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5+50)m悬浇梁施工技术方案
1、 编制依据 1.1 编制依据
?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补遗书、答疑书、施工合同等有关内容。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F80/1-2004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14(3月1日执行。) (5)《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1-2008 (6)《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5-2005 (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2000
(9)我单位执行的GB/T—19001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 (10)人民交通出版社颁布《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2、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主桥上部为(50+85+50)m三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箱梁在横桥向底板保持水平,箱顶设2%的单向横坡,腹板铅直,桥面横坡通过腹板变高度形成。
主桥箱梁为单箱双室连续箱梁,箱梁中支点高度为5.05m,其高跨比为1/16.83,跨中高度为2.45m,其高跨比为1/34.69:箱梁高度距墩中心1.5m处到跨中合拢段处按二次抛物线变化。主桥箱梁在墩顶0号施工节段处设置厚度为3.0m中横梁,边跨端部设置厚度为1.8m的端横梁和跨中合拢段设置厚度为0.4m中横隔板。
箱梁0号施工节段采用墩旁支架现浇,各悬浇块采用对称悬臂逐段浇筑法施工,边跨直线段采用支架现浇。箱梁墩顶现浇0号施工节段长度11.0m箱梁纵向挂篮悬浇分段长度为(533.0m+633.5m),中跨、边
212
(50+85+50)m悬浇梁施工技术方案
跨合拢段长度均为2.0m,边跨现浇段长度为6.5m。
箱梁顶板宽17m,底板宽11.4m;箱梁顶板厚28cm。顶板两侧翼缘板长度2.8m;底板最大厚度为60cm,最小厚度为28cm;按二次抛物线渐变。腹板最大厚度为70cm,最小厚度为50cm;在6和7号悬浇段直线渐变。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双向预应力结构。纵、横向预应力筋采用GB/T5224-2003标准Φs15.2低松弛钢绞线,OVM群锚锚固体系。钢束锚下张拉控制力为σcon +0.75f pk+1395MP。竖向预应力采用JL32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标准强度785MP,张拉控制应力σcon +0.95f pk +706.5MP,设计张拉力为568.2KN,YGM-32型锚具。预应力管道均采用金属波纹管形成。 2.2 水文、地质条件
桥址区地貌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场地覆盖层厚度约1500m,主要为粉土与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砂与粘土互层、细砂等。
桥址区地表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干、支流河道及三、四级沟网引灌水源,排泄通道是工程区段周边已形成人工调控能力较强的农田基本建设立体排灌体系。工程场地全年水位、水量较稳定,流速平缓对周边河床冲刷作用微弱。地表水受季节降水、长江水位及上游来水影响。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弱腐蚀性。
本地区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8℃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053.5mm,主要集中于6~9月份,占60%。夏季台风较大,常构成灾难性气候。
桥址区段为长江下游河口三角洲,勘察揭示:工点大致可分7 个工程地质单元体。 3、施工准备 3.1临时工程 3.1.1施工便道
本项目交通较发达,可以通过国道新、老204、S221省道、隆吉线
222
(50+85+50)m悬浇梁施工技术方案
等,施工时通过引入、改扩建既有国道、省道和市内道路等到达施工现场,交通方便。 3.1.2临时房屋
项目经理部设在城东镇五坝村,在当地租用土地,新建彩钢板房办公和生活房屋。本桥施工队在桥址附近设驻地,办公及生活区统一规划、集中布置,营区周围设铁丝网或波纹板围护,施工旺季部分施工人员租用民房子。
施工现场布置见《施工现场布置图》
232
(50+85+50)m悬浇梁施工技术方案
242
(50+85+50)m悬浇梁施工技术方案
3.1.3施工用电
桥址处设置一台容量为200 KVA变压器,并接入当地电网,现场自配备 1台75KW柴油发电机备用。 3.1.4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砼拌合用水利用地表水或打井取用地下水,并铺设疏水管路至拌和站蓄水池,现场零星用水采用洒水车拉水解决。 3.1.5拌和站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及现场考察,结合交通运输及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混凝土拌合站选择靠近国道,交通运输方便。拌合站场地基底分层碾压密实,基层采用用15cm碎石垫层或砖渣,面层采用15cm厚C20砼面层进行硬化。进出场道路采用15cm碎石垫层及20cm厚C20砼面层硬化处理。拌和站四周设围墙,分料仓采用红砖砌筑。
拌合站内设置2台HZS75型拌和机,理论生产能力150m3/h,能满足生产需要。 3.2技术准备 3.2.1测量准备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交桩资料对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批,根据审批后的成果资料布设导线控制网,控制该段的测量放样工作。导线控制网的测设精度要满足要求,控制桩的埋设要设在前后通视且不易被扰动的位置,并采取混凝土包裹牢固。 3.2.2图纸会审
开工前组织施工队技术室的技术主管、工程师对图纸进行详细的审核,并做好审核记录,搞清楚设计意图,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设计院,确保每个技术人员都彻底了解设计情况。 3.2.3 技术交底
施工前由总工程师组织工程技术部对工程队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5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50+85+50m悬浇梁施工技术方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