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气候暖和的国家)与“低接触文化”(气候寒冷的国家)。
五、时间观念:不同的民族对于时间又不同的概念和态度;即使在同一民族同一国家,由于社会阶层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人们对于时间仍抱有迥然不同的看法。 人类学家Hall分两类——单时制的人们(北美、北欧、西欧、中国)把时间看作是一条直线,可以切割成一段一段,强调时间表和事先安排;多时制的人们(拉丁美洲、中东)习惯于同时处理几件事情,强调人们的参与和任务的完成,而不强调一切都按照时间表。不同文化背景对一项活动的筹划,开始,延续,结束也都有不同观念。提前计划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不同文化中“准时”的感念理解也不同,即使同一文化里由于活动内容的不同理解也有所变化
六、对空间的使用:不同文化群体对空间使用具有不同的看法,包括1.领域性 2.个人空间和体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个人空间是指一个人与另外的人之间所保持的空间或距离,是无形的;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很多,包括性别、年龄、关系远近和文化背景;Hall 将个人之间的距离分为四种:亲密距离(6-18 英尺)、个人距离、(近者 1.5-2.5 远者 2.5-4)、社会距离(近者 4-7 远者 7-12)、公众距离(12-25,公众领袖 30 英尺)。中国人的体距比西方人的体距要小。 3.对于拥挤的态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空间的需求不同,
21
对拥挤的态度也各异Eg:英语国家对于从拥挤的人群中传过去有所顾忌,中国人安于拥挤的情况。4. 位置安排:宴请活动中,最重要的客人安排在主人的右边,次重要的安排在主人的左边。如果女主人在场,次重要的客人安排在她的右边。
小结: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我们缺乏敏感,冲容易忽视非语言交际这一重要方面。 第七章 社会交往
人们的社会交往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即是一个社会的习俗。人类社会的各种习俗是千百年中间逐渐形成的,有些习俗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但有的已经无法弄清。人们在实行这些习俗时病不追究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样做,而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但是,这并不是说社会习俗是没有道理的。事实上, 在人们的习俗中贯穿着这一民族的价值观念和待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我国贯穿着群体观念,尊人卑己,面子观念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习俗中却贯穿着个体观念、独立精神。 一、见面语
汉语和英语在见面语方面有许多差异: 1) 英语中祝愿性质的见面语比较多。 2) 英语中重型的见面语如 HI,在汉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 3) 汉语中有一些见面语是英语于中少见的,比如直接用称呼代替问候:王老师! 4) 汉语中见面打招呼的另一个通常方式是就对方在做的事发问。
22
二、告别
在不同的文化中告别的方式和节奏不同,英美人先表示几次,然后才站起来,正是的告别比较短暂。 中国人告别过程是前面短后面长,走到门口还要继续再聊一会儿。 三、恭维与谦逊
中西习俗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把谦虚与人们的道德联系起来, 放在一个极重要的位置。中国人如此看重谦虚与比较强的群体观念有关。我们再表示谦虚时不仅可以说自己,也 可以说自己的家里人。西方不看重一个人的群众关系,并不把谦虚作为重要的道德标准,谦词也很少,不会为家人谦虚与强调个体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能越俎代庖,只是把恭维作一个调节人际关系的手段。 四、送礼
“礼尚往来” 是我国文化习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西在这方面的区别说明了中国人的群体观念、等级观念和面子观念比西方国家强。中国人之所以看重送礼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送礼加深与亲戚朋友的关系,扩大自己的关系网。在我国传统中受礼时往往需要一再推辞,送礼人一再坚持,不在客人面前打开礼物观看。西方国家一般不推辞,且当面打开,说些赞美的话。 五、宴请招待
无论东西方,宴请规格与被宴请客人的身份有关只是对于什
23
么是丰盛的宴会有不同理解
第八章 人际关系 ( 中西方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的许多方面都有直接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际关系差异甚大,受文化的制约。一般来说,在个体主义文化中,个人的独立性比较强,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相对松弛一些,显得不那么紧密,而在群体主义的文化中,个人的独立性相对少一些,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显得密切。 一、家庭的地位与作用
1)西方国家,核心家庭占主导地位,主干家庭(一个家庭中有两代以上,每代只有一对夫妇的家庭)数量很少,儿女成年以后不论成家与否,一般都离开父母,单独居住。中国数代同堂,不过现代化过程中核心家庭呈上升趋势,父母常替孩子做决定。 2)在我国文化传统中,家庭占极为重要的地位比个人和团体重要。在西方,个人的利益和愿望是主导因素,家庭是次要的。中国个人利益与愿望次要的首先要考虑家庭的利益且个人与家庭合二为一。 3)中国宗族观念很重,在老华侨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宗族组织负责调节内部关系,保护组织内部成员。 4)中国家庭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内外有别,长幼有序”。区分兄弟极为重要,儒家“五 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家长制严格的等级制度 5)在美国,家庭中夫妻关系是首要的,横的关系是主
24
要的。在中国,新娘首先是做儿媳才是做妻子,纵的关系是主要的,横的关系是次要的。 6)孝顺父母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部分,舆论有着强大的压力。在西方,儿女与父母是平等的关系。 二、家庭化的社会关系
1.美国人,朋友之间不愿意承担过多的义务。中国,家庭化的社会关系,是扩大了的家庭带有家庭的特点,朋友关系更接近亲属,借用亲属称呼作称呼语。
2.同乡的概念是我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同乡会馆”。 跨国公司用人的一个原则是职工应该来自不同国度,有助于公司发展。
三、单位——一个家庭式的组织
在我国有单位全包的做法,与我们过去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有关,也与我们的群体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际上也是按照家庭的模式处理社会上的问题。 在西方,没有类似我国单位这样的机构或部门,除工作的地方给付工资或薪水其他的事情被认为是个人的事,需个人处理与工作部门毫无关系。
四、关系网——家庭关系的再扩大
1.西方国家运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只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只是在某些事情上才做的事。 在东方国家运用关系网是须臾不可离的,关系网包括各种人,从亲属到同事从交往很深的朋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 - 胡文仲版(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