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太和殿 天子在上面治理国政,东面为阳 西面为阴,和它相对是东面为文 西面为武,所以太和殿东西两侧的楼,一个叫文楼 一个叫武楼,文武百官在太和殿前面的广场上,站立的时候 文官都在东 武官都在西。 六、故宫、北京城的五行思想 乾清宫跟坤宁宫之间有个交泰殿
为了避免雷同,古人在设计中和殿的时候采用了明堂的建筑形式
为什么叫金水河,这河它并不在西边,原因是这样的,这条河里的水都是从北京的西山引过来的,那么西方在五行里面属金,所以西山引过来的水把它叫金水,所以叫金水河
术数:九是阳数最高的
唐大明宫:原先面阔十三间,进五间,比例太大不好看,缩小成了九间,符合周易
左传记载是五门三朝,提到古代就是五门三朝,所以在故宫里面,就是靠近一点在里面也有五门和三朝,这个五门呢 从里往外数,就是乾清门 太和门 午门,端门 天安门,三朝 就是由外朝,这个外朝是在天安门这个地方,前面有个梯形的小广场。这个地方是皇帝颁发诏书,等等等等这个时候用的。另外午门 举行一些战争当中的献俘礼,颁发历书 时宪书,这个太和殿称为叫治朝,治理的治。乾清门那个地方叫做内朝,离皇帝住的地方很近,出来就在那里办公了。这叫五门三朝
《周易》《周礼》与故宫北京城
一、重檐庑(吴)殿
这个檐它挑起来挑的很大,这个重量可能会出现问题,使它的强度受到损害,所以我们在太和殿,这个下面这一层檐的周围,都有一排柱子叫做挑檐柱,把这个檐挑起来加强它的强度。 二、九种屋顶
我们有个专门的名词叫歇山,大至的意思它不是直接下来的,它是下来歇了一下这坡才下来,重檐歇山是仅次于重檐庑殿的建筑,它等级比较高
第二种九脊殿:这个歇山跟庑殿有个很大的不同,这个庑殿我们讲的是五脊殿,最上面一条脊 然后四条脊,它这个由于下来以后,就形成了四条垂脊,然后再往下走的还有四条戗脊,所以叫九脊殿
第三种:单檐庑殿:我们看故宫太庙后面的祧庙,就是单檐庑殿。 第四种:单檐歇山 第五种:四角攒尖
中和殿就是这样的建筑,它是一个方形的象亭子一样,整个建筑从四个方向从中间聚拢,头上有一个宝顶,就是把它收住的,午门的五凤楼,除了中间它四个角的那几个楼也都是四角攒尖的。 第六种:悬山式的
第七种:硬山式:跟悬山式的建筑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它那个屋脊的两端,不是悬空在山墙外面的,而是跟山墙是齐的
第八种:盝(路)顶,盝这个字今天我们很少用了,在古代是放珠宝的一种小盒子,有一些建筑因为比较大,所以它几个坡中间会空开一块,现在我们在故宫里看到钦安殿,它就是一个盝顶式的建筑,我在台湾看到国父纪念堂,也是这种风格的建筑。
第九种:卷棚,我们看照片,卷棚式的建筑,它没有屋脊,它上面在屋脊位置的瓦都是圆形的,一般把它叫罗锅瓦,这种屋顶的房子,通常里面是库房或者是身份很低的人住的 三、屋顶装饰
屋脊的两头有两条龙,叫做大吻
飞檐这地方实际上也是两面交汇的地方,交汇的地方都有一些钉子要把它固定住,钉子露在外面非常难看,所以外面就用一些琉璃件,开头一个大家叫做仙人骑鸡,后面叫做一龙 二凤 三狮子。 四、故宫的空间处理
百尺为体:就是这个建筑物的体量它的高度,最高不能超过一百尺,就是三十三公尺,现在故宫中轴线上的建筑,只有一座是略微超过的,那就是午门,其它的都是保留在三十三公尺往下
千尺为势:是指建筑物跟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一千尺 五、太和殿及其周围
太和殿的龙柱、太和殿两边的紫檀柜子
曾侯乙墓漆箱星宿图与二十八宿
一、羲和四子敬受民时
《尧典》一开头就说,尧命令 羲和二氏,历象日月星辰 敬授民时。羲跟和二氏,实际上有四个,一个叫羲仲 一个叫羲叔,一个叫和仲 一个叫和叔,舜就命令这四个人,分别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去观察天体运行的规律,然后来给广大的民众以历法。
什么是日中:当时我们中国人把一年的时间长度,按照日影它的长短,定了四个最重要的节点,一个叫春分 一个叫秋分,一个叫夏至 一个叫冬至,简称叫二分二至。那么这个羲和四子分别要去观察,在春分跟秋分的中间有一个点,白天是一年当中最长的一天,相对来说晚上的时间最短,这天白天特别长所以叫日永,在汉语里面永就是长,那么和它相对的一点,就是这一天晚上的时间是一年当中最长的一天,白天是最短的一天,所以叫日短。
那么确定这四个点的标志,就是天上有四颗星,在春分这一天,我们在正南方,在昏时观察的时候,有一颗星叫鸟,那么在昏时在南中这个地方经过的时候,这一天就是春分,《尚书》里把它叫日中,一天是平分的。
如果观测到一天,就是白天跟晚上是一样长的,《尚书》里面把它叫宵中。 元代:《授时历》 二、上古天文观测仪器
中国最早的,数学类的著作叫《周髀算经》里面,看到是通过一个东西叫表,这样一个工具,非常简单的一个工具来求得的。所谓表呢,大家如果到过北京天安门就看到华表,中国人古代的表是测时用的,所以我们手表 对吧 还叫表,这表实际上就是一根,一定长度的一根杆子,那么古人发现把一根杆子,他把它叫做表 立在地上,那么每天不同的时段,这个太阳照射它,那么这个投影在地上的位置,它是变化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测它的方向,我们来求得正中和正南。 《尧典》里有句话,叫做在璿(xuan)玑玉衡 以齐七政。这个里面的璿和玉这两个字。实际上是指当时的一些装饰这个仪器的东西一些美玉,这个玑和衡,就是当时观察天文仪器的工具。这个玑呢,有一点类似于后世的叫做浑天仪的东西。那衡的是一根杆子,就是观测星空的,实际上我们后来的天文仪器主要的构件主要是这两项, 一个是衡 一个是移动的。这两件仪器非常地漂亮,上面分别用璿用玉来装饰它,用它以齐七政,所谓七政就是日月,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一共是七颗星。我们就是用璿玑玉衡来观测,日月和五大行星,在天体这个背景下运动的路线。
三、中国上古的四分历 中国的历法叫做“阴阳历”
我们通常把太阳视运动的留下的一个周期的轨迹,我们叫做一个太阳年,俗称叫阳历。中国人的历法,在《尧典》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中国人通过长期的观测发现,一年的长度 这个太阳年的长度是366天,可是中国人看这个历法,它不这么简单,它不是光看太阳,它兼顾月亮。
我们在古代,这个每个五年叫做五岁再闰,有两个闰月 就插进去两个月,那么七年要三闰,十七年九闰。就是要往里面把时间调整,使得这一个我们的,中国按照月亮来确定的月,能够跟这个太阳回归年的周期。
冬至一阳升,就是到这一天这个黑暗,最长的那一天过去了,然后白天渐渐的长了,所以我们在一个回归年的长度里面,我们从冬至开始转一圈,再回到冬至,我们把它叫中国人的意识上的一年。
河南的登封县有一个很有名的古迹叫周公测景台。
读《史记》就可以知道我们中国有古六历,第一个叫黄帝历,第二叫颛顼历,第三夏历 殷历 周历 鲁历,那么这古六历实际上这是一个体系的,就是都认为,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所以叫四分历 四、北极、北斗和二十八宿
国人观察这个北斗七星的时候发现它跟我们的季节有非常直接的一个联系,斗柄指东的时候 天下皆春,这斗柄指着南方的时候 天下皆夏,斗柄指西 天下皆秋,斗柄指北 天下皆冬。
我们在黄道跟天球赤道这一个区域里面,中国人就选了二十八颗恒星,来作为一个坐标体系,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二十八宿。中国人按照四季四时,这样一个基本的格局,把它切成四块。那么我们分别把它叫,东宫 南宫 西宫 北宫,每一个宫都是七颗星,叫东宫七宿 南宫七宿,西宫七宿 北宫七宿。
我们认为这个东宫的七宿,它很象一条龙 它是主春,这七颗星叫角 亢 氐 房 心 尾 箕。那么南宫七宿呢,它很象一个朱雀 象一只鸟,它是主管夏天的,这七颗星叫井 鬼 柳 星 张 翼 轸。那么西宫七宿呢,古人认为它很象白虎 它是主秋的,这七颗星是奎 娄 胃 昴 毕 觜 参。北宫的这个星呢,古人认为象玄武,这个玄武就是说到底是什么比较玄,一般认为是一条蛇加一个龟,那么北宫玄武它是主要冬天的七颗星,这七颗星一般的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叫做斗 牛 女 虚 危 室 壁七颗星。
五、恒星体系为何取“二十八”之数
古人认为:这个二十八是跟一个恒星月,就是月亮走的一个周期大概有关的,所以在吕氏春秋里面有篇叫圜(yuan)道,它里面就说到月躔二十八宿,月躔(chan)就是月亮停留的地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下)笔记整理(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