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杭州二模语文问卷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杭州市2015年高职二模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玉刚自出道以来,创新性地将中国传统艺术和时尚元素溶于一炉,雅俗共赏,近日却被曝已皈(fǎn)依佛门。 .

B.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环保,但家居业的质量问题仍是数(shuò)见不鲜,尤其是“甲醛问题”.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C.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事,我们相信,百舸(kě)争流,奋楫者先,代表们一定能依法履.职,肩负起人民的重托。

D.在直播课堂产品的展位前,咨询交流的人络绎不绝。虽然目前在线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不久的将来在线教育一定能打破传统教育桎梏(gào),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

2.“打”字的基本意义是“击”,但在具体的语境中,又可以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意思来。在下列横线处填入的与“打”相关的熟语正确的一项是

从旁帮人说话,叫“ ”;从中说和,调解纠纷,叫“ ”;心无集体或大局,只为个人或局部利益打算,叫“ ”;事先惊动了对手,叫“ ”。 A.打小算盘 打边鼓 打预防针 打草惊蛇 B.打预防针 打边鼓 打草惊蛇 打圆场 C.打边鼓 打圆场 打小算盘 打草惊蛇 D.打预防针 打圆场 打小算盘 打死老虎

3.下面语段中对标点符号、用词、语病等方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语文学习导报》自创刊发行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莘莘学子的喜爱。②许多读者来信赞扬说:我们的报纸“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③今年,我们将不负众望,继续以狠抓内部管理和刊物质量为中心,进一步提升报纸品位,向读者奉献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④最近,有些读者来信或打电话反映没收到近期的报纸,为了避免这类事情再次发生,今后我们将用挂号信的方式邮寄。 A.第①句话有语病,“莘莘”与“广大”语意重复。 B.第②句话引号误用,“丰富了??兴趣”应去掉引号。

1 杭州市2015年高职一模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2 页

C.第③句话用词不当,“不孚众望”应改为“不负众望”。 D.第④句话有语病,“再次”应改为“不再”。

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车行在千里一色的大戈壁上,无言的大自然是那么的寥廓!这时候怎能不感觉到戈壁的大美呢?或见一只苍鹰,盘旋在天,孤独而自在,俯看绝壁荒漠风动沙流;或见三五峰驼,散立荒野,悠然而傲慢,根本不把人间几个世纪放在眼里;或见大片羊群,低头疾进,像是迅速移动着的散兵线,紧张而肃穆,戈壁如铁,茫无边际,高天阔地的美在一瞬间给人一种震撼,一种提升,一种精神上的大享受。

A.选段中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车行在戈壁时,人们一定会对寥廓戈壁展现出来的大美有所感觉。

B.选段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骆驼以人的行为,生动地描写出骆驼散立于荒野时自在而孤高的形象。

C.选段中把低头疾进的大片羊群比喻成“迅速移动着的散兵线”,形象地描绘出了羊群前进时,快速无声、惊恐不安的状态。

D.选段中三个“或见??”构成了排比句式,将苍鹰、骆驼、羊群放到戈壁的大背景中,描绘出一幅高天阔地的壮美画面。

5.为了让某新生迅速找到正在会议室开会的班主任老师,有必要向他作点介绍,但介绍应尽可能简洁,为此应删除的一项是

你们的班主任在①会议室开会,那位②西装革履、③身高一米七左右、④戴眼镜、⑤留络腮胡子的、⑥男教师就是。

A.①⑥ B.②③ C.③⑥ D.④⑤ 6.众多评说,填入下面甲、乙、丙、丁处正确的一项是

司马迁总的说来是赞赏项羽的,他在《史记》里写道:“ 甲 。”李清照也认为项羽 “ 乙 ”,和他的观点基本一致。杜牧对项羽乌江自刎的结局也深感遗憾,留下了 “ 丙 ”的诗句。而胡宏对项羽的评价完全有别于前三人, “ 丁 ”,这诗句鲜明地表达了他的观点。

2 杭州市2015年高职一模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2 页

①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②万人三尺俱无用,可惜当年不读书 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④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A.甲① 乙② 丙③ 丁④ B.甲① 乙③ 丙④ 丁② C.甲② 乙① 丙④ 丁③ D.甲③ 乙① 丙② 丁④

7.“‘行到水穷处’是一种生命现象,好像走到了绝望的穷途末路,但作者笔锋一转,又让我们看到另一种生命现象,即‘坐看云起时’。走累了,就坐下来,看到悠然的云,此时穷途绝望似乎都有了自由升华的可能。”这段文字所呈现的人生态度,与下列句子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勇于承担,追求自我突破 B.宽心自在,不受窘境拘束 C.忍辱负重,等待浴火重生 D.及时行乐,享受自由生活 8.对下列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黄 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A.“一掠颜色飞上了树”,以“一掠颜色”指代疾飞而来的黄鹂,写出了色彩,更写出了动感。B.“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这一句只写黄鹂翘着尾尖,又不作声,这是以瞬间之形画其瞬间之静。

C.“有人说”一句,只用“看,一只黄鹂”,即鲜活地点染出黄鹂来时所激起的惊慌忙乱之情。

3 杭州市2015年高职一模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2 页

D.第一节最后两句,渐由实而虚,表达出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欢欣、愉悦和希冀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方克勤,浙宁海人也。少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寝食。元季乱,隐山谷中。国初被征,起家为济宁知府。比至官,首为书一通悬康衢,谕天子爱养元元之意,民即有不乐,听诸府自言,禁隶卒谁何之。引耆耋坐语,讯得失。聘贤者为师,各立学,学凡数百区,学子系籍者至千人。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岁暮转戎衣于燕,时令:役民舟者有诛。他郡以牛车从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民请以舟僦役,克勤曰:“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载以舟行。省义之,不问。郡城坏,故事,以兵完筑。指挥使倚奥援暴贵人为重,五六月,辄聚民万余人治之,民不得田,哀号往即工。克勤奋曰:“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密闻之中书,即日诏罢役。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尝曰:“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县,杯汤不肯受。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不能步者僦舟车送之。同列以事夺禄,旦夕延共食。会饮醉,投案大诟去,礼待之益恭。及酒解,来谢。克勤阳为不知者,曰:“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君何谢也?”晚益畏慎,昼所为,夜必白之天,俯仰无愧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 索:探求 . B.禁隶卒谁何之 何:通“呵”,盘问 .C.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 阅:观察 .D. 南冠过郡者必米酬遗之 遗:赠送 .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国初被征,起家为济宁知府 ②比至官,首为书一通悬康衢 ..B.①岁暮转戎衣于燕 ②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 ..C.①聘贤者为师,各立学 ②时令:役民舟者有诛 ..

D.①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 ②郡城坏,故事,以兵完筑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方克勤为官正直清廉的一项是

4 杭州市2015年高职一模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2 页

①克勤与民约,税如期。 ②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 ③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 ④每行县,杯汤不肯受。

⑤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 ⑥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君何谢也? A.①②④ B. ①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克勤青年时刻苦学习,元末避乱山中,明朝初任济宁知府,做爱民之事,兴办教育。在

垦荒征税之事上,他按照朝廷规定办理,取信于民,并采取很好的措施。

B.年底往燕地运送军服时,方克勤为使百姓不受困苦,按照法令用船运送。他还能挺身为民,

不畏权势,使朝廷下令停止农忙时征集大量百姓修郡城之事。

C.方克勤治政取得良好的政绩,但他不追求名誉,过着很简朴的生活。每次巡行属县,连杯

热水也不肯接受。兖州长官通过方克勤的小仆人进献两个瓜,他也退回。

D.方克勤待人诚恳,受贬谪的人经过郡,他一定给予很大照顾。他为人宽和,礼待一位被罚

俸禄的同事,那人酒后失态,后向方克勤道歉,方克勤装做不知而安慰他。

三、文字表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3.将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他郡以牛车从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

14.根据提供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出另一句。(任选句,2分) ..2..(1)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 (2)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15.语言运用题

(1)几只猴子来到稻田,一只小猴子抓下稻草人的草帽,戴在自己头上,问别的猴子:“我像人吗”“像。”它又穿起了稻草人的衣裳。“更像了,毫无二致。”但一直没说话的老猴子对它说了几句话,它便脱去衣帽,回归了自我。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设想一下老猴子怎么说才符合文意。(2分)

5 杭州市2015年高职一模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2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5杭州二模语文问卷在线全文阅读。

2015杭州二模语文问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445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