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水厂内外清水池、水厂外高地水库、水塔能力的总和。不包括水源水库的储水能力、水厂内冲洗水塔的能力和用户自行设置的储水能力。储水设施能力按有效容积计算。
管道长度
指供水设施的取水管道和供水管道长度之和。
取水管道长度指水源地至地表水水厂净化设施(或地下水水厂清水池)之间所有管道的长度,包括水源井之间的井群联络管道长度。
供水管道长度指从水泵至用户水表之间所有管道的长度。不包括新安装尚未使用的管道。在同一条街道埋设两条或两条以上管道时,应按每条管道的长度计算。
管道长度可按不同管径、材质及铺设年代分别统计。 管网密度
指一定区域内供水管道分布的稀疏程度。可按城市面积、规划区面积和建成区面积分别计算。计算公式:
管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区域内供水管道长度/区域面积 供水区域面积
指供水管网环通的全部区域,单管供水的地区,按管道两侧100米范围作为供水区域面积统计。
(三)产量 制水总量
指报告期水厂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水量。如冲洗滤池和厂内水管的用水量等。 水厂自用量
指报告期水厂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水量。如冲洗滤池内水管的用水量等。 供水总量
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供出的全部水量。包括有效供水量和漏损水量。
有效供水量指水厂将供出厂外后,各类用户实际使用到的水量。包括售水量和免费供水量。售水量指收费供应的水量。免费供水量指无偿供应的水量。
漏损水量指在供水过程中由于管道及附属设施破损而造成的漏水量、失窃水量以及水表失灵少计算的水量。
管道以及附属设施漏水量指供水管道、闸井、表井、消火栓及中间加压设施(水池、水库、水塔)等各种管道及附属供水设施的明漏、暗漏、溢流、渗漏等漏失的水量。
失窃水量指私自开启消火栓及其他供水设施以及私自接管取水等无法计量和追偿水费的水量。
按用水用途可分为生产运营用水、公共服务用水、居民家庭用水和消防及其他特殊用水四类。
公共服务用水指为城市社会公共生活服务的用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部队营区和公共设施服务、社会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旅馆饮食业以及社会服务业等单位的用水。
居民家庭用水指城市范围内所有居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用水。包括城市居民、农民家庭、公共供水站用水。
消防及其他特殊用水指城市灭火以及除居民家庭、公共服务、生产运营用水范围以外的
各种特殊用水。包括消防用水、深井回灌用水、其他用水。
各类用水比重
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售出的各类用水量(如生产运营用水、公共服务用水、居民家庭用水和其他用水)分别占其售水量的比重。计算公式:
各类用水比重=各类用水量/售水量×100% 产销差水量
指供水总量与售水量之间的差额水量。计算公式: 产销差水量=供水总量-售水量 产销差率
指产销差水量与供水总量的比率。计算公式: 产销差率=(供水总量-售水量)/供水总量×100% 有效供水率
指有效供水量与供水总量的比率。计算公式: 有效供水率=有效供水量/供水总量×100% 漏损率
指漏损水量与供水总量的比率。计算公式: 漏损率=漏损水量/供水总量×100% 或
漏损率=1-有效供水率 最高日供水量
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最高一天的供水量。 平均日供水量
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平均每日的供水量。计算公式: 平均日供水量=报告期供水总量/报告期日历日数 人均供水总量
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供水总量与在岗职工平均人数的比值。在岗职工的统计,按劳动工资统计规定执行。计算公式:
人均供水量=报告期供水总量/报告期在岗职工平均人数 人均售水量
指报告期供水企业(单位)售水量与在岗职工平均人数之比。计算公式: 人均售水量=报告期售水量/报告期在岗职工平均人数 出厂水计量率
指用水表计量的供水量与供水总量的比例。计算公式: 出厂水计量率=水表计量供水量/供水总量×100% (四)质量
管网水质国际31项合格率
指以出厂水为代表的水样中31项被检项目的合格程度。被检项目及其合格标准和水质检验的采用点的设置,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执行。计算公式:
管网水质国际31项合格率=31项加权后的总数检验合格次数/(各水厂出厂水检验次数×31×各该厂供水区域内分布的采用点数)×100%
管网水细菌总数合格率
指管网水样脱氯经培养后,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达到合格的程度。计算公式: 管网水细菌总数合格率=细菌检验合格次数/细菌经验总次数×100% 管网水大肠细菌群合格率
指管网水脱氯经培养后,每升水中总大肠菌群达到合格的程度。计算公式: 管网水大肠菌群合格率=总大肠菌群检验合格次数/总大肠菌群检验总次数×100% 管网水游离余氯合格率
指管网水中剩余的有效含氯量合格的程度。计算公式:
管网水游离余氯合格率=游离余氯检验合格次数/游离余氯检验总次数×100% 管网水浑浊度合格率
指管网水中含有造成浑浊的物质引起的水浑浊程度。计算公式: 管网水浑浊度合格率=浑浊度检验合格次数/浑浊度检验总次数×100% 管网水水质综合合格率
指管网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卫生标准的合格程度,即上述管网水四项质量指标综合合格程度。计算公式:
管网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四项指标合格率之和/4
按四个分项合格率之和除以四计算,但分项合格率必须以规定考核期间内合格次数和总检验次数相比求得。单项指标不得低于低限值。
管网压力合格率
指管网服务压力的合格程度。 计算公式:
管网压力合格率=检验合格次数/检验总次数×100%
合格标准及测压要求按《城市供水企业资质标准》规定执行。 低压区面积占供水区面积比重 指低压区面积占供水区面积的比率。
低压区面积是指在供水区内定期进行全面测压时,所测得的压力低于规定最低需要压力标准的地区,其面积可根据比例图计算。最低需要压力标准的地区由各城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一般不低于0.08兆帕,测压的时间应在一天的用水高峰时间进行。计算公式:
低压区面积占供水面积比重=低压区面积/供水区面积×100% 管网水平均压力值
指供水区域内各侧压点各次平均的水压值。计算公式:
管网水平均压力值=∑各测压点各次压力值/∑各测压点测压总次数 出厂水平均压力值
指各水厂出厂水各次检查的平均压力值。计算公式:
出厂水平均压力值=∑各水厂各次检查压力值/∑各水厂检查总次数 (五)生产经营管理
生产耗电总量
指报告期内供企业(单位)在从取水至送(配)水整个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所有用电总量,不包括生活用电量。
制水单位耗电量
制水厂制水平均消耗的单位电量。计算公式:
制水单位耗电量=制水耗电量(千瓦时)/制水总量(千立方米) 送(配)水单位耗电量
制输配水消耗的单位电量。计算公式:
送(配)水单位耗电量=配水耗电量/报告期配水千立方米·兆帕水量 混(助)凝剂耗用总量
指水厂在制水过程中,为使原水中的杂质、泥沙等物沉淀消除浑浊而消耗混凝剂(如硫酸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聚合铝等)的数量。计算时按实际使用的品种分列。
混(助)凝剂单位制水耗用量
指水厂每制一千立方米水量所消耗的混凝剂数量。 计算公式:
混凝剂单位制水耗用量=混凝剂耗用总量(千克)/制水总量(千立方米) 消毒剂制水耗用总量
指水厂在制水过程中为杀灭水中的细菌、大肠菌群所耗用的消毒剂总量。不包括利用铁盐做混凝剂时,而投加的作为助凝剂的液氯。凡使用漂白粉的,应按实际有效含氯量折合成液氯计算。
消毒剂单位制水耗用量
指水厂每制一千立方米水量所消耗的消毒剂数量。计算公式: 消毒剂单位耗用量=消毒剂耗用总量(千克)/制水总量(千立方米) 取水井完好率
指完好取水井占水井总数的比率。计算公式: 取水井完好率=完好水井数/水井总数×100% 完好水井标准: ①地下水动位稳定;
②井的基本结构与含水层相适应;
③井体不倾斜、不倒塌、不歪曲、不翻沙、不淤塞; ④降水位、出水量、含沙量达到质量标准;
⑤井深达到设计要求;取水量达到设计或查定能力。 水费回收率
指报告期实际收回的水费与应收水费的比率。计算公式: 水费回收率=实收水费/应收水费×100%
应收水费,指按对应于报告期向各类用户的售水量计算的应收水费。
实收水费,指对应于报告期售水量的应收水费中,实际收回的水费。不包括报告期收回的上期的欠费。
(六)服务状况 公用水站(栓)
指设于街道用于集中供水的公用配水栓或售水站,不包括居民院内的共用水龙头。 用水户数
指报告期末实际用水的各类用户总数。包括生产运营、公共服务、居民家庭、消防及其它用水户。
生产运营用户指以水作为生产的原料或动力从事工业生产或其它生产的用户。不包括用于本单位烹饪及日常生活的用水户。
公共服务用户指行政事业单位、部队营区、公共设施服务、社会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旅馆餐饮业等位城市社会公共生活服务的用水户。
居民家庭用户指以水做为日常生活用的居民户。
消防及其它用户指除生产运营、公共服务、居民家庭用户以外的用水户。 城市用水人口
指由城市供水设施供给居民家庭用水的人口,包括农业用水人口、非农业用水人口和部队用水人口。
用水普及率
指城市用水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率。计算公式: 用水普及率=城市用水人口/城市人口×100% 人均生活用水量
指每一城市用水人口平均每天的生活用水量。计算公式:
人均生活用水量=(居民家庭用水量+公共服务用水量)/城市用水人口÷报告期日历日数×1000升
人均综合用水量
指总售水量和城市用水人口之比。 管网修漏及时率
指供水管道损坏后及时修理的程度。计算公式:
管网修漏及时率=及时修漏次数(含爆管折断)/全部修漏次数(含爆管折断)×100% 抄表准确率
指抄表员抄表的准确程度。准确的标准是表示读数、金额计算、凭证填写必须同时正确。若其中某一项有误即为不准确。计算公式:
抄表准确率=抄表准确件数/抄表总件数×100% 检漏自报率
指供水企业(单位)对主动发现的供水管道漏水个(次)数与全部漏水个(次)数的比率。计算公式:
检漏自报率=检漏自报个数/全不修漏个数×100% 在装水表数
指报告期末供水企业(单位)已为用户安装并使用的水表数。通常按结算水费的水表数进行统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城市建设统计指标解释(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