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先秦诸子散文选完善版(8)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雄剑取名为“干将”,雌剑取名为“莫邪”。

(25) 成然:安闲熟睡的样子。寐:睡着,这里实指死亡。 (26) 蘧(qú)然:惊喜的样子。觉:睡醒,这里喻指生还。 三、翻译本文题目,思考它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四、写作特点 (1)寓言中蕴哲思。

本文依然是采用寓言故事说理。从子舆病后的\\'奇状\\',说明人的死生存亡实为一体,无法逃避,因而应\\'安时而处顺\\'。 (2)夸张手法的运用。

不论是写子舆病的怪状,还是写哀骀的丑相,作者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在大胆的夸张中更让人体会到像他们这样的人心内的巨大的精神魅力,即\\'道\\'的作用。 五、总结: 六、做课后练习。

七、作业:1、预习《墨子》选读——《兼爱》,思考: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与我们当前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什么联系? 教学后记:

《有无相生》

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 学习重点: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课时安排:一课时 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始自于“一”,没有“一”也就没有“二”,更不可能有百、千、万,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越是浅显的道理,越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听听二午多年前的哲人老子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板书课题:《有无相生》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第1、3、4、5、6则 (二)梳理内容:

要求:分组讲解,其他组同学补充或指正,教师指导、点评 第1则:

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永恒的道理。 第3则: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成为“物或恶之”的“余食赘肉”,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的事。 第4则:

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理解,这也正是人们难以做到。 第5则:

36

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为人处世,应当谨慎做事,而不应当“轻诺”、“多易”。 第6则:

做事要有预见,人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为“无祸患常积于忽微”。 (三)探讨:

1、从第1、3、4则中,我们如何看待老子所讲的道理呢?

明确:任何事都是难易相成,高下相对的,所以应当正确对待来自生活中的问题,即不能只看到难而看不到易,也不能自以为是。

2、从第5、6则中,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有大事与小事?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

明确:伟大不自于平凡,大事得自于小事的积累。处理问题我有预见性,要防患于未然,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三、总结:

对待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要全面地看待,而不应片面地夸大一方面,要客观地看到世间万物都是从毫末起始,而后才能成为“大”,所以要学会做小事,学会积累,还要持之以恒。 四、作业:1、完成《导学》相关练习

2、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观点,预习《无端崖之辞》 板书设计: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自以为是,有道者不处

有无相生 客观地对待学习与生活 伟大来自于平凡

做事要有预见,善始善终 教学后记:

《无端崖之辞》

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2、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庄子散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一特点在庄子散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庄子在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呢? 板书课题:《无端崖之辞》 二、整体感知:

(一)请三位同学朗读第1、3、4则,正字正音。 (二)集体朗读,分组讲解

(三)梳理三则内容(学生讲解,学生点评,教师指导) 第1则:

以“郢人斫垩”形象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选段妙趣横生。 第3则:

37

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造成惨重的后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 第4则:

人生在世,应当有大志向、大抱负,才能达到目的,才能真正参与社会生活、参与同家管理。 三、小结:

四、作业:自读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品读先文: 探讨:

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要好好珍惜,没有“他”,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 2、结合现实,谈谈你对第3则寓言故事的理解。

明确: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造成惨重的后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例如:“文革”、“大跃进”、盲目地建设“开发区”等等。

3、第4则寓言故事的之处在那里,庄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任公子的做为?

明确:人生在世,应当有大志向、大抱负,才能达到目的,才能真正参与社会生活、参与同家管理。 三、拓展延伸

思考:从第3则选文中看,做为一个领导者,应当如何使自己的行为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国家?

【提示】任何决策都必须从客观规律出发,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不能想当然地处理问题,也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做出决定,否则,即便出发点是好的,愿望是良好的,也同样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惨重损失。 四、总结: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即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还要客观对面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盲目地、想当然地去认识社会,评价社会,要避免“好心”做出损害他人的事。 五、作业:1、完成《导学》本课练习

2、预习《东海之大乐》,思考: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熟语概括这段选文的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 题: 《尊生》

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2、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也是人类大家庭的成员,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而不应当成

38

为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更不应当用自己的私利标准去要求别人,要懂得尊重他人。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第2则

要求,读要正确,读出文章的意义,读出重点内容。 (二)梳理内容 第1节:

蔽:遮蔽 絜:测量 临:从高处往下看,意即“俯瞰” 可以:可以用来 旁:将近 市:赶集 第2节: 厌:满足 第3节:

已矣:够了,不要再说了。 若是:像这样 第4节:

剥:击打 辱:挫伤 泄:拖拉 苦其身:形容词作使动用,使……受苦 终:终了,享尽 几:几乎 为:对于 使:假使 物:当做是有用的物,名词作动词 而:通“尔”,你 自掊击于世者也: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三)探究:

1、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是什么?

明确: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栎社树关注的是能不能存活下来才是有用,出发点不同,自然对待对方的态度也就不同了,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了。

2、栎社树的话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有意义吗?

明确: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当用“有利”和“无利”来衡量,而应当平等相待,尊重对方的生命与尊严 ②(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即可) 三、总结:

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的,不应该互相利用,更不应该单方面地占有对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生命和尊严。

四、作业:1、课本完成练习二、四 2、完成《导学》本课练习

3、预习《墨子》选读——《兼爱》,思考: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与我们当前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什么联系?

《兼爱》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情感目标

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墨子思想的理解、说理方法。 课时安排

39

2课时 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找资料,了解墨家思想的特点,及其与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先让学生看课本“引入话题”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他就是墨子。墨子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墨子的精神,直到今日读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迪力量,因此,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墨子的伟大思想王国吧! 二、墨子生平及思想简介(用提问法介绍)

墨子姓墨名翟。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墨子就派学生禽滑厘带领300多人保卫宋国。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伍。

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呕心沥血。

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三、熟读课文,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 四、学习重难点字词句 1·通假举要

既以非之(“以\\'通\\'已\\')

天下之难物于故也(“于\\'通\\'迂”)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辩\\'通\\'辨”)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要\\'通\\'腰”) 教驯其臣(\\'驯\\'通“训\\') 破碎乱行(\\'碎\\'通\\'萃”) 贵必敖贱(\\'敖\\'通\\'傲”) 2·古今异义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拿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先秦诸子散文选完善版(8)在线全文阅读。

先秦诸子散文选完善版(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4224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