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国家及有关行业颁布的现行规范及标准 2、交通部2009版《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 3、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6、交通部《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7、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本企业的质量管理程序文件。 8、适用的法律法规、行业现行标准及规范。 9、重庆沿江高速公里主城至涪陵段两阶段施工图纸。 10、中信国华国际工程承包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沿江高速公路总承包部下发相关文件 11、现场考察和调查结果。
12、我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先进施工方法、项目管理经验。 1.2、编制原则
1、强化安全管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搞好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落实和督促工作,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
2、强化质量管理,全部分项工程质量达到按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的合格等级,综合评定达到优良工程;
3、满足业主的工期要求。确保在业主要求工期目标内交工,完成本项目的所有工程内容。利用网络技术统筹安排,制定科学合理、严密的施工组织计划,搞好工序衔接,力求均衡生产。
4、结合我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综合考虑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道路、料源、民情等施工条件,立足于专业化、机械化、标准化、施工管理规范化和平行流水一条龙的施工作业特点,考虑集中力量突击重点、难点工程,采取内部分项包干的施工原则,及多年从事贵州山岭重丘区公路路基、桥梁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创精品”为目标;
5、重视生态环境、强化环保和水保意识,做好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严格控制施工噪声、扬尘,处理好污水、弃碴、弃土,尊重当地民族习惯和风土民情,保障施工人员及周围群众人身和财产不因施工而受到损害。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本项目是重庆沿江高速公路的一段,而重庆沿江高速公路是重庆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03-2020》,重庆市的高速公路网由“三环十射三联线”组成。重庆沿江高速公路是“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03-2020)”中新增的一
条射线,重庆沿江高速公路经重庆南岸、涪陵、丰都、忠县、万州、开县、城口至陕西,总长约475公里,是重庆市长江三峡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通道,也是重庆连接西北地区的辅助通道,它的建设,可以解决重庆沿长江南岸的广大地区一直没有一条高速公路的空白,对完善重庆市高速公路网和区域公路网、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和本项目工可报告研究结论,本项目采用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长寿连接线路基宽度为24.5米,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桥涵与路基同宽,其余技术指标均按照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规定。
长寿连接线起于巴南区的双河口枢纽互通LK0+700处,使连接线起点与主线交叉的位置设置枢纽互通进行对接,路线总体走向由南向北,在LK3+205处设置麻柳嘴互通,向北经双河口镇、太平桥村,上跨茶涪二级公路长寿段后,沿其右侧向北前行,经平桥村、碾盘沟村、清溪镇后向东北方向,终点止于六角村附近白家冲大桥,连接线终点桩号LK16+649.825,临时设长寿主线收费站接茶涪二级公路,连接线建设里程15.949285km。规划预留后期跨江路线方案。全线结构物众多,路基施工不连续,施工难度大。
经统计,本段高边坡有4处。工点601(LK9+120~LK9+300左侧高边坡),该段主要为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上部强风化层厚度约为6m,节理缝隙发育。工点602(LK9+120~LK9+345右侧高边坡)该段主要为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上部强风化层厚度约为6~7m,节理
缝隙发育。工点603(LK10+000~LK10+260左侧高边坡)该段主要为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上部强风化层厚度约为6~13m,为保证边坡稳定,不留后患,设计要求采用锚杆框架防护。工点604(LK10+380~LK10+520左侧高边坡)该段主要为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上部强风化层厚度约为6~8m,设计要求采用锚杆框架防护。
我部软土地基分布区段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部位 Lk05+580—lk06+630 Lk05+710—lk05+750 Lk05+940—lk05+990 Lk06+120—lk06+150 Lk06+500—lk06+560 Lk07+040—lk07+080 Lk07+200—lk07+250 Lk07+370—lk07+410 Lk08+200—lk08+300 Lk08+360—lk08+440 lk08+880—lk09+115 lk09+310—lk09+650 lk09+820—lk10+150 lk10+270—lk10+315 lk13+815—lk13+930 lk14+010—lk14+250 lk14+370—lk14+455 lk14+590—lk14+775 lk14+970—lk15+030 lk15+140—lk15+400 Lk15+690—lk15+720 长度m 50 30 50 30 60 40 50 40 100 80 35 240 330 45 115 150 85 185 60 260 30 22 Lk16+305—lk16+550 245 本合同段路基挖方:315万方、路基填方:114万方、弃方:201万方;防护、排水工程约12.5公里。 2.2、地形地貌
路线走廊带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市东北部,盆岭相间,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形地貌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为一系列的北北东-北东向背斜山系和长条形开阔的向斜槽地组成平行岭谷,山岭一般海拔700~900m,林木苍郁,水源丰富,谷地平坝一般标高300~500米。在涪陵东南,山岭纵横杂乱,山势陡峭,最高山峰海拔标高2033.2m,一般山峰多在1700~1800m之间。根据地貌成因及形态组合将区内地貌类型划分为:低山丘陵地貌、河谷阶地地貌。工程建设条件较为艰巨。
2.3、工程地质
线路穿越区地层由老至新出露三叠系至第四系地层,其中以侏罗系地层分布最广。三叠统中下统主要为碳酸盐岩类,分布于线路段背斜区,其余地层以碎屑岩相为主。路线走廊带大地构造位置位处扬子地台川东南陷褶束之万县凹褶束。区内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不甚发育。 2.4、气象
测区属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气温变化特征明显。历年最大风速31.5m/s,平均风速1m/s,多年平均气温17.5~18.5℃,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3.7℃,平均最高气温34.2℃,最热月平均气温28.6℃,最冷月平均气温7.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a路基施工组织设计准备审核版9.2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