压并符合质量后高出原地表50cm (9)、 相关路堤防护:采用原防护措施,坡脚70cm高度范围浆砌片(块)石需增设?50泄水孔:
上下交错布置,水平向间距50cm,竖直向2排(第一排比护坡道高10cm,第二批比护坡道高40cm)。
片石盲沟排水法
(1)、 适用于路基填土高度不大于10米的过湿土地段。 (2)、 位于沟田地段路基,若未对地基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则应在施工前,先挖深沟排除积水,沟排下游应有出路,并清除表层淤泥,疏干后,片石块回填形成盲沟,然后填筑路基.
(3)、 沟深度以能疏干软泥并使积水顺畅排出为度,适度情况下可对其作调整.
(4)、 盲沟采用片石、碎石、砂卵石或砂砾石,其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材料以就地取材为原则。
(5)、 透水土工布采用有纺机织编织型土工布,纵向抗拉强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a路基施工组织设计准备审核版9.28(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