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潼侨镇西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文件
通廊道;南北向预留北与博罗县和粤湘高速公路相联,南经陈江、镇隆与惠盐高速相通。东西向预留西至东莞东经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惠城区联系的交通廊道。
16
惠州市潼侨镇西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文件
二、规划说明书
1、规划依据与原则
1.1规划依据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 《广东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 ? 《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2规划原则
? 以人为本原则——在环境塑造、用地布局、产业选择等方面以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工作、
生活、休闲、娱乐和学习交流等环境,以增强本地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 生态优先原则——充分利用园区及周边地区现有生态机理,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强调人与自然及产业与自然的协
调,保持和增强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多样性,从而实现规划区的可持续发展。
? 统筹发展原则——整体性是指强调工业园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整体性,以保证园快速健康发展。规划区发展必
须与周边地区统筹发展、相互促进,具体体现在相互之间产业及功能的合理配置以及区域性交通廊道的控制。 ? 协调发展原则——保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 弹性发展原则——首先,从规划区自身发展来看,必须在保证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允许局部功能和容量的
适当调整,以适应未来变化;其次,要发挥规划区对周边地区的协调作用,必须保证规划的弹性,以通过弹性实现环境变化情况下的利益相对均衡。
17
惠州市潼侨镇西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文件
2、规划构思
2.1当今工业园发展趋势
认识当今工业园发展趋势对于潼侨工业规划区发展定位及规划方案设计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概括地说,当今工业园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态化
工业文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但也消耗了巨大的资源和能源,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丹麦的卡隆堡工业园区就开始了生态工业园的探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园内主要企业实现了“废料”的相互交换,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创造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继丹麦之后,生态工业园在美国、加拿大、荷兰和奥地利等国家得到了长足发展。以我国为例,目前工业园在经过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后也开始向生态型工业园发展。它与前两代产业园区的最大区别在于: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园区清洁生产。在生产方式上,它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生产——使用——废弃”的生产方式,采用的是“回收——再利用——设计——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它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式,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料,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除以上产业自身的生态化以外,其生态化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工业园区不仅是一个生产的功能实体,更是一个人类生活的功能实体。在园区规划和建设中,应按照以人为本和生态保护的原则,处理好自然空间、人类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的有机组合,既延续地区自然生态的机理,又为人类创造丰富特色的场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②产业与自然的和谐
产业的选择必须服从地区整体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设置一定的进园门槛拒绝污染型产业,选择环保型、生态型现代制造业,以减少和避免产业在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 (2)现代化
现代化是现代人类社会普遍的发展趋势,工业园区作为一个物质实体也不例外,同样也追求不断现代化的发展
18
惠州市潼侨镇西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文件
过程。工业园区作为人类生活空间和产业空间的载体,其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作为人类生活空间的城市功能现代化和产业现代化。
①城市功能的现代化
过去,工业园区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是作为产业实体发挥生产功能。对于非独立的工业园区而言,主要是作为城市的一部分,依托城市为其提供生活服务。对于独立在城市外围的工业园区而言,也具有很强的非独立性,多数以卧城的形式与周边城市之间实行生产与生活的分工。
随着工业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规模的扩张使其独立承担部分服务功能的效益增加,这些服务功能可以从周边城市分离出来,在工业园区内部布局。同时,随着工业园区不断向生态型转化,工业污染减少,使人类生活区及服务区可以和工业区有可能布局在一起。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工业园区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逐渐向相对独立的卫星城镇的模式发展。于是工业园区逐渐成为生活和生产功能的复合体。
与一般城市相同,工业园区城市功能也应不断追求现代化过程,主要体现在便捷、舒适、安全的交通环境;优美、舒适、清洁的居住环境;优雅、舒适、健康、文明的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环境等等。
②产业的现代化
产业是工业园区的核心,是工业园产生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功能产生的前提。对于工业园区来说,其主体产业就是工业。随着工业园区规模的增长,为主体产业服务的其他产业也不断产生。因此现代化产业园区产业现代化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产业的高技术化、信息化、服务化、链群化、生态化等方面,这也正是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过渡过程中所呈现的一些变化趋势。 (3)多元化
随着工业园区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功能的多元化,以及随着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规划及建设可能的多元化,使工业园区发展逐渐改变过去单一标准厂房的发展模式,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①产业选择的多元化
工业园区规模的扩大使园区除主体产业外,要求一些相关服务型产业,从而推进园区产业从单一化向综合化发展;其次,工业园区要向生态型园区迈进,就必须形成具有生态链群关系、上下游关系的产业体系,也推动园区产业向多元化发展。
19
惠州市潼侨镇西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文件
②空间布局的灵活化
现代技术特别是与城市规划建设、建筑相关的技术的发展,为工业园区空间布局的灵活化提供了各种可能。其次,产业的多元化以及城市功能和特色塑造需要要求工业园区进行灵活的空间布局。工业园区正在逐渐改变过去呆板的标准的空间布局模式,向灵活的空间布局模式转变。
2.2发展优势条件分析
(1)优越的区域环境
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区以及大都市密集区之一,拥有活跃的产业和市场氛围,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规划区位于此经济发展圈内,西临东莞、广州,南靠深圳、香港。惠盐高速公路、京九铁路从其东侧穿过。规划中的粤湘高速公路从其西侧穿过,距东莞30分钟车程、广州1小时30分车程、深圳1小时车程、香港1小时20分车程,地理区位非常优越。
(2)广泛的海外关系
潼侨镇的前身是惠州市潼湖华侨农场,是国家安置归难侨的农业生产园,先后安置了14个国家的7000多名归难侨。归难侨拥有广泛的海外关系,政府可充分利用此资源,吸引国际上的一些知名企业来此置业。
(3)领导与政策的大力支持
领导与政策的支持是工业园区的成功要素之一。基于工业园区建设对整个惠州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政府对本片区规划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同时,政府已经决定为保证规划区的快速健康发展,将提供较多的优惠政策,这些均为园区的顺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规划目标及功能定位
3.1规划目标
发挥区位优势、整合区域资源和功能,通过改善园区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设置合理的企业进园门槛,将规划区建设成为对外交通联系便捷、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的生态型产业园区,成为惠州市制造业发展的示范园区。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惠州市潼侨镇西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文件 - 图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