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设计了相关的调查表,在教师和教师中进行全面调查。同时,课题组还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与部分教师和教师家长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和家长对我校教育教学的看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制定研究方案提供了依据。
第二阶段: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设计方案(2007年3月—2007年5月)
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切实转变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为了提高教师的认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课题组还要求课题研究教师自己有选择地学习教育教学专著。学校还多次将教育教学专家请到学校,给教师开教育教学讲座,以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
2、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开阔教师眼界。学校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和培训活动,鼓励教师走出去,多与其它学校的老师接触,多参加其它学校的课题研讨会,以开阔眼界。学校还集中组织课题组成员到香港、华东六省等地参观学习。所有这些活动,使教师们逐渐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研究对策,制定实施方案。前期调查结束后,课题组多次开会讨论,认真研究调查材料中反映出的问题,针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共同研究应采取的对策。经过反复讨论,设计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方案、 实时调控、 构建体系(2007年6月—2007年10月)
11
1、倡导开放的课堂,营造一个开放的、合作的、交流的教师课堂观察研究的氛围,帮助教师顺利有效地进行研究。
2、研究课题与集体备课
我们将“小学苏教版教材与教师教学”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写入学校工作计划,领导亲自抓,研究工作按计划进行具体安排。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每周保证不低于两个小时的集体理论学习时间和一个小时的课题研究交流时间。参与课题研究的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对前面的研究进行反思,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对取得的成绩进行交流,对一些困惑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存在问题的解决或改进办法,并确定下一步的研究目标。
每周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提前一周写好发言材料,送交课题组审阅,材料的重点是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质疑、处理意见,超越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见,对教师知识基础、参与程度、学习能力、出现问题等的预测,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意见。集体备课中,全组成员在中心发言人发言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提出改进意见,选择出最佳方案,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班级的特点,对方案作出相应处理。课后再反思得失,提出改进方法,并写入研究记录。研究组定期参与各课题研究组的集体备课活动,长此以往,坚持不懈。 3、结合日常教学,利用多种途径(听课、观摩、教研活动、教学评估)进行课堂观察研究,在“研究——行动——再研究——再行动”的过程中,促成教师在观察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在调整中成长。
12
(1)、观课前的准备。在同事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观课的课题、时间和观课的重点。在咨询专家或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授课者与观课者共同制定教案、教具及准备教学资料。
(2)、课堂观察。观课者针对与授课者共同拟定的范畴或问题,从教师的视角出发观察课堂,记录下课堂里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以便在讨论时和授课的教师一同研究;也可以在下课后直接和个别教师交谈,收集部分教师的练习和作业,了解他们对课题的掌握情况和感受;还可以用录音、录像设备记录下“焦点教师”的表现,以便在讨论时分析研究。
(3)、听课与评课。课题研究教师每学期要承担一节研究课和一节课题研究汇报课,研究组的其他成员都要参与听课和评课,重点评价教材的编排,即使对教材的处理情况,以及教材使用对教师、教师和教学带来的影响。然后在对教材加深理解,在对教法加以改进的基础上,再继续进行“二次研究课”“三次研究课”,一次次理解,一次次改进,一次次总结提高。
(4)、观课后的讨论。观课教师把观课记录的资料和用其他方式收集的资料提供出来,与授课教师一同做出分析,看看这些资料是否能够回答课前大家都想探讨的问题。对成功的经验进行剖析,找出存在的不足,共同制定改进措施。
(5)、改良再行动。授课教师根据上次观课的反馈,把改进措施实施到课堂教学中,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行为。可用访谈、教师作业等资料分析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必要时可用微格教学等手段观
13
察分析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行为更趋合理。
6、积极利用网络及其它学校的资源,在观摩交流的过程中开展课题研究。
7、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在教学及研究方面的创见及独特性。
第四阶段:后期总结、资料整理、成果推广(2007年11月—2007年12月)
在基本完成课题提出的研究目标后,我们于2007年11月开始进入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收集、整理和分析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组对一年来开展的各项课题研究活动和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平时积累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并将研究成果形成论文或总结。需要收集、整理的研究资料包括各种原始计划、调查表、各种活动材料、原始记录、研究总结、研究报告等。
2、收集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结题做好准备。
在课题研究后期,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课题总结、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检查各组小组长材料准备情况,完善各类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在对大量原始资料进行深入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撰写了课题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以备课题管理部门验收和交流。
五、课题研究成果
随着我校课堂观察工作的深入开展,建设和谐高效的课堂教育和
14
评价机制已成为必然。一路走来,“学海拾贝”我们到底在课堂观察方面摘拾到了怎么样的“贝壳”呢?又有多少“贝壳”呢?两年光阴,我们一边播种一边收获;漫漫长路,我们一边耕耘,一边反思。可喜的是:我们的负出终于结出了收获的结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师初步从“教教材”过渡到了“用教材教”
参与课题研究的的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初步具备了先进的课程观,确立了“尊重 理解 创造”这一科学、辨证的教材观。他们彻底打破了“视教材为圣经”的传统教材观,能够在深入理解教材、研究教材和尊重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比较恰当地处理和创造教材,从“教教材”逐步转化为了“用教材教教师”“用教材教方法”“用教材培养能力”。
比如:刘金兰老师在我校首届届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根据以往许多学生认为“打开的扇子有三个角”的经验,她把教材中的扇形图换成了张开的剪刀,使出现的三个图形的角都是由直边组成的。让学生摸一摸角,反复感知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这样使学生先入为主,不至于在角的概念和表象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就形成认知上的偏差。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
由于教材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很好地体现这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比如:安排教师多角度考虑问题等)。所以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受教材的影响,初步具有了开放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的教学观,他们基本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课题总结(新)(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