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砻江锦屏水电工程
X射线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引用标准
GB/T3323—2005(替代GB/T3323—1987)。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20-56mm的16MnR及高强度钢的对接接头的检测。 三、术语
1、公称厚度:指母材的公称厚度,不考虑制造偏差。 2、工件—胶片距离:沿射线束中心线测出的射线源侧被检工件至胶片的距离。
3、射线源—胶片距离:沿射线束中心线测出的射线源至胶片间的距离。
4、射线源—工件距离:沿射线束中心线测出的射线源至射线源侧被检工件表面间的距离。 四、检测人员资质
按本标准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培训、考试,并持有相应考核机构颁发的等级证书。 五、透照方式的选择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锦屏压力钢管制作选择采用纵缝单壁透照法。
六、外观质量要求及探伤时间
焊件上如有妨碍射线穿透或妨碍贴片的附加物,应尽可能的去
除。表面质量应外观检查合格,如表面不规则则可能在底片上产生掩盖焊缝中缺陷的图像时,应对表面进行打磨。探伤时间应在现场作业人员全部撤离后方能进行。 七、设备、器材的选用
根据现有条件,选用XXG—3005型X射线机,胶片选用柯达胶片(80*360),増感屏为铅箔増感屏,选用线型像质计。 八、拍片长度及布片位置
根据招标合同文件,一类焊缝(纵缝)拍片长度为焊缝总长的5%,拍片位置为焊缝长度上任意布片。 九、像质计的摆放和标记摆放的要求
线型像质计应摆放在射源侧的工件表面上,位于被检焊缝区一端的四分之一处,钢丝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丝置于外侧。各种铅字标记应齐全,包括中心标记、搭接标记、工件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日期等。各种标记的摆放应距焊缝边缘至少5mm. 十、曝光参数的选择
应根据不同的板厚来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及射线源至胶片的距离,使拍摄出来的底片符合质量要求。 板厚 22 24 28 32 管电流(mA) 管电压(KV) 曝光时间(min) 5 5 5 5 190 200 230 250 3 3 3 3 焦距(mm) 600 600 600 600 36 38 40 44 48 52 56
5 5 5 5 5 5 5 270 270 270 270 280 280 290 3.5 3.8 4.2 4.7 4.8 5.4 8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十一、暗室处理技术的要求
1、暗室应规划有序,各种设备器材摆放位置应适当,以利于工作。
2、暗室要完全遮光。
3、暗室地面和工作平台应保持干燥、清洁,工作平台应有防水和防化学腐蚀的能力。
4、显影:显影时间一般规定为4—6min,。在暗室应配有温度计,以便能准确掌握温度变化。显影温度宜控制在18℃--20℃。胶片在进入显影液的最初一分钟要频繁搅动,可使显影速度加快并保证显影作用均匀。
5、停影:显影完毕后应放入停影液(水)中不停搅动,使胶片停止显影过程,时间约为1min.
6、定影:停影完毕后将胶片放入定影液中进行定影处理,定影温度一般为16℃--24℃,刚放入定影液时胶片应做多次抖动。在定影
过程中应适当搅动,一般两分钟搅动一次,定影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
7、水洗和干燥:胶片在定影后应放在流动的清水中冲洗20min—30min,水洗温度一般在16℃--22℃,水温较低时适当延长水洗时间,温度较高时应适当缩短水洗时间。水洗完毕后将胶片悬挂起来放在清洁通风的空间晾干。 十二、对底片像质的要求
在底片上不允许存在影响缺陷判别的伪缺陷,各种标记在底片上应显示齐全,像质计灵敏度和黑度范围应符合规范要求。 十三、评片条件的要求
底片的评定应在光线暗淡的室内进行,观片灯的亮度可调,且散热良好、无噪声。 十四、焊缝质量的评定
根据缺陷的性质和数量,焊接接头分为四个等级,Ⅰ、Ⅱ、Ⅲ、Ⅳ。其中错误!链接无效。级最高,错误!链接无效。级最低,Ⅰ级接头应无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条形缺陷,Ⅱ级接头应无裂纹、未熔合和未焊透,Ⅲ级接头应无裂纹、未熔合及双面焊和加垫板的单面焊的未焊透,Ⅳ级:超过Ⅲ级者。具体质量评级按GB/T3323—2005规范执行。 十五、焊缝缺陷处理的要求
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缺陷的部位和性质,制定缺陷返修工艺,下发返修通知单,返修后的焊缝按规定进行复查,并出具复检报告。 十六、射线照相检验记录和报告的要求
1、产品情况:工程名称、试件名称、规格尺寸、材质、设计制造规范、探伤比例、探伤部位、执行标准、验收合格级别。
2、透照工艺条件:射源种类、胶片型号、增感方式、透照布置、有效长度、曝光参数(管电压、管电流、焦距、时间)、显影条件(时间、温度)。
3、底片评定结果:底片编号、像质情况(黑度、像质指数、标记、伪缺陷)、缺陷情况(缺陷性质、尺寸、数量、位置)、焊缝级别、返修情况、最终结论。
4、评片人签字、日期。 5、照相位置布片图。 十七、辐射防护
在进行射线探伤时应密切注意操作人员及周边工作人员的安全,严格控制辐射区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人体的危害,使之保持在可以接受的的最低水平。保证个人所吸收的剂量当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辐射防护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时间防护:
控制射线对人体的照射时间。 2、距离防护:
控制射线源到人体间的距离。 3、屏蔽层防护
在人体和射线源之间隔一层吸收物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锦屏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