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下)笔记整理(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五弦琴乎?筑乎?】

琴的正面有一个蘑菇状的柱,术语叫岳山,可以架弦,可以拉五根,所以定名五弦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史家黄翔鹏先生发现这件器很窄,只有5.5到7公分,在这么窄的一个平面上要张五根弦就出现很多不能解释的现象,第一,弦跟弦的距离只有0.9到1.1公分,太小了,这个距离比唐代乐器弦距小一半,不能容指,而且两边的岳山太矮,通常岳山大概1.75厘米,这个只有0.35厘米,岳山之间的距离是106公分,这么低矮,演奏的时候会碰底板,弦架又摆不下,尤其是外边的两根弦,一架另一端就出去了,另外音箱非常小,声音也达不到演奏效果,所以黄翔鹏先生认为这件东西不象是演奏用的东西,很可能是另外一种乐器,叫做筑。

筑大概最晚在唐代已经失传,宋代福建学者陈旸写了一本书叫《乐书》,他在乐书里画了筑的图,跟琴很像。1975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一件只有三十多公分的东西,跟这个有一点象,四条棱,一头宽一头细,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给它定名,但是非常有幸中国古代墓葬里面往往有遣册,遣册会把所有带到墓葬里的东西登记,对照发现上面说筑一,击筑者一,这个东西叫筑。后来又有更新发现是马王堆汉墓里有一个棺材,其中一个棺头档木头上有一幅画,画面上表现了一个人手上拿着一件筑,才发现筑的演奏方式是用琴弓擦,江苏连云港一个汉墓里也发现了相象的一幅画。但经过仔细这件像琴的东西比筑还要狭长,不象是筑,也不是一个演奏的东西。

【湮没千年的均钟】

黄翔朋先生发现这件东西两头的岳山都很低,一头是实心的,下面没有共鸣箱,另外一段才是演奏的部分,手指拨会有非常低的声音,黄先生认为这一段是曾侯乙编钟的一个调音器,或音准器。由于这个声音不是演奏的,所以音箱不需要很大,调钟的人能听见就行了,五根弦正好是对应于曾侯乙编钟五个八度。黄先生发现《国语·周语》里有周景王跟伶州鸠的一段对话里提到一个词叫立均出度,三国时代吴国学者韦昭对这段话作注说这种调音的东西叫均钟木,拿木头做的,长七尺,在汉代的大予乐官里还藏着这种东西,所以他认为这件东西应该给它定

名叫匀钟或者叫均钟,它的作用就是编钟的音准器。支持他说法的还有一些理由,琴面上有用漆绘出来的两组鸟,一排都是十二个,侧面又有一组十二个,另一边也是十二个,底部有两组,每组六个,加起来也是十二个,黄先生认为这是根据山海经上面的记载,当时黄帝派伶伦去制定乐律,伶伦就到了昆仑山,模仿雄鸟跟雌鸟的叫声,用竹管截断了吹出声音,这样就有了六律跟六吕,六律六吕加起来十二个,六声是雄鸟的叫声六声是雌鸟的叫声,所以这个里面它都十二。鸟的排列方向上下交错,正好是六阳六阴,把鸟从头到尾接起来正好是五个封闭的链环,这五组跟编钟的五个八度组是对应的。器物的底部实际上有两组图案,两组都表达的都是人,有蛇到耳朵里,两只手画成了两条龙,下肢也是龙,学者研究这个大概要表达的主题是夏后启从天上得到乐的情景,古人认为乐是由上天传授给夏启的。

在先秦的文献里可以看到乐官基本上都是由盲人来担任的,因为他的听觉更好,所以汉代学者蔡邕写月令章句说古代人用耳来齐其声,淮南子里也说盲人弄不清白天晚上,也看不清黑白,但是他的听觉好,调音能够做到不失一弦,后来非盲人去做乐手了,他心里面不净,所以要用刻度来演奏,可以推想这件器物在当时是些盲人在使用。

【雨台山律管:又一种战国调音器】

均钟是以弦来定编钟的音高,除了均钟这样的定音器之外,还有其它形式的音准器。1986年10月湖北江陵雨台山21号墓里面土了4支竹管,编号分别是M21的17-1、17-2、17-3、17-4,4支竹管都是从头到尾去掉竹皮、竹节,管的粗细不同,上面管口是圆的,一侧用刀削成一条或者二条的平面,上面从上往下用墨写字,这东西定名叫律管,上面的字的内容是这个律的宫和一些调的对应的阶名,一共有39个字,都跟乐律相关。其中有两件保存较好,还有两件管口有一点残。伴随出土的还有一些

没有字的一些残破竹片,专家研究认为这一套东西至少有4支,还有一些散佚内容。主持发掘的著名考古学家谭维四先生对铭文作了一个复原,从这些文字上可以推导出当时定律有基本格式,至少大概有五点,首先标出定律宫,然后再标出

上方小三度的浊律羽,然后再往上标出小六度的定律角,然后再标出上方小七度的定律商,最后再标出上方纯四度的浊律徵。根据4支律管上的五条原则,可以把其余八律(12-4)铭文复原。

这些律管反映的乐律体系发音都比现在的十二平均律略低,跟曾侯乙编钟实物测音的结果是相同的,它的律名和音阶名跟曾侯乙编钟的标音铭文大体上也是相合的,差别它也只是新钟跟文王这两个律名的前面都加了一个定字。律名当中只有姑洗这个音属于姬姓,是曾人的音乐体系里固有,这也就证明律管所表达的十二律体系跟曾侯乙编钟铭文体系属于同一个乐律学的体系。有学者把雨台山律管跟曾侯乙编钟的铭文进行比较发现凡是加定的新钟、文王两个律属于六律,六律是阳律,前面加浊的,穆钟、兽钟都是降半音的六吕,属于阴律。这个定相当于通常所讲的正,由此可知当时十二律里面六个定律是最基本的,所以叫六常律,六浊都是半音是变音,所以称为六变律。楚国十二律当中属于阳律的六个定律可以称为六个正律。

律管它跟曾侯乙编钟里面的均钟一样用于定音或者调音,均钟调音的对象是编钟,律管调音的对象是瑟,所以有人说可以叫瑟律。先秦时期楚地的调音器就是雨台山律管,到现在为止,雨台山律管是所见年代最早的竹制调音器的物证。

曾侯乙墓均钟与中国古代的律吕

一、三分损益法与隔八相生法

中国人更看重其中的宫 商 角jue 徵 羽这五个正音,这个叫宫商角徵羽。今天的1 2 3 5 6所谓宫商角徵羽。

《管子》里面有一篇叫《地员》,提出三分损益法。它里面讲到小丝 是指丝弦,它说我们要确定弦乐器上面的宫商角徵羽的五声音阶是这样。就是拿一个小素 拿一根丝,它这个长是81寸,古代的一尺相当于我们今天的0.22公尺。它是0.22尺,它比我们今天小,我们拿一个九九八十一寸长的这个丝,然后拨它 发出来的声音把它叫宫。然后把这九九八十一分成三份三等份,然后把三等份再加出去。益 益就是增加,三分益一 增加三分之一,就使得这个丝的长度达到108寸。那么这个时候拨出来的声音是徵音,然后我们再把这108寸分成三等份,去掉三分之一这叫损,增加叫益 减少叫损,去掉三分之一就成了72寸,这个时候

拨出来的声音是商。然后我们再把这72寸分成三等份,再把它增加三分之一,那么得到96寸,96寸的声音是羽。再拿这个96寸我们分成三等份,去掉一份 那是64寸就是角。这样一来通过增加三分之一,减少三分之一 增加三分之一,减少三分之一,几次之后就把宫商角徵羽的音高,我们都全部在一根弦上把它确定了,这是中国人的生律法。 二、中国古代的十二不平均律

把一个八度,一个12345671这个八度呢,就把它分解成十二个半音,这就叫十二律。有关十二律的记载呢,最早见于我们一本文献叫做《国语》。这个国语记载八个国家的历史,所以我们又可以叫它八国春秋。这个里面有一篇《周语》 《周语》的下篇里面就提到周景王,当时曾经向一个很有名的乐官,叫做伶州鸠请教这个音律的问题。伶州鸠就告诉他 律一共有十二个,这个十二律是古之神瞽gu发明的。因为古代乐官很多都是盲人,这个瞽就表示盲人。有一种这个神不一定是天上的神仙了,这个神就说这个人。我们古人形容有一种超常的,我们一般人所不具备那种智慧的人。我们也可以把他叫神瞽。

《吕氏春秋》这个里面它就提到律跟律之间它有个度量关系的,有个数理关系的。大体上来说我们把十二律整齐地把它排列在一起,我们从每一个律从它自己开始数起往后数八个,第一跟第八它是相生的关系。你在任何一个往后数八个都是生出来另外一个音。我们看着这个表,比方黄钟我们往后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就生出林钟,我们从林钟开始再往后数八个就生出来太蔟;从太簇开始往后数八个就生南吕;从南吕开始往后数八个就生姑冼;姑洗再往后数八个是应钟;应钟往后数八个是蕤宾;蕤宾再往后是大吕;大吕数八个是夷则;同样的 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 ,无射生中吕,这样一个循环的每隔八个它能生出一个音来,这样就生出了完整的十二律。 三、曾侯乙编钟的乐律体系

我们国内有一个著名的音乐史家叫崔宪,这位先生曾经长年地和他的老师黄翔鹏先生一起呢研究曾侯乙的这个编钟。他就认为:这个曾侯乙编钟的生律法,是在宫 商 徵 羽这么四个按五度关系排列的基本音级上,然后用FU和曾分别地向上

向下生发出大三度的音程,构成了以五度为主,以三度为辅的十二个基本的律高及其由它代表的十二个基本律位的一个律学的体制。那么这种体制的可贵是在于跟我们传统的文献记载非常不同,但是呢它更加复杂 更加细腻。 钟在乐队里面起到音标的作用。

调音:有学者就发现在《考工记》有一个官叫凫氏,这个里面有一句话,叫做于上之攠谓之隧。我们内地有一位著名的冶金史的专家叫华觉明 ,华先生结合这个实物对考工记里面的那句话进行了仔细地研究。刚才那句话 东汉的经学家有一个很简明的解释:窒而生光 有似夫隧。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华先生研究的结果,他说这个隧不是指中间的这个部位,而是指这个部位的反面声音太高或者太低,有人锉磨 磨成的一个沟槽,这叫隧 这隧不是指敲击的部位而是指后面调整所形成的那个东西。他又说了在《考工记》里面这个隧是指农田里面的沟渠,所以他觉得那句话的理解有问题,所以他提出来这个隧是指后面锉的沟。为了避免误读他就提出一个建议,我们把古人叫隧的这个部位,我们把它叫正鼓,古人称为鼓的我们叫侧鼓。左鼓右鼓正鼓,隧这个词我们就不再用它了。隧是锉磨留下来的痕迹,这个论文发表以后得到学术界的公认,也是曾侯乙编钟做出来之后我们在乐器研究史或者冶金研究史上所取得的一个非常丰硕的成果。所以这个编钟我们今天复制的时候,假如音高有问题我们就知道了,要在什么地方去锉磨它使它到位。 五弦琴、筑

均钟,也叫匀钟,定音器,湖北省博物馆,调音用的,调编钟

雨台山律管,调瑟。雨台山的律管是我们所见到的年代最早的竹制调音器的物证。 六律(阳律)指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吕(阴律)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

曾侯乙编钟的钟身、钟架、挂钩等部位共有铭文约3700多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以及音名、阶名、调式、八度组、旋宫法、各国律名对应关系等方面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下)笔记整理(6)在线全文阅读。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下)笔记整理(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863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上一篇:校斗群的帖子
下一篇:五力模型分析EMS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