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孟子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忽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进井里,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因为与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因为这种同情心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
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是否能说出一两个呢?(学生例举汶川大地震的例子) (此例由老师讲解,“四端”例子由学生自行讨论交流,老师给予指导、总结)
②例:不久前我们学习的孟子选篇中的《齐人一妻一妾》最能体现这羞恶之心。丝毫无羞耻之心的齐人,在乞食了祭司剩下的酒肉之后,还在妻妾面前表现出与达官贵人共食的傲慢样子,在孟子的眼中,他已经是“非人”了。相反,齐人的妻妾抱头痛哭,以她们的丈夫为耻。
总结句:请大家反思自身,如果对于自己的错误有羞耻之心,面对他人的丑恶行为有憎恶之心,说明你心中保持着“性善”中“义”的一面。
③例:“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9.11事件、汶川大地震逃生时,让妇女儿童先离开;老师组织学生先离开,自己留在最后。坐车不为老人让座。
总结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谦让便是知礼的最基本表现。
④例: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哥白尼坚持真理“日心说”奉献了宝贵的生命。
总结句: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需要我们分辨。或许分辨它们需要突破重重阻碍,或许我们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我们也不能停下追求真理的脚步。
刚才大家对仁义礼智的发端内涵讨论激烈,可见对此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那这四端是孤立存在的吗?不是。他们是统一的整体。第一则中有这样一句“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就是说人有仁义礼智,就好像人有四肢一样。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是一个身体完整的人。一个人失去仁义礼智,便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
《我欲仁,斯仁至矣》教案 专题三:仁者爱人
课 题:《仁者爱人》主备人:鲁江 时间:2007、8、14 编号:5 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 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孔子和孟子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理解了人的价值,先后构建出以仁为核心的儒学道德体系。他们认为,仁植根于人性,并依循着人性自然健康的发展;仁是一种广博宏大的爱,包蕴着一切美德;仁是一种勇气和力量,引导着人实现善的理想。
2、板书课题:仁者爱人——我欲仁,斯仁至矣。 二、初读感知
1、识记:颠沛( ) 譬( ) 施( ) 矣同也 2、初步感知:朗读课文,明确仁的含义。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不懂的地方,以备讨论交流。 2、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恶乎:于何处。
(2)终食之间:一顿饭的时间。
31
(3)造次必于是:匆忙急剧之时一定守着仁。 (4)何事于仁:哪里只限于仁这件事。意指何止是仁。 (5) 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6) 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7) 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8)信则人任焉:诚实就会受到别人的任用。 (9)事:从事、实践,照着做。
(10)亲亲而仁民:亲爱亲人仁爱至百姓。这句是说仁爱是基于亲情的。 (11)仁也者,人也:意思是只要有两个人在一起时便有仁这种道德体现出来。 3、由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 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2)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3)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 (4)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自身的努力,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 (5)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6) 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7)施行仁的五种品德. 四、练习巩固
1、完成课后练习二,整理积累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 2、结合课文,谈谈你所理解的仁。 五、积累与应用 1、文言知识积累。 2、课文名句诵读。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教学后记:
《东海之大乐》
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2、追求高尚境界,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 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因素,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善于学习
32
的人会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去纠正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人生之路也由此而伸向一个更高的增加境界,在《东海之大乐》这篇选文中,河伯就是这样一个人,正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自己的不足,所以河伯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他的人生境界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分组朗读) (二)梳理内容:
要求:结合注释自读,不懂的字词句组内交流,请一位同学讲解 第1节:
时:按时 灌:流入 尽:全 旋:转过,调转
少、轻:形容词做意动,认为……很少,认为……很轻 难穷:难以穷尽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见……于:被…… 第2节:
拘:局限 于:被 虚:所处环境 盈:溢出 虚:减少 过:超过 为:用 数:计算 自多:自夸 不似:不就像…… 卒:聚集 又奚以自多:宾语前置句 (三)探究
1、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河伯:知错能改,善于纠正自身不足的人。 海神若:谦虚不自满的人。 2、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满,而是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去认识未知的领域,去见识未知的世界,这样才能够达到人生新的境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则寓言故事含义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1、学习上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领域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2、不自满,不自傲,虚心接受,不断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实现更大的理想。 三、总结:
生活中、学习上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只有不自满的人,只有虚心的人才能够有的收获,取得新成功。要做到这样,首先就是我打消自满自傲的念头,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添补自己的无知,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迈入一个新的境界。 四、作业:1、课本上完成练习二 2、完成《导学》本课练习
3、预习《尊生》第2则,思考: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是什么? 板书设计:
河 伯:自以为是 旋面自责 (知错,不应自满)
虚心自处 完善自我 海神若:谦 虚 循循善诱 (语大理,不自多)
教后感:
33
新课标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恶乎往而不可
作者:吴家栋(笔名吴马克思) 单位:广东省雷州市附城中学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技能目标
(1)翻译有关语句和文段。 (2)鉴赏、评价文中所用寓言故事。 3·情感目标
(1)了解在所选文段中表现出的庄子的哲思。 (2)学会在困境面前应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 引导学生理解庄子“安时而处顺”的思想及其启发意义。 3、 引导学生领会庄子的奇思奇想。 课时安排:二课时 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用一般残疾人与海伦·凯勒进行比较,引出课题。 二、朗读课文。要求,读要正确,读出文章的意义。 三·通假举要
颐隐于齐(\\'齐\\'通\\'脐\\') 亡,予何恶(\\'亡\\'通\\'无”) 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县\\'通\\'悬\\') 不翅于父母(\\'翅\\'通\\'啻\\') 取妻者止于外(“取\\'通\\'娶\\') 故不足以滑和(“滑\\'通\\'汩”)
课文中还有好几个通假字,大家课后再找出来记一记。 四·古今异义
其妻子环而泣之(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今一犯人之形而日(古义:犯,承受;\\'人\\'不与\\'犯\\'连读,应读为\\'人之形\\';今义:犯人是指犯罪的人,特指在押的。)
丈夫与之处者(古义:成年男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无几何也(古义:多久;今义:多少;几何学。)
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古义:南面代称君主之位,面向南而坐;今义:表方向,与“北面\\'相对。) 恐吾无其实(古义:实在的政绩;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五·一词多义
恶 卫有恶人焉(丑陋) 恶乎往而不可哉(哪里) 死亦我所恶也(讨厌,厌恶)
更 更上一层楼(再)
34
岂更驾哉(更换)
欲通便,道必更匈奴中(经过,经历)
罪 彼何罪焉(罪过)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守(惩处,处罚)
善 乃所以善吾死也(善待) 素善留侯张良(与……友好)
济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拯救、挽救) 晋师济河(渡、渡过)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成就)
意 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感觉到、想法)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图)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意料、预料)
信 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信任)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实)(信言不美:真实的话未必动听)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确实是正确) 言必信,行必果(讲信用) 六、学习本课重点词语
①尻(kāo):脊骨最下端,也乏指臀部。 ②莫逆于心:内心相契,心照不宣。 ③问:拜访、问候。 ④拘拘:曲屈不伸的样子。
⑤曲偻(lóu):弯腰。发背:背骨外露。 ⑥五管:五脏的穴口。
⑦颐(yí):下巴。齐:肚脐,这个意思后代写作“脐”。 ⑧句(gōu)赘:颈椎隆起状如赘瘤。 ⑨沴(lì):阳阳之气不和而生出的灾害。
⑩)跰?(piánxiān):蹒跚,行步倾倒不稳的样子。 (11)浸:渐渐。假:假令。 (12) 时夜:司夜,即报晓的公鸡。
(13) 鸮(xiāo):斑鸠。炙(zhì):烤熟的肉。“鸮炙”即烤熟的斑鸠肉。 (14)得:指得到生命,与下句的“失”表示死亡相对应,“得”、“失”也即生、死。 (15) 时:适时。
(16) 顺:指顺应了规律。 (17) 喘喘然:气息急促的样子。 (18)叱:呵叱之声。
(19) 怛(dá):惊扰。化:变化,这里指人之将死。 (20) 为:这里是改变、造就的意思。 (21) 阴阳:这里指整个自然变化。 (22) 翅:这里讲作“啻”,“不翅”就是不啻。
(23) 冶:熔炼金属;“大冶”指熔炼金属高超的工匠。金:金属。
(24)踊跃:跃起。镆铘:亦作“莫邪”,宝剑名。相传春秋时代干将、莫邪夫妇两人为楚王铸剑,三年剑成,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先秦诸子散文选完善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