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石油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1.3 高周疲劳与低周疲劳概念
高周疲劳:当构件所受应力较低,疲劳裂纹在弹性区内扩展,裂纹扩展至断裂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数Nf较高,故称高周疲劳。
低周疲劳:当构件所受应力较高,或由于应力集中区(构件中有孔、槽、圆角等处),局部应力超过屈服极限,形成较大塑性区,裂纹主要在塑性区内扩展,裂纹扩展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数Nf较低,故称低周疲劳,或应变疲劳。
高周疲劳和低周疲劳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工程中一般把Nf?104次的疲劳问题列为低周疲劳。
1.1.4 构件的疲劳设计
构件疲劳设计[1]的传统方法,早期是“无限寿命”设计,要求构件在无限长的使用期内,不发生疲劳破坏。后来,对某些构件,如航空结构的构件,采用“安全寿命”设计,要求在一定使用周期内,不发生疲劳裂纹。这两种设计方法,所依据的是用光滑试样测得的S?N 曲线。这样的应力S对应的循环数N中,实际上包含了裂纹的形成寿命Ni和裂纹的扩展寿命Nf两部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
Ni??Nf,例如无裂纹光滑试样的高周疲劳,Ni占总寿命N的80%;而同一材料
的有裂纹试样,Ni?0,N?Nf。但是,工程中的实际构件,在制造和使用中,往往已存在裂纹缺陷,因此,根据S?N曲线进行的疲劳设计,不一定能保证实际构件的安全;另一方面,有些含宏观裂纹的实际构件,却又有相当长的裂纹扩展寿命Nf,而传统的设计方法却不允许构件中存在宏观裂纹,这又是不经济的。而断裂力学正好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条件,它可以做到使构件的疲劳设计既安全又经济。以断裂力学为理论基础,建立的疲劳设计方法称为“破损安全”设计,或称为“损伤容限”设计。这种设计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容许构件在使用期内出现裂纹,但必须有足够的裂纹亚临界扩展寿命,以保
证在使用期内裂纹不会失稳扩展而引起构件破坏。 图1.4 亚临界裂纹扩展
1.1.5 裂纹扩展机理
裂纹在第Ⅱ阶段的疲劳扩展,即亚临界裂纹扩展,是裂纹尖端区域金属在剪
3
哈尔滨石油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切应力作用下,发生反复塑性变形的过程,图1.4(1)表示外加应力为零时,裂纹尖端处于闭合状态的情况。图1.4(2)表示在拉应力作用下裂开,且在裂纹尖端上下两侧沿450方向产生滑移的情况。图1.4(3)表示在拉应力达到最大时,裂纹尖端很多滑移面同时滑移,导致裂纹尖端钝化的情况。图1.4(4)表示应力减小时,弹性应变将要恢复到零,由于尖端区域以外的弹性收缩,将会有压缩应力作用于裂纹尖端的塑性区,使裂纹尖端产生压缩变形,发生反向滑移的情况。图1.4(5)表示反向滑移的结果,使裂纹尖端逐渐锐化闭合的情况。图1.4(6)表示裂纹尖端全部闭合而锐化的情况。这样如此反复,裂纹尖端每经过一次张开、钝化、闭合的循环,裂纹就向前扩展一个?a,从而在断口上留下一条疲劳条纹,反复多次就留下许多疲劳条纹。 为了说明疲劳裂纹扩展机理,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裂纹扩展模型,上述的塑性钝化模型只是其中常用的一种。
观察疲劳破坏断口,也可以了解疲劳裂纹扩展机理。对于多数材料,断口几乎是由第Ⅱ阶段裂纹扩展形成的。开始时,裂纹尖端呈现平面应变状态,宏观断口是平坦的,与拉应力方向成垂直。当裂纹扩展了一段以后,裂纹尖端塑性区增大,平板表面呈现平面应力状态,产生剪切,断口开始出现单的或双的“剪切唇”,与试件表面相交成450角,如图1.5所示。裂纹继续扩展,当塑性区增加到与薄
板厚度尺寸相同时裂纹尖端完全处 图1.5剪切唇的形成
于平面应力状态,断口完全呈现“剪切唇”。
在平面应变的平断口上,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多条纹,这些条纹与裂纹扩展方向垂直,并且沿裂纹前进方向凸出。这种条纹称为疲劳条纹,每条疲劳条纹对应一次应力循环,条纹的间距表示应力每循环依次裂纹前进的距离,相当于宏观裂纹扩展速率da/dN。
1.2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内容
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工作,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 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门槛值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
(2) 对影响疲劳裂纹扩展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研究高温、残余压力场 、残余
应力下疲劳裂纹扩展规律。
(3) 表面疲劳裂纹扩展监测和疲劳裂纹扩展测试系统的软硬件分析,及系统框
4
哈尔滨石油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图。
(4) 提出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并计算焊接接头材料16Mn疲劳寿命。
5
哈尔滨石油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2章 疲劳裂纹扩展规律研究
2.1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2.1.1 概念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1]用?a/?N或da/dN表示,?a是裂纹长度的增量,?N是交变应力循环次数的增量。所以?a/?N或da/dN表示交变应力每循环一次,裂纹扩展的平均量。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是裂纹长度a,应力幅度??或应变幅度??的函数。研究?a/?N的重要性在于计算裂纹体的剩余寿命。如果已知瞬时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f?a,??(??)?,及初始裂纹长度a0、临界裂纹长度ac,则可得疲劳裂纹扩展至断裂的应力循环数为 Nf?Nf?aca0da/f[a,??(??)]
即为含有初始裂纹缺陷构件的剩余寿命。
为了建立da/dN?f?a,??(??)?的关系式,就要根据一定的材料,一定的加载
条件,研究疲劳裂纹扩展的规律。一般有两种研究途径,一种是通过实验结果,直接总结出表达疲劳裂纹扩展规律的经验公式;另一种是结合微观实验,提出裂纹扩展机理的假设模型,推导出裂纹扩展规律的理论公式。
2.1.2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实验研究和经验公式
高周疲劳时,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远小于裂纹长度,此时应力强度因子K也是控制裂纹疲劳扩展速率da/dN的主要参量。大量实验研究表明,da/dN与应力强度因子幅度?K?Kmax?Kmin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其中,最大应力强度因子
Kmax对应着应力的最大值?max;最小应力强度因子Kmin对应着应力的最小值?min。
Paris等首次由实验数据(da/dN)i与(?K)i,i=1,2,3??,在双对数坐标
lg(da/dN)?lg(?K)上,在?K的一定范围内,根据直线关系得到疲劳裂纹扩展速
率da/dN和应力强度因子幅度?K的下列函数关系
dadN?C(?K)n (2-1)
式中,C、n为材料常数,由实验确定。对各种金属材料,大约n=2~7之间。C与材料力学性质、实验条件有关。
实际上在?K的较大范围内,da/dN??K关系曲线在双对数坐标上并不是完全是直线,有如图2.1所示。图中表明,整个关系曲线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可以分成
6
哈尔滨石油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三个区域:
在第Ⅰ区域,存在?K的某一下限值?Kth,当?K??Kth,裂纹不扩展,
da/dN?0;当?K??Kth,裂纹扩展速率急剧上升,在图
2.1中表示为近乎平行
于da/dN坐标轴的直线段。该下限值
R?Kmin/Kmax的影响很大,如图2.2
?K称为门槛值,?Kth受循环特征
所示。
图2.1 da/dN??K曲线 图2.2 R对?Kth的影响
对马氏钢体,Barson得出如下经验关系式
?Kth?6.4(1?0.85R),???5.5,??R?0.1R?0.1 (2-2)
在第Ⅱ区域,是一条斜率较小的直线,式(2-2)主要描述这一区域的疲劳裂
纹扩展速率。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式中C与n之间有下列关系
nC?AB (2-3) 其中,B?1/55,对普通钢A?1/20000,对铝合金A?1/2500。
在第Ⅲ区域,即当Kmax?KC,da/dN急剧增加,即裂纹迅速扩展,试样很快断裂。为了考虑上述当Kmax?KC时疲劳裂纹快速扩展的特点,以及平均应力的影响,Forman建议下列公式
dadN?C(?K)n(1?R)KC??KdadN (2-4)
因为
Kmax?KClim()?? (a)
而
Kmax??K/(1?R) (b)
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疲劳裂纹扩展规律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